吾心安处即是吾乡(独在异乡为异客)(1)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

又是一年重阳日,客居他乡,思绪飘飞,忽然想起了《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中林平生老人的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感怀所致,写下这篇文章。

我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是在2016年影片上映之时,当时带着一种尝鲜的心态,在这之前北京遇上西雅图只是听过,安东尼给不二的情书也只是听周围很多人聊到过而已。

看完后,心绪难宁,故事本身的剧情,貌似含蓄,其实有迹可循,延续着中国式爱情片的套路,看着一些细节,能猜到接下来大致会发生什么,个人觉得剧情没什么好说的,略显做作与浮夸,反倒是向死而生的两位老人、以及老爷子和大牛之间那段别人觉得枯燥陈旧的文言式的交流对我触动颇大。

很遗憾没有看过《查令十字街84号》,所以对海莲娜和弗兰克的故事不甚了解,但依旧对那位转寄书以及信件的查令十字街84号老人颇为敬仰。

这是一部颇像话剧的电影,大量的独白和臆想,代替纸笔联接起异地的两个苦命人。故事略显零散,节奏也比较拖沓,尴尬的植入广告和生硬做作的结尾,片子有很多令人乏味的元素,但是就因为老人对古文的引用,让我感到惊艳且动人。

主角大牛因为代理老人的房子得以与这位耿直逞强的老爷子有所交际,古文的首次出现是在大牛帮老人翻译写给远在太空站得孙子的一封满是文言气息信笺的时候,“汨来吾孙知悉,汝去家满载,谅已入世,汝今学成,更应努力上进,勿惮劳,勿恃贵,家中悉好,不必展读,不欲分汝心···”本以为只是哗众取宠,但后来发现是我错了,老人说,去国怀乡,说的就是我们这些人,(范仲淹《岳阳楼记》)【取自: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看完整片再次回顾的时候才发现对于跟着爸爸移民到澳门的娇爷,对于那对守着一百年的旧房子的夫妻俩,对于独自在美国谋生的大牛,甚至对于那对异地求学母子而言,都是这样。怀乡,怀的不仅是土地,还有这个土地上的家,这个家里的人。

“勿惮劳,勿恃贵。”(张之洞《诫子书》)老人给孙子的信里有这样一句话,所有长辈的谆谆教导都浓缩在这样的6个字里,“不要害怕辛劳”,这是教育孩子要踏踏实实地,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不要依赖权贵财富”,是在告诫孩子要记得初心,不要贪财不要趋炎附势,不要忘本。后来小虾知道邓先生并不是真感情而是情欲的交易的时候想到这句话,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接着老人又说一句震撼我心灵的话,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结尾的时候老奶奶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家,如果人不在了呢?老奶奶拉着大牛的手按在心的位置——在心里。那个时候就又想到了这句话此。好几次被两位老人感动的湿了眼眶。因为他们身上不是简单的相爱相守,他们有对彼此的爱,对儿孙辈的守候,还有对故土的眷恋,对中国文化的颂歌。奶奶说:老头子,回家了。又不禁热泪盈眶。

而大牛则用一句“趁少年,把家园弃了,海上来游”相和,更是安慰自己那颗孤寂的心。老人又说孙子不学中文是数典忘祖(后来大牛给小虾的心中也有提到)。

再次出现的古文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句和之后的“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本以为是两个苦命人故作玄虚的调情之语,后来才发现这不正是两个人稀里糊涂却又奋不顾身,相互依偎而又心照不宣感情的写照么?

吾心安处即是吾乡(独在异乡为异客)(2)

“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群”

“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群。”(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这句话从老爷子嘴里说出来,让人觉得异常可爱,那个时候老爷爷刚刚在驾校吃了败仗,和印度阿三噼里啪啦的吵了一架,然后回到了大牛的车上,老奶奶坐在后座上偷笑,眉眼间全是泛滥的少女心。然后老爷爷说了这句话,后面还接了古代的休书的梗,这让我想起被逼背古文的那段时光,想着老师对牛弹琴的无奈表情,别有一番情趣。在这个孩子气又有傲骨的老人家眼里,中国的文化悠长久远,中国的就是好的。而美国,就像是蛮夷之地一样,印度以及美国的那些人可能就像魑魅魍魉一般。有文化的爷爷,嘲讽起来也都是引用。

然后情场失意的大牛在给小虾的信中引用刘禹锡《竹枝词•其七》里的“长恨人心不如水”。后来在小虾偷拿100万筹码的时候说完了这句话: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来劝小虾回头是岸,说要想绝处逢生先要悬崖勒马;大牛给小虾写信的时候问她,有没有读过《陋室铭》(后来谈笑有鸿儒也被小虾用来讽刺那个号称爱看书的呆子了),然后说自己更喜欢另一首他的诗,然后只说了前半句,后半句,是小虾后来补上的。那个时候,大牛对自己对周围的人都是质疑的,他开始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对,太过功利。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黄鹤楼》)这诗是那个讨债的把三个熊孩子扔在凌姐家里的时候,这个出入赌场的女公关,噼里啪啦把孩子们一通修理,然后告诉他们一人背出三首。然后最大的孩子随手一翻,被迫大声朗读的就是这个。这诗是众所周知的,前半句把自然规律呈现给你,所有的事情都有尽头,一切都有定数。后两句格局缩了,淡淡的和你讲道理,就像小虾说的,你爹和我的事儿让他自己来找我。无论大人的世界如何如何,孩子还是要努力进步的,是有无穷可能性的吧。

当小虾跟邓先生去拉斯维加斯的时候写到:有人“去国怀乡,满目萧然”(范仲淹《岳阳楼记》);有人“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而我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其四》)第一句是大牛和老爷子的人生;第二句,显得更加飘渺,恰恰和小虾的人生轨迹很像。小虾说这句话是告诉教授自己选择了这样的路。虽然勇气可嘉,但我觉得有些不太合适,因为此时小虾的处境与选择并不能达到那种只要一件蓑衣就可以面对雨打风吹的真大度、真无畏,真的,是要有经历和岁月甚至是涵养才能积攒出来的,虽能表现小虾“乘风破浪会有时”的勇气足足的但还是大材小用了些;而第三句,小虾一咬牙一跺脚流着眼泪跟着邓先生踏上去拉斯维加斯的飞机前,仿佛立军令状一般决绝的自我剖白。一种鱼死网破的霸气扑面而来,不给自己后路,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好心收留自己的凌姐。真性情,也是真命苦。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陆机《猛虎行》)这句话是爷爷在知道了大牛的“阴谋”之后,在自己心脏病发后,大牛去医院探望的时候,老爷子不愿见,写在纸上托老奶奶给大牛的。说不出口的这句教诲,蕴含的是老人对晚辈浓浓的爱之深、责之切。对于老人而言,最大的伤害并不在于大牛的企图心,而是在于大牛把自己的企图心藏在了一个替老人圆梦的华丽外衣之下,是欺骗,是功利,是浓浓的杀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年三十那天,大牛一个人开着车,去唐人街打包了一份饺子的时候,台词就这么突兀的响起来了,这首诗,谁都会背,太熟了。那一刹那,心酸,真的酸。就想到了说如果大学不是在故乡读的话“从此故乡再无春秋”,一个人在他乡,一个人点一份外卖,一个人在海边看着潮起潮落,大团圆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在为自己等待,也没有谁和自己说一句“春节快乐”。最可怕的思念,是你思念着一大片土地,却想不起一个思念的亲人,也不想到一个思念自己的人。所幸爷爷奶奶还是给了大牛改错的机会,也许是老人太孤独,也许是遇到过年子女不在身边,感受到了浓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单,更也许是老爷子知道自己命不久矣留个能照应奶奶的人吧。

大牛二十几年来第一次跟“家人”一起过年,然后说了句自己一直过着“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的生活,这句话也是大牛写给小虾的信里的一句话,大牛和小虾都是孤独的,两个人的孤独感原因不同,表现不同,一个是14岁远赴美国的孩子,深深感受过所谓爱带来的负担和压力,所以躲避爱,认为一切人与人的关系都是自作多情;另一个是15岁拿着砍刀到黑社会找爸爸的娇爷,连赢21把,励志不欠钱,想要追求爱,可是一路走过来,赌场上只留下一屁股债,情场上一无所有。这就是两个活在梦里的人,所以他们在信里活成了女大学生和教授,满满的幻想。归根到底,就是孤独。孤独到只有和自己的影子对话,只有自己来给自己疗伤,慢慢的,一个人久了,也就刀枪不入了。

老爷子果然在第二日便安静的走了,“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苏轼《屈原庙赋》))说实话,从一开始老爷子说自己老家是屈原的故乡,屈原的这条线埋了很久,从老爷爷写给孙子的那封信开始,一直到最后魂归故里。老奶奶在金佛寺里虔诚的一拜,大牛问她要不要在这儿给爷爷立块碑,奶奶说了这句话。老爷爷的一生都在逞能,有着中国老头特有的倔和劲儿,不愿意认输,不愿意低头,就算和老太婆表白都是向死而生。喜欢中国自己的文化,写的一手好字,古文信手拈来。无论曾经离开家乡有多久,现在啊,都回来了;无论死后有没有一块碑,这块土地这条江河都是归宿。

“父母在,不远游。”【出自: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这句话是老奶奶在山峰之上和大牛说的,后半句奶奶接的是“现在啊,是儿女在,父母不远游”。多奇怪啊,儒家文化影响了中国几百上千年,我们把孝道传承至今,可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我们总是觉得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年青一代啊,总是想要干出一番事业,觉得那才是孝敬父母。但是往往,我们忘记了,父母一天天的老去,他们的体态年迈的时候,心智开始慢慢接近于孩子,他们需要陪伴需要爱,需要的是我们可以陪着他们看3D电视,听他们讲话,陪他考驾照,一起喝茶吃饭。

吾心安处即是吾乡(独在异乡为异客)(3)

老两口

谈完古文,略微提一下两位老人的爱情,高潮主要是在教堂里那段补婚,当主婚人问到愿不愿意娶这位美丽的小姐为妻时,老爷子说愿意不愿意,这七十年不都已经过了么。老太婆,你这一辈子不爱动,没事就在椅子上织毛衣,身体啊,没我那么好,你别怪我说话不好听,我看八成啊,你要比我先走.....不过想想啊,也挺好的,你看你吧,胆子又小又笨,如果我先走的话,家里那么一大堆事,你怎么处理?你又爱哭,这都七老八十了,还改不了,留你一个人在那儿哭,我更不放心了,老太婆,人死之前,有病,有痛,确实啊,招人烦,不过你放心,你再烦,我也不会嫌你,当然啦,我脾气不好,你要是到了那头,愿意的话,等一等我,如果你不愿意,你找一个脾气比我好的,我也答应。那咱俩就说好了,墓碑上面,我空出一块儿,到时候我把我的名字刻在你的旁边,好吗?”正如主持说的那句,到了七十岁还有心办一场婚礼,这得是向死而生的勇气啊。小虾和大牛也是在这儿有了实质性的安静的处在一个小小的教堂,小虾也因为老人那种向死而生的勇气重整旗鼓,一往无前。大牛也是在这之后良心悔改,不打算欺骗二位老人,但却为时已晚。

生命里的巧合往往都是颠倒为止的。对于这样两个人而言,在信里的情愫远比见一面的执念珍贵的多。通过通信让对方和自己都能做更好的人,从而遇到更好的人,收获对的爱情,我想这才是不二的情书。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那句被说烂了的词: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所以用纸用笔谈一场复古的恋爱吧!

感谢这部电影,感谢这编剧让我享受一场古文的盛宴,让我感受到一位异国老人的圈圈传承中华经典文化之心,让我结识到一位独自坚强成长、懂思考、守护一份赤子之心的孤独人,让我知道有一个女性,她不低头、不放弃,再痛也必须给自己活出一份精彩的那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