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省的简单和省名的关系非常“亲密”,不用记背,一看就会,比如,北京简称京、天津简称津、黑龙江简称黑、吉林简称吉、辽宁简称辽……
有些省份的简称虽然与名字有些“距离”,但稍微有点历史常识,也很容易记背。比如,山东简称鲁,因为是齐鲁大地;河北简称冀,因为它古时属于冀州;河南简称豫,得名原因与河北相同,因为它古时属于豫州……
湖北自古就有“荆楚之地”是称呼,因为它曾是楚国故地,另外,省内的荆州也是自古驰名,是古九州之一。可是,湖北的简称竟然“荆”“楚”不用,而独选“鄂”字,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前些年,在各地兴起改名热潮时,湖北也曾有人建议,将湖北的简称弃“鄂”用“楚”,原因是“鄂”字不太喜庆,甚至还有些不吉利,“鄂”,这个字的寓意不好.在古代,“鄂”通“噩”,现代“鄂”与“恶”谐音,“不太好听”,所以建议改掉。但是,这个建议后来在反对声中没能实施。
一般人会认为,选择“楚”作为湖北的简称,是有一定道理的,湖北是楚国故地,楚国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曾跻身“春秋五霸”之列,而山西、山东的简称也是从春秋五霸中的“晋国”、“鲁国”中提取而来。从文化成就来看,“鄂文化”无足称道,楚国则创造了一流的“楚文化”,更能给湖北人长脸。其实,“楚”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不断扩张的庞然大物,不唯湖北独有。
楚庄王时,楚国西北到武关(今陕西商南),东南至昭关(今安徽含山),北至城父(今河南宝丰),南至湘、沅;战国时,东北又扩大至山东南部,西南至广西东北;楚怀王时,东南又扩展到江浙。而楚的都城,也并不固定,有郢(今湖北江陵)、丹阳(今安徽境内)、陈(今河南淮阳)、寿春(今安徽寿县)等多个地方。可以说,湖南、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上海、山西等好多地方,都可称“楚”,因为存在这种历史情况,中国各地地名中包含“楚”字的也特多,如紧邻湖北的河南信阳就有“楚王城”,项羽的故里宿迁自称楚地,就是因为当年都是属于楚国的地盘。
湖北简称“鄂”并不是“无源之水”,古人取名也是大有讲究的湖北简称“鄂”,与湖北省会城市武汉市之武昌有较大渊源。湖北简称“鄂”,与鄂州有关,而鄂州又与鄂王城有着直接的历史渊源。鄂王城是远古时期鄂氏族所建诸侯国都城;夏商时代的鄂国和两周时期楚公的第二个儿子鄂王,都在这里建都;春秋时期,鄂王城作为楚国的国都持续200余年,直到楚文王熊赀迁都至郢(湖北江陵)。
秦统一六国后,先后在今鄂王城城址所在地及鄂州市设县,县名为“鄂”。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州建都,改鄂王城为鄂县。因鄂王城东南约10公里处有武昌山,遂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县。孙权的“武昌”是指鄂州,不是现在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
到隋朝,鄂王城日益衰落,鄂州州治首次设在江夏,也就是今天的武昌。元朝开始实行行省制,湖北先是叫做荆湖省,后来又叫湖广省,省会都在鄂州,这个鄂州是现在的武汉武昌。因为省会一直叫鄂,历史上也一直叫鄂,所以湖北省经常被称作“鄂省”,渐渐地“鄂”就成了湖北省的简称。
《辞海》的权威解释是,湖北省的简称“鄂”,因清代省会是隋以后鄂州的治所而得名。
(图文综合网络 分享为目的 侵权即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