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炼成钢100年纪录片评论 百炼成钢今起播出(1)

《百炼成钢》的时间线跨越一个世纪,剧集由《国际歌》等八首歌曲“穿针引线”。

作为“国家广电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百炼成钢》将于今天起播出,该剧由毛卫宁执导,王雷、陈晓、王劲松等人主演,以八大板块串联起党的百年精神谱系和辉煌历程,为党写史、为人民立传、为英雄立碑,以横贯百年的全景式创作思路歌颂党的革命史、创业史、奋斗史。

1921年到2021年,《百炼成钢》的时间线跨越了一个世纪。剧集由《国际歌》《万里长征》《黄河在咆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最可爱的人》《歌唱祖国》《为希望祝酒》《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八首歌曲“穿针引线”,剧中包含众多历史人物,不仅有革命战争年代的先驱、领袖、英烈,也有为新中国各项事业无私奉献的功勋,还有和平年代的普通建设者。

100天拍100年,《百炼成钢》的拍摄耗时整整100个日夜。“在开机那天几乎没有人想到,我们可以用100天拍出党的100年,感谢剧组1400多人的‘浴血奋战’!”毛卫宁说。去年年底,《百炼成钢》在横店开机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自此,“炼钢”之路正式开启。整个创作过程堪比艰难的 “淬炼”过程,啃下了众多 “硬骨头”。从总制片人何瑾的“数”说中,可以照见《百炼成钢》拍摄不同寻常的体量、强度与难度——在100天中,剧组上雪山、赴荒漠、下钢厂、入乡村,兵分多路、赶拍赶制,接连辗转浙、宁、湘、内蒙古多地,统筹拍摄场景1100余个,制作各个年代的服装超1.2万套,道具逾3.5万件,调度角色人物700多个,常驻剧组人员峰值达900人。

宏大的故事结构为《百炼成钢》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一部好剧的炼成离不开对细节的严格把控和精益求精。据悉,巨大的时间压力下,为了在五秒的镜头中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剧组上下人手一张原型图“死磕”细节,即使拍完以后,导演在机房发现仍有细微差别,当即决定重拍。为了还原钱学森工作场景,片场真实搭建了一个装配好成套设备、观察卫星发射的半地下室。作为衔接前后板块的点睛之笔,《百炼成钢》创新融合歌舞剧元素,设计“情境”段落,运用春晚级多机位同步拍摄……

百炼成钢100年纪录片评论 百炼成钢今起播出(2)

一切皆为品质的态度同时延续到了演员身上,出演《百炼成钢》的青年演员们尽全力还原角色特点和神韵:王雷(饰毛泽东)将主席鼓掌时习惯性右手在上的细节复刻得细致入微;张新成(饰焦裕禄)向医生反复询问肝部疼痛的真实状态;郭晓东(饰钱学森)为角色背诵熟记了大量专业术语;刘威 (饰陈独秀)为了短短几天戏份,坚持剃掉了自己浓密的头发。

“百年党史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希望了解的人越多越好,让观众提前知道剧中相关党史人物和故事,更有利于观剧体验。”毛卫宁说。拍党史的同时,《百炼成钢》在学党史、传党史方面也全面发力,率先在微博上开设了学党史专栏,又与网络音频应用跨平台联动,推出“百炼成钢带你学党史”音频栏目,毛卫宁、王雷、夏德俊等多位主创献声录制党史小故事,长线上新。在日前举行的发布会上,主创更是远程隔空启动“学党史VR体验舱”,借助全沉浸式虚拟现实和可移动式裸眼3D技术,在线下打造流动的党史宣传“阵地”,以更加年轻态的方式,多样化讲述党的故事。

作者:王筱丽

编辑:施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