鼋头渚的鼋,你知道是什么吗?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其周边有苏州、无锡、常州、湖州等多个城市。不过,多年以来无锡坚持主打“太湖”牌,以至于现在一提起太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无锡。更因了郭沫若先生在《蠡园唱答》中的一句诗“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而扬名海内外。
鼋头渚
近两年,无锡加快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致力于打造江苏领先、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不过,人们到无锡来旅游,第一选择还是鼋头渚。
鼋头渚,倒是可以说道说道。要么很多人见了这三个字不知道怎么读,要么是知道怎么读却又不会写。即使本地人,要把鼋头渚说清楚,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鼋头渚
首先来看,黿是什么呢?
鼋,读作yuán,俗称癞头鼋,龟鳖科,背甲近圆形,暗绿色,生活在河中,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鼋龟铜像
鼋在中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就与天鼋有着不少传说。一说,有一幅画,黄帝是双手擎天的祈祷者,被称为天鼋酋长,是天鼋的化身。还有一个说法,在陕西黄帝陵内,有一座天鼋神像,它是黄帝陵的守护神。传说天鼋背上有“河图”,知天地鬼神世间万物之兴衰,是神秘先知者。黄帝在昆仑山遇到天鼋,封其为守护神。
《西游记》中,通天河里也有一只老鼋,它曾驮着唐僧师徒四人过了通天河。等唐僧取得真经,返程时,又遇到了它。不过出了一件一件令人错愕的事情,老鼋当年曾托付唐僧帮忙向佛祖问一下“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然而,唐僧专心拜佛,只在取经,结果忘了。于是,矛盾发生了,老鼋即知不曾替问,就将身一幌,沉下水去,唐僧四人连马带经,全部落入水中。这也就是所谓的第九九八十一难,有了这一难,才算圆满。
《左传·宣公四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鼋却是实在太冤。楚人献鼋于郑灵公,郑灵公要搞一个全鼋宴。进见的路上,公子宋的食指忽然动了起来,就把它给子家看,“以往遇到这种情况,我一定可以尝到美味。”进去时,正好碰见厨师准备切鼋,两人就相视一笑。郑灵公问他们为什么笑,子家就讲了刚才的情况。等到郑灵公分赐给鼋肉时,把公子宋召来却又不给他吃。公子宋发怒,用手指头在鼎里蘸了一下,尝到味道后才退出去。郑灵公发怒,要杀死公子宋;公子宋和子家就谋划着先下手为强。子家说:“牲口老了,尚且怕被杀,何况国君?”公子宋就反过来诬陷子家,子家害怕,只好跟着他干。夏季到了,就杀死了郑灵公。因为分食不公,郑灵公就被杀死了,真的是比较冤;更冤的则是那只鼋,它得罪谁了呢,不过是成了权谋斗争的工具而已。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说起癞头鼋,还有一个“顶缸”的典故。相传南京上清河一带堤坝经常崩溃,朱元璋认为这是心腹大患。因为是猪婆龙(扬子鳄)在堤坝下抠窟窿造成的,但考虑到皇帝姓朱,猪与朱同音,工部就谎报大鼋为害。朱元璋厌恶“鼋”与“元”同音,遂下令捕杀大鼋。大鼋常常数百斤,一旦上钩,则用前两爪蹬在沙里,达一尺多深,即使多人也拖不出来。一个渔夫想出一种方法,当钓到大鼋时,用没有底的缸顺着钩绳穿入江底泥沙中的大鼋面前,使大鼋的前两爪搔着缸,无法再接触泥沙,于是很容易地把大鼋拖上岸来。后来,南京人就编成民谣“猪婆龙为殃,赖头鼋顶缸”,比喻嫁祸于人;“顶缸”也就有了替罪、代人受过、嫁祸的意思。《红楼梦》第61回出现了“顶缸”一词,平儿听了,笑道:“这样说,你竟是个平白无辜之人,拿你来顶缸。此时天晚,奶奶才进了药歇下,不便为这点子小事去絮叨。如今且将他交给上夜的人看守一夜,等明儿我回了奶奶,再做道理。”看来曹雪芹也是清楚癞头鼋与顶缸的含义。
孔庙 龟驮碑
至于“忘八”,又写为“王八”“亡八”,最初是鳖的俗称,后来统称龟和鳖,也是现在广为流传的骂人的话。然而,宝玉说忘八去驮背,其实就是民间常说的“龟驼碑”;这里的驮背的龟,是吉祥之物,取其长寿,曹操即有《龟虽寿》一诗。自古以来,龟就与龙、凤、麒麟并称四灵。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员佩戴“龟带”,以代表身份,以“金龟带”为最高,李商隐还有“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的诗句。南宋时,因为古人不懂科学,以为母龟不需与雄龟交配就能产卵,影射男女关系不正,龟就成了骂人话。古时候,女子出轨,被骂之无耻,所谓“忠孝节悌礼义廉耻”,忘八就是表示无耻的意思。元代以后,龟的形象加速转为负面,明清之后成型至今。
其实,很少有人分得清龟和鳖,更别说鼋了。我国古代,皇室、公卿、王侯、将相等显贵的陵墓前,常有石制巨鼋驮着墓主人的石碑,即巨鼋驮碑。相传周穆王出师东征,来到江西九江,因江河密布,行军受阻,于是下令大肆捕杀鼋、鼍,用以填河架桥,终于战胜了敌方;因而有了“鼋鼍为梁”的成语,这也是较早地鼋鼍负重的记载。
那么,渚又是什么?
渚,读作zhǔ。《尔雅》曰“小洲曰渚”,指水中的小块陆地。孟浩然的《宿建德江》一诗中写道,“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指的就是,孟浩然泛舟建德江,到了晚上,找到一处烟雾蒙蒙的小洲,泊舟夜宿。
鼋头渚是怎么来的呢?
鼋头渚,顾名思义,就是像鼋头的一处水边小洲。站在鹿鼎山上往下去,鼋头渚就像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酷似神龟昂首,因而得名。
鼋头渚
南朝萧梁时,此地即建有“广福庵”。明代以前,鼋头渚已为世人所向往,茂林修竹、悬崖峭壁、摩崖石刻、同太湖水辉映成趣,被认为是无锡境内的“桃花源”。
明代,东林党领袖高攀龙常来此踏浪吟哦,留有“鼋头渚边濯足”的遗迹。此后,文人雅士咏唱之作颇多。清末,无锡知县廖伦在临湖峭壁上题书“包孕吴越”和“横云”两处摩崖石刻。民国肇兴,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纷纷在鼋头渚附近营造私家花园和别墅。
解放后,政府将此处原有的园林、别墅合并为“鼋头渚公园”。今天,游太湖必选无锡,到无锡必游鼋头渚,景区已经成为无锡旅游重要目的地。
图片来自百度百科、百度图片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