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正(944年 ~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宋太宗朝名臣。吕蒙正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丁丑科状元,入仕后,历任通判、著作郎、知制诰、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曾先后三次出任宰相。

吕蒙正虽然出身官宦,却自幼命运多舛。他的父亲与妻子刘氏不睦,吕蒙正很小的时候,就与母亲刘氏一起被逐出家门,母亲发誓不再嫁人,与吕蒙正相依为命。孤儿寡母日子过得饥一顿、饱一顿,尝尽了世情冷暖。

宋朝小历史故事(年轻时吃一西瓜)(1)

史料记载,吕蒙正少年贫寒,受尽世人冷眼,曾在街头卖字求生,备受凌辱。吕蒙正发愤苦读,希望通过科举改变命运。据《邵氏闻见录》记载,吕蒙正没有发迹之前,有一年夏天在洛城东南的伊水旁边,看见了一个瓜摊,想买个瓜解馋,却阮囊羞涩,只好在一旁看别人吃瓜干咽口水。恰在此时,有人不留神掉在地上一个瓜,吕蒙正就偷偷捡了,洗也没有洗就狼吞虎咽起来。

但是由俭入奢易,已是位极人臣的吕蒙正吃穿用度与从前大异,物质充裕的他也渐渐生活腐化起来。据说,人到中年后的吕蒙正牙口不好,不能吃硬东西,只能喝汤,家中厨子们给他做了一道鸡舌汤,吕蒙正非常享受,从此成了保留菜目。有一天,吕蒙信步到家中后花园观赏奇花异草,突然看到花园墙角有一个小土堆,就问左右这是什么东西。手下人面面相觑不敢隐瞒,吞吞吐吐地告诉他那不是什么土堆,而是大人所弃鸡骨堆成。

吕蒙正听了惊呆了。手下见状连忙解释,一只鸡只有一条舌头,相公每天喝一碗汤就要用数十只鸡,取下鸡舌,鸡就扔掉了,日子一久,鸡骨自然堆积成山。吕蒙正听了这番话心中五味杂陈,从此再也不喝鸡舌汤了。

吕蒙正为官持身守正,不贪不占。他拜相不久,有个同僚为了巴结,献给他一面镜子。说这面古镜非比寻常,可以照见两百里远的地方。哪知吕蒙正不屑一顾,笑着婉言拒绝道:我的脸大不过一个碟子,用这样的镜子又有何用;又有人进献一方古砚,说只要轻轻呵气,砚台就湿润出水可以研墨了。吕蒙正却不为所动,轻描淡写地说,就是一天能呵出一担水,又能节约多少呢?消息传出后,再也没有人登门献宝了。

宋朝小历史故事(年轻时吃一西瓜)(2)

吕蒙正出任宰相时年方四十五,距离他状元及第才十一年,虽然吕蒙正年轻,但他勇于任事,敢作敢当。

淳化五年(994)上元夜,赵光义大宴群臣,志得意满之余,开始自吹自擂——五代之际,天下生灵涂炭,哀鸿遍野,周太祖自邺城南归,无论是当官的还是老百姓,无不惨遭虏掠,城野大火漫燃,天上彗星划过,看到的人无不心惊肉跳,以为天下再无宁日。自从我即位以来宵衣旰食,不敢有丝毫懈怠,心中所想永远是天下苍生,才有今日之繁荣昌盛景象。由此来看,无论是大乱还是大治,无不是人之所为,并非是什么天意啊(五代之际,生灵凋丧,周太祖自邺南归,士庶皆罹剽掠,下则火灾,上则彗孛,观者恐惧,当时谓无复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贶,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

宋朝小历史故事(年轻时吃一西瓜)(3)

听到赵官家自己吹嘘江山社稷太平有象,与会众臣纷纷点头附合,一时间宴席之上谀词如潮、马屁山响。就在这时,吕蒙正却避席谏道: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我曾经看见汴梁城外数里,就有饥寒而死的百姓。希望陛下不要只盯着眼前,而要将眼光放远一些。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听了吕蒙正一番话。赵光义虽然心中恨他大煞风景,却也只有沉默不语。见赵官家面现尴尬之情,吕蒙正面不变色,泰然自若重新落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