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如梦令》出自宋代旷世才女李清照之手。

由陈祖美所著《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的悲喜人生》全面记述了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半生靡丽半生忧。

李清照的人生对我们的启示(惊起一滩鸥鹭惊鸿一瞥)(1)

作者陈祖美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担任多家学术团体顾问。他的著作有《古典诗词名篇心解》《唐宋诗词名家精品类编》等二十余种类书籍,曾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

《惊起一滩鸥鹭》记录了李清照的家族背景,才华初现,天作之合的婚姻,颠沛流离的后半生。每个时期的词作都和当时的背景有关联。

1.生平坎坷,逆风飞扬

三十余岁的李格非喜得长女,取名李清照。不料,第二年,李清照的生母就因病去世。父亲因官职在身长期留在汴京,幼年的李清照只能留在老家章丘,由家族中的长辈照料长大。

父亲虽然身在汴京担任礼部员外郎,却定期与家族中的长辈商议教导李清照事宜。四五岁的李清照就与堂兄一起读书,她天资聪慧,涉猎甚广,过目不忘。出了书房,她就去姐姐们的绣房,也学了不少女红。

聪明伶俐的李清照,自小就博得长辈和邻里的盛赞。

她十六岁初到汴京,一直到十九岁,是一生中难得的美好时光。如花似锦的年龄,富贵闲雅的生活,在她的诗作中可见一斑。

在《浣溪沙》中,她写道: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账掩流苏。遗犀还解辟寒无。

“瑞脑”和“遗犀”都是名贵之物,只有钟鸣鼎食之家才会有。

李清照的人生对我们的启示(惊起一滩鸥鹭惊鸿一瞥)(2)

2.才华横溢,比翼齐飞

十六岁那年,李清照和侍女来到相国寺。她正向侍女讲解诗牌之时,忽然感受到一股灼热的目光投来。她转头一看,顿感觉“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她急忙拉着侍女匆匆离开。回府路上,她闭目养神,却难以忘记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这双眼睛的主人,就是李清照的良人赵明诚,在太学成绩优异,风流倜傥,而且金石碑拓收藏界也颇有名气。其父是当朝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赵挺之。他们可谓是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赵明诚借拜访李格非之机,意在“相看”李清照。

当赵明诚来到李家之时,身姿挺拔,举止端庄,而李清照刚好荡秋千,累得汗湿了罗衣。他们两人的惊鸿一瞥,李清照写在了《点绛唇》里: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让侍女绣制了一个锦囊,用前辈书法家们的字体书写两首词置于其中。李格非拿到太学生之中,其他人都误以为名家手迹,唯有赵明诚识得“一女界诗豪所为耳”。

其中一首是《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得才情令赵明诚心生爱慕之情。他与父云: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父亲深知他的心意:词女之夫。遂向李府提亲。

二十一岁的赵明诚和十八岁的李清照,才子佳人,志趣相投,成为天作之合的眷属。

李清照在《瑞鹧鸪·双银杏》中曾言到: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正是他们伉俪情深之作。

3.泣别汴京,繁华落尽

琴瑟和鸣的时光是那么短暂。天有不测风云,李格非因故被罢官,赵挺之擢升为宰相。李清照成为相府中不受欢迎的人,她独自移住莲子湖。

《一剪梅》正是此时所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二十一二岁的李清照被迫离开汴京,回到章丘,在家族长辈的照料下,消愁度日。

重阳节之时,她写下《醉花阴·重九》: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她让父亲转交给留在汴京的赵明诚。适逢乱世,他们山高水长,天各一方。时局动荡,他们好不容易团聚却又颠沛流离,江宁,芜湖,湖州,都留下他们匆忙的脚步。

赵明诚病逝于建康。李清照伤心过度,半年时间大病未愈。她在《南歌子》中表露悼亡之意: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此后半生,李清照经历人生大起大落,定居临安。在《声声慢》中多有体现她的处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的人生对我们的启示(惊起一滩鸥鹭惊鸿一瞥)(3)

饱尝人间疾苦的李清照,余七十余岁卒于杭州西湖一带的芭蕉院里,一代旷世才女陨落,繁华落尽,唯有千古传颂的诗词流传在人间。

《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的悲喜人生》对李清照的一生阐述详细,又有对诗词和背景的讲解,美中不足之处在于个别章节内容重复。瑕不掩瑜,要想深刻了解李清照,本书还是值得一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