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曾在《嫌疑犯X的献身》中写到:“逻辑的尽头,不是理性与秩序的理想国,而是我用生命奉献的爱情。”

主人公石神的爱,纯粹、坚定、具有强大的冲击力,但他毕竟让无辜的人成为了这份爱的牺牲品。卡顿的爱,比《嫌疑犯X的献身》里的石神更让人肃然起敬。

今天我将带大家共读第三部分:永逝的脚步声——跳出轮回的人,才伟大。今天,我们将重新认识一个在前文中出现的人:卡顿。

这样一个落魄的知识分子,却在紧要关头一下子成了行侠仗义的勇士,为了解救达奈,成全真爱,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卡顿内心深处住着的那个纯洁灵魂的最高理想,也是狄更斯的最高理想,更是狄更斯所代表的改良派读书人的最高理想:以博爱、宽容、舍己为人的执着精神净化污浊,战胜恨意,最终达成整个社会的和谐。

双城记为什么那么经典(双城记3逻辑的尽头)(1)

01

《圣经•新约•约翰福音》中,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尽管死了,也一定会复活。所有活着信我的人,一定永生。

《双城记》里那个行为不端、前途黯淡的律师西德尼•卡顿,深深感动了我。他本着对爱情的忠贞,毅然决然的奔赴死亡,成全一对真心相爱的人,那种崇高与无畏,使他成为本作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是一个自暴自弃、自甘堕落的穷酸律师,并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好印象。但是在狄更斯叙述下,我看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落魄青年,对爱情义无反顾。他对莫奈特的女儿露西小姐倾诉心肠,但也会在得知她与达奈真心相爱后选择成全。

他吐露他的心声:“我可以获取的最好的帮助,马奈特小姐,在这儿已经获得了。叫我在未来没落的残生至死不忘,我以前对你吐露过我的全部心声,除了你之外,这地球上不会再有人听到了。”

这段话透露着刻骨的无奈和悲哀。但像他所说一样,露西的出现唤醒了卡顿往昔的梦想,点燃了爱的火种。这光后来一直领着他向前,即便是走向断头台,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也无怨无悔。在卡顿心里,为爱而作的牺牲是不需要计较的,为爱献出生命也是另一种爱的意义也是打心底的祝福与成全。

生命的终结并不一定代表着不幸。对于卡顿来说,能为帮助露西而死是一种幸运。这让一直有强烈自卑感的卡顿第一次直视生活,第一次发掘到了生活的意义,第一次完美的运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心爱的女孩。

臧克家在1949年,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时,在《所有人》写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句话也适用于卡顿。在临死之前他用自己的无畏震撼了所有人,甚至是已经疯狂的法国民众。此时此刻,卡顿的爱已经不只是对露西的了,这份爱已经升华成为了“对时代变迁的憧憬和对被压迫者的关爱”。

双城记为什么那么经典(双城记3逻辑的尽头)(2)

02

看到第十五章“永逝的脚步声”时,心里仿佛被什么堵住了。卡顿替达奈毅然决然地走上了断头台,在台上看着心爱的女孩的一家,慷慨赴死。

“那天夜里,整个城市都在议论他,说他是所有上断头台的人中表现最为镇定自若的一个。不少人甚至觉得他表情郑重的像个圣人。”

卡顿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忧伤和难过,只有平静。他对露西说:“地球上还有这样一个人,为了让你喜欢的人平安无事,他乐于付出自己的生命!”

巴金老先生对卡顿的评价是:“多年以来,那个为了别人幸福而毅然走上断头台的英国人,像一位老朋友时时鞭笞激励着我,让我明白怎样使自己的生命闪光。”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卡顿站了出来,他利用自己与达奈相似的身形与容貌,买通关节代达奈受死,挫败了德发日太太歇斯底里的复仇计划,让马奈特一家老小逃离了巴黎。而他自己则代替达奈慷慨从容地走上了断头台。

跳出轮回的人,才伟大。人或许不能选择怎么生,但却能选择怎么死。

跳出轮回,就是跨越复杂的一种方式——逃离轮回里令人目盲的五色,抛下轮回里缠绕不清的爱恨情仇,放下我执,以智慧对抗荒唐,才能终得解脱。

希望我们在有生之年的最后一刻,都能想到《双城记》里的最后一句话:我即将得到的,是我一生中得到过的最安宁、极端安宁的休息。

我们一同看看,法国革命到最后是不是成功了?对人民的生活又有了哪些改变?

双城记为什么那么经典(双城记3逻辑的尽头)(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