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质量的下降,促使人们开始注重养生和保健,除了饮食、保健品,现在更多人开始选择中医传统保养方法:针灸、推拿、理疗、美容等,由于简单、有效、无副作用,所以广受欢迎。
在未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会逐步深化,专业、组合的养生保健会成为健康市场的新宠,针灸就是最常见的一种疗养保健方式。
针灸的常见好处
1、溫通经脉行气血
《灵枢本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营阴阳、溺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运行循经脉流行,方可营运周身,濡养机体,而灸法其性温热,可温通经络,促进血液运行。恰如《素向·刺节真邪论》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血运行具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则以温热通经脉而行血气。
2、培补元气,预防疾病
灸法有强壮元阳、防治疾病的作用,《扁鹊心书》曰:"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艾为辛温陌热之药,以火助之,两阳相得,可补阳壮阳,其元充足,则人体健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知艾灸有培补元气,预防疾病之作用。
3、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灸法对脾胃有着明显的强壮作用,《针灸资生经》中云:"凡饮食不思,心腹膨胀,面色萎黄,世谓之脾肾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施灸,可以温运脾阳,补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增加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濡养全身,还可达到防病治病,抗衰老和延年益寿的功效。
4、升举阳气,密固肤表
《素问·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气虚而下陷,则皮毛不任风寒,清阳不得上举,因而卫阳不固,腠理疏松。
常施灸法,可以升举阳气、密固肌表、抵御外邪、调和营卫,起到健身、防病治病的作用。
针灸虽好,但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以针灸,以下几点针灸注意事项要牢记。
1、过度饥饿、疲劳者
应在休息、进食后再行针灸,否则容易引起晕针。晕针的表现是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心慌气短、恶心欲呕、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若有上述情况,应及时告知医师处理。晕针患者一般平卧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2、针刺产生的疼痛感主要是针进皮肤时产生
针灸师可将绝大多数疼痛感降低到完全可以忍受的轻微程度,请初次接受针刺的患者不要紧张,尽量放松,以利于施针。针进皮肤后一般患者会感到针下有酸、麻、胀、重,或热、凉、痒、抽搐、蚁形等感觉,部分穴位有时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电感或其他针感传导及扩散等现象,这是正常的针刺反应,中医称之为"得气"。
3、患者在进行针刺操作时应取舒适自然的体位
否则留针期间容易疲劳;留针期间肢体不宜再动,以免发生折针、针体移位误伤组织等不良后果。有的患者针后穴位局部有一些不适感,一般数小时内消失。
4、针进皮肤后若又感到疼痛
可能是针尖碰到了血管,请告诉医师,以便调整针刺方向,避开血管。针刺有时碰到小血管引起出血,这是难免的,除有些部位影响美观外,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针孔处出现小血包应用力按压3分钟以上,局部小块青紫,一般不必处理,可逐渐自行消退。
5、针灸留针时应闭目养神
看书看报看手机聊天等会降低针灸的疗效。
6、针孔处皮肤应保持洁净
一般针后2小时不要着水,以防感染。运用火针、挑刺、刺血或耳穴割治处,一般针眼当天不要着水。糖尿病患者皮肤容易感染,更应保持局部皮肤的洁净。
7、运用烤灯或艾灸时
穴位局部宜保持舒适的温热感,如觉得太热,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免形成烫伤。如患者皮肤感觉功能减退,也要告知医生,以免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烫伤。拔罐留罐时,一般不超过10分钟,否则容易形成水疱,请患者配合医生记好时间。
健客疗养(jk-liaoyang)微信订阅号,一个综合性的疗养知识信息平台!提供更多身心健康的疗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