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发现,线上教育红火发展的背后,部分机构频频出现“诱导消费”“师资存疑”“虚假宣传”等乱象,不同程度上扰乱了在线教育市场,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0元免费学的背后:心动之后麻烦不断?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0元免费学的背后:心动之后麻烦不断

0元免费学的背后:心动之后麻烦不断

记者采访发现,线上教育红火发展的背后,部分机构频频出现“诱导消费”“师资存疑”“虚假宣传”等乱象,不同程度上扰乱了在线教育市场。

低价诱惑,麻烦不断

“扫码添加课程顾问老师微信,免费领取价值288元英语外教课”“多亏了**阅读,孩子爱阅读,会表达,现在0元送”“49元33节课,包邮送全套”……

“只要上网,无论是打开社交、娱乐还是新闻类App,各种教育培训广告几乎几分钟就推送一次。”一位一年级孩子的家长说。

据了解,当下,“0元学”“免费学”“低价学”已成为许多在线教培机构的重要营销手段,不少家长看到“免费”二字就动了心。然而,动心之后却麻烦不断。

来自天津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在微信朋友圈不经意看到一款在线陪孩子练琴的培训广告,输入电话号码咨询后,发现并不适合孩子,就没有报名。可是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她总能接到该培训机构销售打来的电话,催促试听报名,不胜其扰。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更让家长郁闷的是,被低价吸引报名的家长,后续如果不续费,也面临着被电话“轰炸”的局面。

一位家长反映,“0元”报名后每隔一段时间,就收到各种“优惠”续费信息:“仅剩最后7个小时了”“最后低价购买新版课程,仅限一次,速速回复领取”……这种续费时间跨度长达1年甚至3年,课时费数额为几千元甚至超万元,与此前国家规定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严重不符。

师资成谜,效果难判

记者调研发现,当下在线教育风口上,有一些教培机构在加强教师培训、优化课程内容,为吸引用户不断蓄力;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教培机构急功近利、脱离轨道、槽点不断。

——一些在线教培机构教师资质成谜。“现在一些平台招聘时不要求必须考取教师资格证。”在某线上教育平台网校任职多年的刘先生说。

——线上学习效果难判。“一些艺术类课程,在线上花钱学,和找个免费的网上视频看着模仿有什么区别?”一位家长说。某互联网教育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一些在线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学员不认真听课、四处跑动,或者开着上课软件打游戏、看电影等,隔着屏幕,老师要想约束学员的行为很困难。

——内容质量难保。“目前一些在线教育机构的产品趋于同质化,企业纷纷在营销获客上增加投入,对于行业发展来说,并不一定能真正促进教育发展。”某在线教育平台负责人说。

——交费容易退费难,“爆雷”倒闭时发。许多家长反映,一些小型在线教育机构的合规性和稳定性相对较差,“交费容易退费难”“续课天天问,退课不见人”成了不少机构共同的槽点。

加强监管,不能“坑钱又坑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政府部门需要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相关机构的过程性监管,规定收费时间跨度,对于预付费经营模式,不仅需要审查机构有无资质,还必须关注机构的经营过程。

专家建议,加强在线教育机构对师资、师德的重视程度,推动建立便捷联动的档案线上查询机制,使线上教育机构在聘用教师时更为有据可依。

“相关部门需要完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遏制平台间随意抄袭、转载的不良风气,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国际关系学院国际经济系副主任阴医文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徐尚昆表示,在线教育要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并在一定层级的行政区域内实现资源共享,缓解因家庭收入不同所带来的教育不公平。

邵香云 刘惟真 白佳丽 (摘自半月谈网)

作者:

来源: 今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