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有个美好的未来。很多时候,父母全身心地为孩子付出,对孩子管得越多,孩子反而越没有学习兴趣?其实,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家长角色定位错误。

事实上,家长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扮演的角色分为指导者、教练、支持者及授权者这四个角色。在《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里,爸爸既是指导者,也是教练。他针对孩子的情况,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最终把孩子培养成世界摔跤冠军。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如何当好支持者,去促进孩子的成长呢?梅拾樱在《唤醒孩子的内驱力》一书中指出,家长对孩子的支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找到他的优势,去选择适合孩子成长的道路。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两个方法(三步教你培养学习兴趣)(1)

作者梅拾樱,“简书”平台签约作者,专注于家庭教育的深度研究。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怎样通过三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更好成长。

一、密切亲子关系,激发孩子向外探索的动力

我们可以发现,隔壁领居家里,恨不得大闹天宫的“熊孩子”,和自己喜欢的家长在一起时,也很听话。那是为什么呢?其实,孩子是否听话,与亲子关系密不可分。

很多时候,父母苦恼于没法和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事实上,是父母没有用好引导和交流方式。

举几个例子,当孩子的游戏打得正高兴,你偏要他马上中止,投入学习;孩子正绘声绘色地给你讲着学校的趣事,你打断他,问他今天的作业是什么……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两个方法(三步教你培养学习兴趣)(2)

当他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却被粗暴打断。孩子怎么会心平气和地合作呢?所以,当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父母一定要耐心等待,等他的事情做完,再说出你的想法,孩子才可能会听。

当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意,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之后,就会充分信任自己的家长,也会喜欢和肯定自己。当孩子与父母建立亲密关系后,他的内心获得了满足,向外探索的动机便形成了。

这时候,他不会再像个炮仗一点就着,而是化身为乖宝宝,听从父母的建议。他会努力变得更好,用生活中的表现,用自己的学习,来向父母证明,他是值得父母骄傲的。

二、有意识培养孩子学习兴趣,促进孩子成长

很多父母认为,学习应该正襟危坐。其实在安静的环境里,一动不动地学习,对学龄前的孩子,其实是非常不利的。他们需要通过肢体来运动来学习,在玩中学,才会乐学,不会厌学。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两个方法(三步教你培养学习兴趣)(3)

斯宾塞说:“孩子在快乐状态下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在玩耍和游戏时,孩子处在最兴奋和快乐的情绪中,学习是最好玩又是最有效的。所以,父母要有意识地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孩子成长。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兴趣和爱好不同,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点给孩子设计,让他们对学习保持兴趣。幼小时期的孩子,多以游戏互动方式来让孩子掌握应学到的知识,例如认字、数数。

在孩子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的幻想,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他们一会想做工程师,一会想做医生,一会想做科学家。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天马行空、不着调的想象会随时更新。

对于孩子的大胆想象,父母要以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你会发现,孩子比我们大人更有想象力,更善于独立思考,如果父母能够进一步做好引导,他们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就会持续保有。

而到了初高中阶段,家长就要对孩子进行更多的授权,鼓励孩子自行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越来越有自信。

三、父母以身作则,帮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两个方法(三步教你培养学习兴趣)(4)

信息时代,各种电子产品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一方面,网络上色情、暴力内容随处可见,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引导;另一方面,电子产品屏幕的蓝光照射,也会刺激大脑兴奋影响睡眠,也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所以,我们的父母要以身作则,用规律、有趣的亲子共读,把自己和孩子从屏幕、手机前拉走,帮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打造安静的阅读环境、陪孩子逛书店选书、与孩子一起阅读交流等,都有助于提高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首先,家里设置小书房、读书桌等安静的阅读环境,有助于孩子全神贯注去读书,也有助于家长改掉看电视、刷手机的不良习惯,形成亲子阅读的氛围,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两个方法(三步教你培养学习兴趣)(5)

其次,陪孩子逛书店选书,一是能实际看到书的内容,帮助孩子选择正向、有益、有趣的书籍。二是在书店看书和在家里看书有不一样的乐趣,在阅读中与身边的同龄人,也会产生交流和互动,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很有帮助。

最后,亲子阅读是亲子沟通的最佳桥梁。亲子阅读让家长与孩子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父母通过阅读,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并进行有益的正面引导。

父母孩子共读一本书,从不同角度来讨论书里的观点和事例,孩子会感觉,自己的想法被父母平等对待和重视,与家人的连接也会更加紧密。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两个方法(三步教你培养学习兴趣)(6)

好的教育,并不要求父母是教育家,是心理学家。只要他们循着爱的直觉,了解孩子、懂得孩子,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动力。当目标和兴趣出现的时候,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就会渐渐苏醒,让我们静下心,陪着孩子慢慢成长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