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是指不可回收的成本,研究开发费用和广告费用均为沉没成本的例子。

沉没成本你叫我怎么办(请不要为了打翻的牛奶哭泣)(1)

人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而且也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包括不可同收的时间、金钱、精力等。这些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

人们总是追逐沉没成本,是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感情账户,当付出巨大的投入后却没有结果时,很多人就会耿歌于怀,而这种耿耿于怀只能让我们心里的感情账户继续处于亏损状态。所以,我们不要再为不可挽回的沉没成本而去追加这种错误“投资”了。

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诱语:请不要为了打翻的牛奶哭泣。美国一所中学的一位名为保罗的老师为班上的同学做了一次测验。结果,一连几天,学生们都为成绩而感到不安,他们总是担心自己不能及格,以致于影响了下一阶段的学习。

于是这一天,保罗拿着一瓶牛奶走进了教室,然后将牛奶轻轻放在桌子上。学生们不明白这瓶牛奶和所学课程有什么关系,只是静静地坐着、望着保罗。忽然,保罗一巴掌把那瓶牛奶打翻在水槽之中,奶瓶破了,牛奶流满了整个水池。学生们都被这个场景惊呆了,但这时,保罗却说道:“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我希望你们永远记住这个道理。牛奶已经尚光了,不论你怎样后将和地怨,都没有办法取回一滴。你们要是事先想一想,加以预防,那瓶奶还可以保住,可是现在晚了,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就是把它忘记,然后注意下一件事。”

我们现在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你可以设法改变三分钟以前所发生事情所产生的后果,但不可能改变三分钟之前发生的事情。”唯一能使过去变得有价值的办法,是以平静的态度分析当时所犯的错误,从错误中得到刻骨铭心的教训,然后再把错误忘掉,从头开始新的生活。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你是一个理性的人,就不该在做决策的时候考虑沉没成本。如果你不后悔,那么你只是花了冤枉钱;如果你后悔,那么你还要继续受冤枉罪。正如一位著名球星所说:“过去我常常为输球而烦恼不已,现在我已经不干这种傻事了。既然已经成为过去,何必沉浸在痛苦的深渊里呢?流入河中的水,是不能取回来的。”

2001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曾经举了一个例子:“假设现在你已经花7美元买了电影票,你对这场电影是否值7美元表示怀疑。看了半小时后,你的最坏的怀疑应验了:这电影简直是场灾难。你应该离开电影院吗?在做这一决策时,你应该忽视这7美元。这7美元是沉没成本,不管是去是留,这钱你都已经花了。”这位大师通俗地告诉我们,已经付出的票款不可能收回,电影票的价钱就算作沉没成本。

人都是有理性的,在选择之后,要理性的面对结果,无论结果是好是坏,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像很多股民一样,自己购买的股票跌了就一直舍不得抛出去,他们总是只想到现在抛就亏了,而一个有理智的人却想到如果没有上升空间,那么就应该果断抛弃,考虑其他投资,去寻找挽回损失的机会。

英特尔公司2000 年12 月决定取消整个 Timna芯片生产线就是这样一个例子。Timna 是英特尔公司专为低端 PC 设计的整合型芯片。当初在上这个项目的时候,公司认为今后计算机降低成本将通过高度集成的设计来实现。但是,PC 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PC 制造商通过其他成本降低方法,已经达到了目标。英特尔公司看清了这点后,果断决定让项目下马,从而避免了更大的支出。

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人生,都是瞬息万变的,在失误已经出现的情况下,如何避免一错再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莎士比亚才说:“聪明人永远不会坐在那里为他们的损失而哀叹,他们情愿去寻找办法来弥补他们的损失。”

在出现沉没成本的时候,要及时认识到这个事实是无法逆转的,不要孤注一掷,那样只会制造更多的沉没成本。不认输固然有好处,但是“撞南墙”是不可取的。一次正确的撒退不亚于一次胜利的进攻。承认错误,及时止步,把损失控制在最小,才是减少沉设成本的最好途径。学会如何面对沉没成本就是学会如何面对生活,逐渐忘记沉设成本才能心购开阔、着眼未来。只要我们积极地去看待沉设成本,才会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途,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和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