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中说:通天者,生之本 ,本于阴阳!

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变化相通,这是生命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顺应阴阳变化规律!

那么怎么顺应阴阳变化的规律呢,人怎么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呢!怎么能够让阴阳调和,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呢!

各位养生大咖,我是李医生,欢迎来到中医养生比较重要的这篇小文章,洞彻人间大道,以期寿命无穷,与天地终!

黄帝内经,微言大义,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诚是至道之宗,奉生之始也!

来看内经原文:

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萎,气不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而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这一段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就一句话,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

七损八益是什么意思呢!内经没有明示,导致后世解释混乱,在这里老李也不敢胡乱臆测,还是以历代名医校勘内经引用多的解释来说!以免南辕北辙,

比较认可的是指大概指女子月事宜以时下,男子精气宜于充盈。内经讲人生长发育过程,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故七指女,八指男。

对于七损八益这一概念,我们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古代的智慧,而不能企图盲人摸象,窥斑见豹式的做迷信解,以免贻笑后世!

好像唐僧取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遗失一卷,不免让人略感遗憾!

这一段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

皇帝问,怎么才能使阴阳调和,让人长寿呢?

岐伯说啊,能够知道七损八益的道理,就可以做到阴阳调和。

不知道这个道理,就会早早衰老,就一般的平常人说到了40岁,阴气就减了一半,起居动作显得衰退。到50岁。身体笨重。耳朵听不清了,眼睛也看不清了,到60岁。因为气衰九窍功能减退。阴气虚于下,阳气浮越于上,流鼻涕,流眼泪等衰老迹象都出现了。

而懂得养生的人,身体就强健,不懂得养生的人,身体就容易衰老。

因此同样都生活在世界上他的结果却不相同。聪明的人在没有病的时候能够注意养生,愚蠢的人在发病的时候才知道调养,愚蠢的人常感到体力不足,聪明的人却能够保养精气而感到精力有余,就会耳聪目明,身体矫健,就是年老了还显得很健壮,强壮的人更加强壮。所以明达事理的人,做顺乎自然的事不做。违背养生的是以恬静的心情为快乐,在没有任何干扰的环境里去追求最大的幸福!

因此他的寿命无穷尽,与天地共存。这就是最明达事理的人的养生之道。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顺应四时,顺应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

《灵枢・本神篇》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塞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人是万物之灵,如果我们能够注意一下天气的变化,慢慢感应和捕捉到自己身体微小变化的讯号,采用相应的方法调养治疗,方能体悟到养生的真谛!

唐代学者王冰说,养生者必敬顺天时,养生如果能符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时序规律,也就自然能有利于身体康养,逐渐提高自愈能力。

谨守阴阳,顺应四时,确是亘古不变的准则啊!

各位对这一段有什么看法呢?您所理解的七损八益是什么呢,欢迎留言,共商养生大道!

黄帝内经10条养生智慧(人如何顺应阴阳)(1)

黄帝内经10条养生智慧(人如何顺应阴阳)(2)

黄帝内经10条养生智慧(人如何顺应阴阳)(3)

黄帝内经10条养生智慧(人如何顺应阴阳)(4)

黄帝内经10条养生智慧(人如何顺应阴阳)(5)

黄帝内经10条养生智慧(人如何顺应阴阳)(6)

黄帝内经10条养生智慧(人如何顺应阴阳)(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