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猪瘟发病原因复杂,周期短,死亡率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猪场数量逐年增加、生猪出栏率提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猪场饱受猪瘟折磨。

本文对猪瘟的流行情况、感染途径、临床与剖检症状、治疗方案、防控方案、免疫失败原因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最近几年猪瘟(史上最全猪瘟详解)(1)

一、当下流行情况

1、地区范围和周期

世界范围内以温和型猪瘟为主,为周期性、波浪形的地区散发性流行。通常3-4年一个周期,疫点显著减少,且多局限于所谓的“猪瘟的不稳定地区”的散发性流行。

2、发病特点

出现了所谓非典型性猪瘟、温和性猪瘟和无名高热。症状显著减轻,死亡率降低,无特征性病理变化,必须依赖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并出现了猪瘟的持续性感染(亚临床感染)、胎盘感染、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等。

带毒母猪既可以发生垂直传播,其垂直传播率可达45%-100%;也可以发生水平传播。

带毒公猪也是造成猪瘟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可通过交配或精液垂直传播给仔猪,造成仔猪的先天性感染。

二、感染途径

猪瘟的传播途径有多种,大多数以空气为媒介,也有肉体接触传播病毒,常见传播途径有以下几种:

1、间接接触感染

隔离、消毒、饲养操作不规范,如小型企业在使用饲养器皿、注射接种以及草料的发放过程中共用一套工具,极容易把外界病毒间接传染猪群。

贪图便宜购买不同厂家、不同接种育苗的猪崽,这种不规范的引进方式,给日后的猪群健康带来隐患,特别是未经鉴别出来的猪瘟潜伏期幼崽,会把猪瘟病毒传递给整个猪群。

2、直接接触感染

直接接触感染包括蚊虫叮咬感染、肉体接触感染、胎盘垂直传染。

首先,有些病毒存在于各类飞虫蜱虫体内,通过蚊虫叮咬过程,经过血液直接将病毒感染给猪,猪感染这种病毒之后经过尿液、粪便唾液传给其他群体。

其次肉体接触感染,一些小规模养殖场,没有单个圈舍饲养,只是包个山头散养,这样的猪群猪瘟防控措施不完善,容易受到病疫威胁。

最后一个直接感染途径就是胎盘垂直传染,也是当前死亡率最高的一种传播途径,在不良交配过程中,不管是种猪还是母猪,有一方携带猪瘟病毒,在交配之后都会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下一代猪苗,令仔猪存活概率大打折扣。

三、临床症状

1、典型性猪瘟

多发生于未用疫苗免疫或免疫失败的猪,急性发病的猪体温高达41-42°C,稽留不退,病程可持续1-2周,猪嗜睡、怕冷、眼睑出有黏液分泌物、便秘及腹泻交替,大便带血,嘴角有腥臭唾液,皮下组织先出血,如耳朵下、肘窝处、尾巴端,都有明显出血点;

慢性发病的猪,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消瘦、贫血、全身衰弱,常伏卧,行走无力,便秘及腹泻交替,皮肤上有小出血点及出血斑,指压不褪色,耳朵、尾巴干性坏死。病程可达个月以上,形成“僵猪”。

最近几年猪瘟(史上最全猪瘟详解)(2)

皮肤显现众多出血点与血斑

最近几年猪瘟(史上最全猪瘟详解)(3)

精神沉郁、消瘦、贫血

2、非典型性猪瘟

常见于猪瘟预防接种不及时的猪群和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临床症状轻微,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典型,病程长。便秘,粪便呈紫黑色,食欲减退或废绝,表情呆滞,被驱赶时站立一旁,呈弓背或怕冷状,全身发抖,行走无力,眼有多量粘液,结膜苍白,有散在出血点,两耳呈紫红色,有出血点,口腔粘膜出血,肛门松弛。母猪出现不孕、流产、产死胎或产木乃伊胎儿。新生胎儿衰弱,吃奶无力或不吃奶,拉稀,重者陆续死亡。用疫苗免疫时,也不产生抗体,增重缓慢或形成“僵猪”。

扎堆嗜睡,精神萎靡

最近几年猪瘟(史上最全猪瘟详解)(4)

全身败血斑块

四、病理变化

经解剖发现,猪的肠道溃烂,脾内出现黄色黏液,肾脏坏死,肝脏有紫色瘀血,身体肌肉组织内部有不同程度的溃烂肿胀,这样的猪整个五脏六腑均出现器官衰竭,心脏隐隐出血,肝脏呈蜂窝状,胃和肾出现黑色泡点。

最近几年猪瘟(史上最全猪瘟详解)(5)

心脏斑点状出血

结肠外壁可见出血

肾脏出血

结肠纽扣样坏死

五、发病后采取措施

1、治疗方案

对没有明显症状的猪用猪瘟高免血清2倍量注射。对已发猪用猪瘟高免血清4倍量注射;猪瘟发病率为血清肌内注射量的4倍;氨苄青霉素与VB1混合后肌肉注射。

同时在饮食中加入土霉素喂养,有效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并改善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元素的含量,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2、场内外环境处理

病死猪做焚烧后深埋处理,养猪场外环境用3%热碱水消毒1次/2d,舍内用双季胺盐酪合碘1000倍稀释,每日消毒1次,连续3d,间隔1d后,再连续3次。

对饲养用具集中消毒,粪便集中堆放发酵处理。

六、发病前预防措施

1、优选种猪,在生产中尽量做到自繁自养,确实要购买种猪时一定要选择信誉高、防疫好的种猪场。种猪买回来后,要先隔离,做好疾病检测,免疫主要疫苗后才混群。

2、建立健全规范的饲养操作机制,减少操作失误带来的疫病;

3、建立科学完善的消毒制度;

每天定时进行紫外线消毒工作,清理猪舍废物,严格执行消毒喷洒计划,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

严控外来人员入内,工作人员必须身着无菌工作服出入猪圈。

4、建立一猪一本免疫接种卡,科学免疫;

结合猪崽生长年龄阶段,严格挑选适宜疫苗,采用正规的接种程序,进行疫苗注射,同时进行免疫记录,结合疫苗注射后的反应及时关注猪体变化,争取疫苗接种一次到位,成功免疫。

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准文号的疫苗,最大限度地提高免疫效果。不要盲目使用过多疫苗,以免造成接种疫苗种类和接种次数过多造成疫苗相互干扰和猪体免疫麻痹导致免疫失败。

5、定期检测,建立疫病检测制度,每季度对猪群进行一次疫病检测,重点检测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口蹄疫等流行疾病,尽早发现隐性潜伏感染猪只。

6、重视生态环境,利人利己。

许多规模化养猪场处于广大农村散养畜禽的包围之中,加之养猪场对猪群的分泌物、排泄物与污水处理能力差,使生猪饲养的环境日益恶化,从而造成病原体扩散。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

1、“带毒母猪综合征”导致的仔猪猪瘟免疫失败;

妊娠母猪感染猪瘟野毒后,猪瘟病毒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这种经胎盘感染的仔猪吸吮初乳后,数日内病毒血症可一过性降低,但病毒存在于全身上皮组织、淋巴样组织和网状内皮组织,这种感染猪不能建立中和性抗体应答,形成免疫耐受,致使疫苗免疫后不能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导致猪瘟免疫失败。

2、免疫程序不合理

一些规模化猪场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在制定免疫程序时生搬硬套。很多时候为了省人工,采用“一刀切”的免疫方式,这就会造成哺乳母猪的血清抗体不均衡,导致不同窝仔猪之间母源抗体水平不同。此时,如对所有仔猪统一日龄免疫,就很不科学。免疫过早,新生仔猪从初乳中获得的母源抗体过高,就会中和母源抗体,使仔猪免疫失败;免疫过晚,仔猪体内母源抗体逐渐耗竭,与此同时被动免疫又未能及时形成,在这段空白期内,野毒就可以攻破防御系统引起发病。

3、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干扰

免疫抑制性疾病可严重破坏猪只的免疫器官,干扰疫苗抗体的产生,造成猪瘟免疫失败。先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蓝耳病)后接种猪瘟疫苗,可抑制猪瘟疫苗特异性的抗体反应,使猪瘟抗体的产生受到抑制,严重的可导致猪瘟免疫失败。

最近几年猪瘟(史上最全猪瘟详解)(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