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为家国死铁血祭英魂(血洒南疆英名永存)(1)

往事回望

文/侯典爽

清明,我以此文追思在老山作战牺牲的二弟侯典雨。

一,晴天霹雳

在我的人生当中,一九八五年五月三十日是一个灰暗的日子。

这天下午四时许,我刚刚参加完一个会议回到办公室,通讯员给我送来一封由云南边防前线写给我的信,我想这一定是二弟侯典雨写来的,因为他于五月初就随所在部队开赴老山前线了。当我打开这封信时,看到的竟是35322部队政治处写给我的信,我正在纳闷,只见信的开始这样写道:

“侯典爽同志:来信告诉您一个不幸的消息,你的弟弟侯典雨同志在对越自卫还击战斗中,已于五月二十日壮烈牺牲。听到这个消息后,您悲痛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我们望您节哀。”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我惊慌的浑身颤抖,虽是初春,我感到寒冷淋漓。我竭力保持镇静,噙着一眶泪水,将信读完:

“侯典雨同志在带领通信分队执行任务时中,面临洪水威胁时,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和政工干部的高贵品质,他指挥所带领的七名战士脱离了危险,而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侯典雨牺牲后,我们政治处认真调查了烈士生前的先进事迹,团党委作出了向他学习的决定。”

“按照上级有关战时处理烈士的规定,我们本不应该冒昧向您写这封信的。但是我们知道您是你们家庭的主心骨,又是部队的老同志,能帮助我们做好烈士其他亲属的工作。尤其在我们部队初上阵地,需要稳定情绪、稳定阵角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您的帮助。”

噩耗传来,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无法相信二弟真的永远离开了我们。

我悲痛欲绝,深沉的哀痛如万箭穿心。我在办公室里混混沌沌地呆坐了很久很久,想了很多很多,... ...。

回家后,我将二弟牺牲的事情告诉了我爱人,我们俩心庝地抱头痛哭。我简单的吃了口饭,又回到了办公室。

我从纷乱的思绪中冷静了下来,这个痛苦的现实不得不接受。我深深懂得,军队的宗旨是保家卫国,军人的职业是奉献和牺牲的职业。我也体会到了前线部队领导对我的信任,第一时间就把二弟牺牲的消息告诉了我。这时候前线部队的情绪需要稳定,战士们的思想需要安抚,我也需要向前线部队领导和机关表明态度。为此,我含着泪水连夜给35322部队党委和政治处写了封回信。我在信中写道:

“五月二十二日的来信收悉。我以万分悲痛的心情,悼念我弟弟典雨的壮烈牺牲,并向与典雨一起执行任务的其他七位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向在前线英勇作战的全体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写道:

“典雨弟弟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为失去一个好弟弟而感到十分悲痛和难过,但是,又为典雨能在紧要关头为党献出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的精神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从他身上,我不仅看到了他,而且也看到了全团同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典雨的牺牲,是无尚光荣的,是有价值的,他是为了保卫祖国的四化大业,保卫我国边境地区的安定而献身,这也是我们全家的光荣和骄傲。”

我还写道:

“典雨从一个青年学生,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革命干部;他从和平环境到响应祖国的召唤、直至为国捐躯,他的成长和发展,是党的培养,是部队各级领导帮助教育的结果。也是他严于自我改造,为党的事业和理想勇于献身的高尚精神所在。对此,我对部队首长和各级领导对他的培养和教育表示衷心地感谢。从典雨的身上,使我更加清楚地看到和懂得了军人的价值、军人的责任和军人的光荣。”

“我深知,根据上级有关战时处理烈士问题的规定,典雨牺牲的消息,暂时是不应该告诉我的,我感谢团党委和首长、机关对我的信任。在典雨牺牲和党的事业这两方面,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在部队工作二十多年的军人,我知道那头轻、那头重。”

我在信中表示:

“我一定按照部队的要求,协助做好家里老人、典雨爱人的工作和一切善后事宜,不给部队和地方政府添麻烦、出难题。同时,我也相信部队和地方政府会妥善处理好烈士的后事的。也请部队领导同志相信,我和典雨的其他亲属,一定化悲痛为力量,忍痛节哀,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为完成典雨的未竟事业而忘我奋斗。一定赡养好家里的老人,照顾好烈士的遗属,尽力减轻国家的负担,这点请团党委和领导放心。”

写完这封信,我的心情才稍微平静下来。

后来,我听赴老山参战的同志说,我的这封信被刊登在二弟所在部队办的一个叫《炮神》的小报上,对干部、战士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二,血洒南疆

二弟牺牲之后,我一直想知道他牺牲的具体情况。

按照上级有关规定,为了保持参战部队的稳定,部队作战牺牲的烈士暂时不通知其亲属,待部队撤回后再处理其善后事宜。这个时候家里的其他亲人还不知道二弟牺牲的消息。因此,我也非常惦记母亲和典雨的爱人及其孩子的情况。

1985年9月上旬,我和爱人一起专程到山东省滕县二弟服役的部队——济南军区炮兵第12师24团,一方面看望在这里帮助弟妹带孩子的母亲以及典雨的爱人和孩子,另一方面也想了解一下二弟牺牲的有关情况。

欣慰的是母亲的身体和精神都很好,她还不知道二弟牺牲的消息。

炮24团留守的同志悄悄告诉我,参战部队预计今年11月月底撤回,待部队归建后,再安排处理阵亡烈士的善后事宜。

根据前线通报的情况,负责留守工作的炮12师王副师长和炮24团的沈副团长,详细地给我介绍了典雨的英雄事迹:

1985年5月初,在炮兵24团任连副指导员的侯典雨随部队到达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后,分工他负责炮兵群前进观察所通信线路的架设任务。他带领七名战士,在山高、坡陡、沟深的复杂地形中和高温、多雨、大雾的恶劣气候条件下执行架线任务。在遂行任务中,他和战士一样登山、爬杆、涉水,保证了通信线路的畅通无阻。

1985年5月19日,他们完成当天通信线路架设任务后,回到麻栗坡县保脑山里宿营。时至深夜,大雨倾盆,帐篷进水。典雨一面组织战士挖沟排水,一面整理武器、器材,准备撤离险区。瞬间,山洪灌进帐篷,严重威胁着战士们的生命安全,典雨命令战士们立即撤离,而自己最后离开。撤离险区清点人数和武器装备时发现,由于水大夜黑,部分武器、装备没能一次带出。这时典雨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只身返回帐篷寻找。当他带着3支冲锋枪和7部电话机向外冲时,被山洪冲没,壮烈牺牲。

根据典雨的生前表现,部队党委为他追记二等功。

二弟的事迹,虽然没有那么波澜壮阔,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二弟的表现深深地感动了我,教育了我。我钦佩二弟的英勇壮举。

当他们撤离险区清点完人数和武器装备后,只要人员安全,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可以不在乎这几支枪和几部电话单机,这又毕竟是天灾造成的。但是二弟没有这么做,他知道,武器装备是军人的第二生命,保护武器装备的安全,是革命军人的信念。

当发现部分武器装备没有带出后,二弟也可以指派一名战士返回帐篷里抢救武器装备,但是二弟也没有这样做。他深知,任何时候干部都要身先士卒,任何情况下共产党员都要冲锋在前。

在二弟的身上我深深地感悟到,他的伟大之处,就是在危难时刻,在生死关头,他义无反顾地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直至于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我为二弟的英勇壮举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他的英名将永垂青史!

三,魂归故里

1985年11月27日,我和爱人由沈阳再次赶到滕县,与二弟的爱人及其女儿一起迎接典雨的骨灰回故乡——山东省嘉祥县,并参加炮兵24团和嘉祥县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的悼念活动。

这时,也就是二弟牺牲六个多月后,他牺牲的消息家里的其他亲人并不知道,所以部队安排先将典雨牺牲的事情通报给家人,做好安抚工作,然后再召开追悼会。

1985年11月29日上午,炮兵24团温副政委、嘉祥县李世荣副县长、县民政局李中亚副局长等一行来到我家,首先,由部队的同志向我母亲、我妹妹和典雨的爱人等亲属,介绍了部队参战的一些情况,以便使他们有个思想准备,然后介绍了典雨在参战中的英雄事迹。当他们得知典雨光荣牺牲的消息后,所有的亲属都惊呆了,这时,全屋的人出现了瞬间的安静,尔后是哭声、满屋子的哭声。

母亲顿足捶胸地大哭,一边哭一边呼喊着典雨的名字,哭声撕心裂肺。一串串泪珠从年迈母亲痛楚的脸颊上,沿着一条条皱纹涌流出来。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情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母亲心里象刀扎似的疼痛。

弟妹哭得悲痛欲绝。自从弟妹知道典雨牺牲的消息之后,她每天哭哭啼啼,天天想念。可是她不能明哭,只是偷偷饮泣,多少悲痛、思念积在心里,因为家里其他亲人还不知道典雨牺牲的消息。那天弟妹象开了闸的洪水一样,哇哇地大哭起来,声调凄凉悲哀。

我妹妹听到她二弟典雨牺牲的噩耗后,开始坐在椅子上发愣,当她明白二弟永远离开了我们后失声悲号,不一会哭得气短神昏。突然间妹妹精神失常,她象疯了似的跑到了屋外,跑到了大街上,当邻居们把她找回来的时候,她已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后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疗才恢复正常。

这哭声是对亲人的思念;

这哭声是对亲人的呼唤;

这哭声更是对亲人的心痛和惋惜。

经过部队和县里的领导反复劝慰,哭声才慢慢平静下来。

我们知道,母亲是深明大义的,她心里明白自古忠孝难两全。

上午,我们从嘉祥县县城把典雨的骨灰迎回到家里,在堂屋里布置了灵堂,将他的骨灰盒安放在一张八仙桌子上,供人们吊唁。灵堂上点燃了长明灯,摆放了供品。我爱人、妹妹、弟妹和一些亲属以及邻居,一边为典雨上香、烧纸钱一边哭,又是满屋子连成一片的哭声。

当晚,在灵堂里,我和我的老战友侯代平一起为典雨伴守,共同悼念典雨,遥寄哀思。

1985年12月1日上午,典雨的追悼会在嘉祥县梁宝寺镇礼堂举行,炮兵24团代表,县政府、县民政局、县妇联、县共青团、梁宝寺镇领导,嘉祥县第二中学学生代表,侯氏宗亲以及我们家里一些亲属共200余人参加了追悼会。

追悼会由梁宝寺镇邵镇长致悼词,嘉祥县李副县长、炮24团温副政委分别讲话,弟妹在追悼会上发了言。他们高度评价赞扬了典雨的英雄事迹,并号召全县人民向他学习,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出积极的贡献。

参加追悼会的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缅怀革命烈士,哀乐在礼堂里缓缓的流动,空气中充溢着悲壮和肃穆,就连整个镇子也天低云垂,悲声大恸。

追悼会后,我爱人和弟妹带着孩子,护送着典雨的骨灰到县城,将他的骨灰安放在嘉祥县革命烈士陵园。

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典雨所在部队的同志与县民政局的同志,共同研究了对我母亲(父亲于1972年病故)的抚恤工作,确定我母亲享受定期定量补助;二弟一次性抚恤金共4700元,半数给母亲,半数给弟妹。发给我母亲的2000元母亲说啥也不要,她说把这些钱都留给典雨的爱人和孩子,经过民政局同志的劝说,母亲才勉强接受。

弟妹和小侄女由于在滕县工作和生活,她们的抚慰工作,由部队商滕县人民政府作出安排。

四,深切的怀念

二弟出生于1955年 8月20日,我们俩的年龄相差将近10岁,我参军离开家的时候他才七、八岁,刚刚记事。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因为他还是个孩子,我们之间交流得很少。从他上初中起,我们开始书信来往。信中,除了交谈家里的日常事务之外,我们谈学习,谈人生,谈理想,无所不谈。他高中毕业于参军到部队之后,我们书信来往的更加频繁。信中,我们俩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并约定决心做到:要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军队;要努力做一个合格的军人;要练就一套过硬的军事本领;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管好部队、带好兵。

通过多年的书信交流,我们加深了相互了解。另外,在他没有参军之前,我每次回家探亲时,我们之间交谈的内容更多。

二弟学习刻苦,他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他本应该报考大学的,可能是受我的影响,高中毕业后他果断弃笔从戎。二弟为人忠厚老实,善良正直。他说话办事非常诚实,不会花言巧语。他和同学、战友相处得很好,从来没有和别人闹过矛盾。二弟行为端正,性格温和。他从小到大没有与人打过架、吵过嘴。二弟孝敬父母,仁爱兄弟姊妹。他听父母的话,从来没有做过惹父母生气的事情,并经常帮助父母做些家务。不管是在学校放假还是从部队回家探亲期间,还帮助他姐姐家忙地里的农活。

二弟1975年1月入伍,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队副政治指导员。听他所在部队的领导说,典雨当战士时是优秀士兵,当干部后是带兵模范。他政治上坚定,军事技术过硬,个人素质好,团结同志,待人真诚,群众威信高,一直是部队培养的苗子。

二弟的光荣牺牲,使我失去了一位好弟弟,失去了一位至亲的亲人。他永远值得我怀念!

现在,这一切已经成为我永远珍存的记忆。

一位哲人说:一个家庭不想要烈士,因为会带走亲人的性命;但一个国家需要烈士,因为在民族复兴与国家安全的阵线上,总会有人挺身而出,或因公负伤,或壮烈牺牲...。”

人世间,亲情是永恒的。兄弟姐妹血肉相联,手足情深。血浓于水,情重于山。这种亲情,无论什么时候都难以割舍。

日月轮回,斗星转移。转眼二弟血染疆场三十多年了,全家人三十多年来对二弟的无限思念,早已化作虔诚的祈祷。我们每天都在为二弟祈福求愿,祝愿他在天堂一切安好!

生为家国死铁血祭英魂(血洒南疆英名永存)(2)

生为家国死铁血祭英魂(血洒南疆英名永存)(3)

图说:烈士侯典雨所在部队致作者的信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