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中所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在一起的时候,话不投机半句多,层次不一样,境界不一样。不但没有共同话语,别人还有可能会嘲笑你。

这就是所谓的,你所说的别人永远理解不了,别人所说的你永远看不上。

两个精神世界不同的人在一起是非常痛苦的,不得不承认,从精神层面,人是分不同层次存在的。也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是人的精神层次不一样而已。

格局不同别硬融(层次不同不必强融)(1)

很早以前看过莫言写的一篇文章。

有一次,莫言请人去吃烤鸭。

大家都酒足饭饱之后,桌子上还剩下许多。

农民出身的莫言心想,多可惜啊,那些大葱、大酱、洁白的薄饼,香酥的鸭肉,都是好东西,浪费了是要遭天谴的。

于是莫言就继续吃。

这时,有人开口了:“瞧瞧莫言吧,非把他那点钱吃回去不可。”

莫言感到脸上火辣辣的,好像挨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那人又说:“你们说他饭量怎么会这么大?他为什么能吃那么多?要是中国人都像他一样能吃,中国早就被他吃成水深火热的旧社会了。”

莫言回老家后,委屈地将这件事说给母亲听。

格局不同别硬融(层次不同不必强融)(2)

母亲让他以后再去吃宴席前,先喝上两碗稀饭,再吃上两个馒头。

回到北京后,莫言就按母亲所说,去吃宴席前先垫饱了肚子。

在宴席上,他吃得慢条斯理、温良恭俭让。

结果一人却说:“看看莫言那假模假样的劲儿,好像他只用门牙吃饭就能吃成贾宝玉似的。”还讽刺他做人不够本色。

生活中永远有这样的一些人,总是莫名其妙地诋毁你、伤害你。

如果你都去计较、和对方纠缠,那你只会筋疲力尽,生活变成一地鸡毛。

就像作家李尚龙所说:“永远不用和不属于自己的一类人过多解释,那纯粹是浪费时间。”

格局不同别硬融(层次不同不必强融)(3)

层次不同,无法沟通

层次不同的人,无需与其争辩。《圣经》中有句话:“尽快同意反对你的人。”

只要自己是对的,面对那些无端指责,就不用再多说什么了。

正如卡耐基所说:“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

明知无法战胜对方本质上的狭隘,进行争辩只会损耗精神。这时不如不争不辩,因为层次不同是争不出结果的。

01

层次不同,解释意义

我观察过很多“争论”的场景,其实大部分都不是真正的争论。而是话语不对等的尴尬抬杠,情绪上的升级,继而出言不逊。话语不对等,指的是双方不在一个语境,也不在一个层次下交流。所争所论,风马牛不相及,只会损耗心力。

格局不同别硬融(层次不同不必强融)(4)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真正有智慧的人,鲜少与人争辩。毕竟层次不同,解释再多也是徒劳无益。

02

不是所有的人,都配与你争辩

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时间。

如果把时间浪费在错误的人身上,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美国61届总统林肯说过:"与其与狗争辩,被它咬一口,倒不如让它先走。否则就算宰了它,也治不好你被咬的伤疤。"

当你在生活中遭受到不被理解或不公的时候,先不要急着去争个输赢,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和你一个层次,争辩的最后,最受伤害的是你自己。

刚刚落幕的《奇葩说》第六季,选手詹青云大放异彩,荣获“奇葩王”。比赛中,詹青云的辩论以旁征博引、行云流水著称,知识文化底蕴深厚。思考层次之高,让她总能勇敢说出正能量的社会呼声和平权论调。“老奇葩”傅首尔评价她:“听青云辩论就像被风亲吻。”不少人感叹:“看詹青云才知道多读书能有多优秀。”

格局不同别硬融(层次不同不必强融)(5)

即便如此,风头正劲的她还是遭到了喷子的抹黑嘲讽。“长得丑、声音不好听、讲话不知所云……”在一次采访中,詹青云谈及对网络暴力的感受:“作为辩手,我们是这个舞台上的表达者,只是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不是所有事,都值得你去争辩;

不是所有的人,都配与你争辩;

有些人不把自己的时间当回事,因为他们的时间无用。

你若放下手头的工作去争辩,无论输赢,你都是输家。

卡耐基曾经说过:”在争论中获胜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争论。“和不同层次的人争辩,是一种自我消耗,毫无意义!

格局不同别硬融(层次不同不必强融)(6)

正如一幅漫画里所表达的:人的认知,就像一个巨大的天坑,呈漏斗态势排布。

越往下,所见越少,机会越少,越是感受到社会不公,愤怒无比。

越往上,所见越多,机会越多,越是感觉世界美丽,风光无限。

下愚莫揣上智,泥陷于认知漏斗底部的人士,看不到上层认知的风景。

当你到过更高的地方,看过更远的世界,自然无需理会闲杂的声音。

03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跟不同层次的人能够成为朋友吗?”题主因中考失利,去了一所不太理想的高中,同学大都懒散消极、无心向学。

每当自己认真学习,或是跟老师请教疑难,都会被人嘲笑讥讽,甚至是辱骂。无论说什么做什么,别人看见他都是一副嫌恶的表情。于是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为融入不了班集体感到郁闷。

网友@安然若枫回答道:没必要跟不同层次的人混在一起。融入一个圈子,势必要花费心力和时间。

而花费这些,总要有所图:或是心情的愉悦,或是孤独感的消除,或是人际关系的扩展。

格局不同别硬融(层次不同不必强融)(7)

在《向往的生活》中,迎来了毛不易、尤长靖、李子璇等年轻人,大家瞬间就玩开了。

专心做饭的黄磊老师,由于相对年长几岁,get不到年轻人的点,只好尴尬的笑笑。

好在老狼的到来彻底缓解了黄老师的尴尬,两人聊聊当年的记忆,好不温馨。

的确,人只有在适合的圈子里才能感到真正的快乐。

04

每个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从前,一个拾粪的、一个砍柴和一个乞丐的相遇了,三个人没事坐在一起闲聊,乞丐说:“如果你们做了皇帝会干嘛?”

拾粪的说:“如果我当了皇帝,我就下令这条街所有的粪全部都归我,谁去拾的话,我就去派公差去抓他”

砍柴的说:“如果我当了皇帝,我就去打一把金斧头,天天用金斧头去砍柴。”

最后乞丐说:“要是我当了皇帝,我就什么也不干,天天坐在火炉边吃烤红薯。”

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每个人很都很难突破个人的经历和见识的限制。就像你看到一件宝石,你在惊叹它的工艺,别人在考虑它能卖多少钱。认知水平不在一条线上的人,聊不到一块去。

格局不同别硬融(层次不同不必强融)(8)

村上春树说:

世上存在着不能流泪的悲哀,这种悲哀无法向人解释,即使解释人家也不会理解。

你站山巅,告诉他前面是一片汪洋,他在半山腰,只能看到满目的荒凉。

常言道:“井蛙不可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

层次不同的人,没有跟你站在同一高度,永远get不到你的那个点,因而你的解释于人于己而言,都毫无意义。

05

高层次的人,都能优雅地独处

陈道明说过,自己一直偏爱独处,独处的时候,会坐在窗前弹钢琴,会反思自己的拍戏经历,也会安静地挥笔作画。在接受杨澜的采访时,他说:

“独处是一种美德,可以让人内心得到净化。”

真正高层次的人,都能优雅地独处。韩寒在松江二中读书期间,总是独来独往,因为他干的事和别人不一样。别人在插科打诨,他在写小说,别人在恶作剧,他在写小说。然后放了学,他对别人说:“这是我写的小说,写的很好的。”在他人眼里,韩寒就像个神经病。

然而,白驹过隙,韩寒的很多同学,都被社会塑造成普通人,而喜欢独处的韩寒则成就了自己。

格局不同别硬融(层次不同不必强融)(9)

优质的独处,就像是一场修行。时间,会为沉默的人争辩。杨绛先生说:

“人这一生,无非是认识自己,洗练自己,自觉自愿地改造自己。”

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别人的评价,而是尊重自己的内心,看重自己的想法。别人说两句就急着跳脚,要和人争论,多半是内心还不够笃定。内心丰盈的人,能活在自己心里,而不是活在别人嘴里。

06

做好自己,时间会为你证明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不经意地在乎一些人的看法,于是常常会去解释和证明自己,以求迎合那些跟自己不在同一层次的人。

然而,和不在同一层次的人交流,就像鸡同鸭讲,你花尽时间和力气去向那个人解释你的想法,可他听不懂还是听不懂。

人活在世上,难调众人之口。你无法让所有人都满意,如果一味在乎别人的看法,就会活得很累。很多时候,你只管做好你自己,就行了。

格局不同别硬融(层次不同不必强融)(10)

正如韩寒在《写给每一个自己》写道:

尽我所能,向在乎我的人创造各种东西,绝不向厌恶我的人解释这是个什么东西。

人这辈子,不过三万多天,与其将时间花在向别人解释上,不如静静提升自己,让时间为自己验证。

黑格尔曾说:“心无旁骛,专心于事业的追求,就会忘掉很多烦恼,找到许多努力过程中的快乐,默默耕耘的人其实是最智慧的人。”

对于层次不同的人,我们不必刻意相融,也不必试图去改变对方,只需待在各自的圈层内,结交一些志趣相投、有着相同价值观的人,这样对彼此都好。

毕竟别人想什么,我们控制不了,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强求不得。

格局不同别硬融(层次不同不必强融)(11)

我们唯一最需要做的,是做好自己

安静努力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如此,胜过千言万语。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