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雨千江月

大理三塔诗句(天门开胜境浅谈昆明金殿的诗词楹联)(1)

昆明金殿

导语:

春城昆明以历史文化名城著称于世,其悠久厚重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与其众多的名胜古迹、秀美的山水风光分不开。

行走在昆明大地上,无论是在护国桥寻溯历史前进的脚步,还是在真庆观感受道家文化的精髓,无论是在黑龙潭中解读唐梅宋柏的年轮,还是在昙华寺观看优昙献瑞的异景,都离不开显示中国传统文化神奇丰富的古典诗词和楹联作品。

经过历史的锤炼与洗涤,昆明名胜古迹中的楹联诗词,仿佛插上了文化翅膀,展翅天宇,使这些名胜古迹更富盛名。

而这些诗楹联诗词本身,也以其深刻的艺术内涵,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昆明乃至云南的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也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增添了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

大理三塔诗句(天门开胜境浅谈昆明金殿的诗词楹联)(2)

大观楼长联

从古至今,在昆明的古迹名胜留下诗词、对联作品的,不仅有文人墨客,还有历代政要,这一点充分印证了昆明名胜风光的文化吸引力和独具特色的诱惑力。

在此,且不说家喻户晓的大观楼长联,仅以金殿的部分诗词、对联为例,让我们一起去品味昆明文化的悠久与厚重,去感受昆明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让我们一起攀上昆明鸣凤山,去撞一回那声震天地的铜钟,举一下那力重千斤的大刀,赏一次那如霞似锦的茶花。

大理三塔诗句(天门开胜境浅谈昆明金殿的诗词楹联)(3)

昆明金殿

昆明也有个金殿

昆明金殿风景区位于昆明东郊鸣凤山麓,距市区 8 公里。初建于明万历年间,是陈用宾仿照湖北武当山天柱峰太和宫及金殿,略加修改建成,迄今已380 多年,后吴三桂重建,历210 多年。

昆明金殿,因大殿用黄铜铸成,阳光之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灿烂而得名,又称为铜瓦寺。名声显赫的金殿属于道教太和宫的一部分,是中国四大铜殿之一。昆明金殿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

金殿自然风光静谧纯美,小径穿林而过,树木遮天蔽日,伴有鸟鸣,深得道家文化精粹。初春时节,茶花竞相开放,映出漫天绯红,美不胜收。

主殿以铜铸成,重200多吨,台阶和栏杆,以大理石为材,作为明代的古建筑,极具特色。殿下两座侍亭和高10米的刁斗杆也是“纯以铜质为之”。其殿金碧辉煌,仪态庄严。正如清人张九钺所赞誉:“为千古所未有”。

大理三塔诗句(天门开胜境浅谈昆明金殿的诗词楹联)(4)

昆明金殿

昆明金殿的异彩楹联

金殿的诗词楹联,大多与它独特的自然景致、悠久的道家文化相关。

攀上太和宫山门,映入眼帘的是清末留日的吴崇仁撰写的对联:

画栋凌云,只占青山三亩地

朱楼映日,别开绿野一重天

短短22个字,写出作者站在不同位置看到的金殿:远远仰望,耸立云中的雕梁画栋,只不过是层峦叠嶂青山之一隅;登上金殿,站在沐浴在阳光中的朱楼俯瞰大地,碧绿之中,别有天地奔来眼底。此联潜心写景,将不同角度的金殿景色描绘得美轮美奂,并给人一种心胸开阔的博大感受。

建成以来,太和宫屡遇天灾人祸,幸屡获修缮。文革期间,殿宇坍塌,神像捣毁,满目荒芜,杂草丛生。1999年,为迎接昆明世博会,太和宫得到全面整修。

大理三塔诗句(天门开胜境浅谈昆明金殿的诗词楹联)(5)

昆明金殿太和宫

棂星门是一座砖木结构的高大牌坊,位于太和宫山门内,四柱三门,三滴水歇山顶。右侧门额写着“洞天”,左侧写着“福地”。中间上门额题着“棂星门”,均为蓝底金字。下额红地金字写着一个大大的“福”字。

两旁的楹联为隶字,这是清光绪十七年岁次辛卯秋月谷旦,会垣官绅士庶同立的一幅对联:

天台高千尺,东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云

帝道满三千,上谷龙飞,无双玉宇无双地

这是一副既写景又赞颂佛、儒、道三教渗透相融的对联。上联写景,景致优美。下联赞帝道之法力,颂扬南滇佛殿、道教圣地的独一无二。

山水风光、宗教内涵相融相生,正是这副对联的特点。

大理三塔诗句(天门开胜境浅谈昆明金殿的诗词楹联)(6)

昆明金殿主殿

主殿真武殿内,著名昆邑弟子黄嘉兴等人的对联,把金殿美好的生态环境,展露无遗:

金殿凤凰鸣晓日

玉阶鹦鹉醉春风

《后汉书·西南夷传》说滇池四周“河土平敞,多出鹦鹉孔雀”。金殿位于鸣凤山麓,时为孔雀鹦鹉美好的家园,古又称鹦鹉山。

此联不仅抒写出了金殿美好的地理风光,炼字炼意,颇见功力。“鸣”字和“醉”字的妙用,写出了金殿的动态之美,韵味无穷。

随着环境生态和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金殿还建起存放重达14吨的明永乐大钟的钟楼和文物馆。

云南当代楹联作家周嘉禾、陈安民等也撰写了对联,写景咏史,抒情言志,也有不少佳作。如陈安民一联抒写的是:

金钟自明初响起,伴建文遁隐,悼永历缢崩,讽三桂倒戈,庆松波护国,几番风雨几多愁,声诉沧桑珍盛世。

殿宇从北极飞来,引鹦鹉啼春,教凤凰鸣瑞,迎吕仙踏翠,牵闽梦寻无,无际云天无限碧,翠挑日月挂繁星。

大理三塔诗句(天门开胜境浅谈昆明金殿的诗词楹联)(7)

昆明金殿

  • 2.宣扬道教文化

魁星楼也是金殿道教文化的象征,真武殿前,铜质的七宿旗帜,上有日月,周边二十八宿,中为北斗七星,还书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文字,为真武帝的旗号。

魁星楼挂的是清人涂卓的对联,此联是颂扬真武帝的:

七宿旌旗指汉碧

五龙雷电绕玄都

金殿作为道教文化的圣地,包含道教文化内容的对联很多。在紫禁城内就有明代晋江进士、曾巡抚云南的陈用宾的长联,清和吴崇仁的对联,可以说都是彰显道教文化的。

在金殿的霞绮宫内挂有明朝大臣陈用宾的对联:

春梦惯迷人,一品朝衣,误了九寰仙骨。鸡鸣紫陌,马踏红尘,教学子向哪里逃出?

空山曾约伴,七闽片语,相邀六诏杯茶。剑影横天,笛声吹海,问先生从何处飞来?

传说陈用宾巡抚云南时,游览金殿,在紫霞宫遇见了吕洞宾。这副对联透出一缕厌世红尘的态度,求教于仙人,怎样才能逃离红尘,去过神仙般生活。

陈用宾身居云南“军门巡抚”,既难舍官场“一品朝衣”,又向往道教“九寰仙骨”,心情矛盾、迷茫,只有请问“剑影横天,笛声吹海”飞来的吕仙人,他该“向哪里逃出”?

可惜他的一身终穷逃不出官场黑暗,最终惨受无枉之灾,结局落得一场凄凉。

大理三塔诗句(天门开胜境浅谈昆明金殿的诗词楹联)(8)

吕洞宾

太和宫住持“铁笛山人”杨智聪读经的厢房内,挂有清人吴崇仁的对联:

铁笛无声,知音者忠言贯耳

黄粱未熟,睡着的切莫翻身

此联用众所周知的“铁笛”“黄粱梦”的典故,颂扬铁笛山人的同时,给人一种警世哲理,比单纯颂扬神道法力的作品,更有一定的思想内蕴。

真武铜殿是金殿的主建筑,在这个以纯铜为材的殿中,所挂楹联有对金殿优美生态环境的抒写,但更多还是对道骨仙风的颂扬。

大理三塔诗句(天门开胜境浅谈昆明金殿的诗词楹联)(9)

“钱王”王炽

被誉为“钱王”的弥勒富商王炽,在中法战争中捐赠军饷有功,被清廷授予二品顶戴,他的对联就挂在殿内真武帝两边:

威震朔方,十统九州五岳三界万灵之化育

德尊水位,先开百灵黄宫青阳紫气之德威

对真武帝的歌功颂德,是明朝重道轻佛的主流观念遗存到清代的必然反映。

在铜殿后柱上,还挂有被毛主席称赞在成都武侯祠书撰攻心联的剑川白族名士赵藩所撰书的对联:

北极玄天,灵物龟蛇驯玉座

南天福地,名山鹦凤拱金堂

此联言简意丰,叙写了真武帝的来历,也抒写了真武金殿的瑰丽。

自从北方玄武被老君驯化升格为帝,那象征真武的灵物又被真武驯服,成为他的玉座,护卫北方。有着南滇福地的鸣凤山,建造金殿迎来了真武帝,就更加金碧辉煌,有凤凰鹦鹉不断围绕其歌舞,一派升平景象。可见道教文化在当时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可谓深入人们的骨髓。

这类对联作品还有很多,就不逐一细说了。

大理三塔诗句(天门开胜境浅谈昆明金殿的诗词楹联)(10)

昆明金殿

昆明金殿的精美诗词

关于金殿的诗词,虽然没有对联多,但名人大家在金殿也留下了一些精美作品。

清人张九钺的《竹枝词》是这样咏唱金殿风光的:

鹦鹉山前鹦鹉飞,

鹦鹉花开红满枝。

花前把洒祝花语,

君在天涯何时归。

而文人政要名人诗词中的金殿,也许不如竹枝词这样大众化,但也各领风骚。

明代陈用宾的诗,和他的对联一样,突出的还是对道家思想的尊重,他在《环翠宫》诗中写道:

十二楼台紫翠开,祥云飞拥凤凰台。

松深雨细箫寥亮,月朗天空鹤去来。

杖起葛陂轻九转,槎臣汉使傍三台。

蓬来会赴功成后,沧海桑田任几回。

大理三塔诗句(天门开胜境浅谈昆明金殿的诗词楹联)(11)

鄂尔泰

清重臣曾任云南巡抚、云贵总督的鄂尔泰的《登太和宫》诗,写他乘坐马车游金殿登太和宫,浮光掠影,怀想一个王朝的仁威,赞扬修建铜瓦金殿的功勋,所写之境,倒也符合这位总督大人的身份:

迎仙桥畔路,鹦鹉度骖驿。

细径高盘躅,横枝掠健衣。

一行奉时令,小住仰仁威。

铜瓦功勋碣,摩挲认夕晖。

写金殿的诗,还有曾在康熙年间任姚安知府丁炜的《游鹦鹉山渴太和宫》、清人王昆的《见吴三桂所遗刀剑各记一律》二首,民国时期昆明诗人王灿的《春日游太和宫》二首等。

王灿第二首诗这样写道:

踏遍松花一路香,凤凰泉筑送清凉。

溪桃照服知春好,林鸟鸣枝笑客忙。

拟向深山挖灵药,真从欲界得仙方。

道人颇能长生诀,高卧蓬莱与世忘。

诗中抒发了作者挖药求仙,要忘尘世之烦恼的意想外,写景抒情清新婉约,可算金殿诗词中的佳作。

大理三塔诗句(天门开胜境浅谈昆明金殿的诗词楹联)(12)

郭沫若

在当代写金殿的诗歌中,郭沫若的《游鸣风岭》堪为代表:

天门开胜景,不觉道路赊。

金殿千秋业,红梅几树花。

荼香清椅席,松籁净尘沙。

蝶翅迎风舞,山头日已斜。

这首诗是郭老1961年访古巴回国,途经昆明时所写的作品。当时郭老沉浸在历史文化名城昆明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美丽迷人的地理风光之中,写下了《游鸣凤岭》《题安宁温泉》《登大观楼》《咏茶花》(四首)及《游黑龙潭》的五律、七律和七言绝句,以《诗五首》为组诗题目,发表在1961年2月号的《边疆文艺》上。

写金殿的这一首,把其生态环境写得很美。“天门开胜景”开出一派自然美好和谐的景象和金殿弥足珍贵的文物,造就了惠及子孙后代的“千秋业”。

诗人用注说“金殿有茶花一树,名蝶翅,与黑龙潭的早桃红、太华寺的松子麟茶花齐名”。

金殿的名贵茶花,使这位著名诗人对云南的茶花情有独钟,他在这次考察中,还专门写下了四首《咏茶花》七言绝句,其中最著名的当数:

艳说茶花是省花,

今来始见泛红霞。

人人都道牡丹好,

我道牡丹不及茶。

大理三塔诗句(天门开胜境浅谈昆明金殿的诗词楹联)(13)

昆明金殿

结语:

中国名胜诗词楹联大观之灿烂,见证了中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之丰硕,诗词楹联文化的丰富多彩,正是珍藏在文化宝库中的优秀遗产。

今天我们列举的昆明金殿的诗词楹联,正如夜空中众多明星中的一隅,星罗棋布,熠熠生辉。读着这些佳词佳句,就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昆明、文化的昆明、古朴的昆明、异彩的昆明。

如今昆明金殿茂林遍野,茶园繁盛,誉满天下,喜爱茶花的郭老若是泉下有知,一定会诗兴大发,再咏金殿茶花。

就让我们轻轻走进昆明金殿的这些诗词楹联,细细品味,再一次见证昆明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璀璨。

大理三塔诗句(天门开胜境浅谈昆明金殿的诗词楹联)(14)

作者简介:千雨千江月,生于风花雪月,长于濛濛烟雨,居于满城繁花。酷爱散文、诗歌、赏析,在时光书笺中,品茶,品书,品乐,品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