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有一山,属乌蒙山系,南北长约30公里,她犹如一条石龙横亘城东,名曰石龙山。斗转星移,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终被宣威人俗称为东山。

清朝乾隆41年12月(1752年),江西进贤拔贡饶梦铭任宣威州知州,在他的《榕城杂咏》二十首里,有一篇叫《石龙山》,全文如下:

石龙山

双龙夭矫驾长虹,石笋中涵宝气融。

镇日涛声奔骤马,遏云钟韵骇飞鸿。

摩崖佛印当头月,倒峡珠翻扑面风。

最爱平畴青注目,盘江翠漾亩西东。

1.拔贡是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保送入京,作为拔贡。经过朝考合格,可以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

2.夭矫[ yāo jiǎo ]: 形容姿态的伸展屈曲而有气势

3.镇日:整日,从早到晚。

4.倒峡:风倾峡而出之意。

宣威东山镇(境内有个村叫镇雄)(1)

东山镇位于石龙山东面,故取东山之名,行政区划范围以山得名。东山镇辖22个行政村。东接田坝镇、海岱镇,南连羊场镇,西与板桥镇、虹桥街道、宛水街道、双龙街道相邻,北与格宜镇、龙场镇、来宾镇接壤,镇政府驻地距市区57千米。.

1.老营村:以境内老营上村得名,意思是这里过去匪患多,曾经在村旁土山上面修筑过营垒,故名。

2.坪子村:村委会驻地大坪子,位于山腰的一处平地,故名。

3.赤那河村:彝语地名,赤为羊,那为黑,寓意为这条河边放养着大量的黑山羊。

4.朝阳村:以境内朝阳村得名,原来的名字叫岩背后,1961年,也不知是那个聪明人认为:这里位于半山腰,坐西朝东,是太阳最先照到的地方,故改名朝阳。

5.歌可村:村委会驻地大歌可,以驻地得名。彝语地名,意思是山弯弯上边位于高处的村子。

6.瓦路村:彝语地名,意思是猪养得多的村子,说明过去养殖业发达。

7.马场村:村委会驻地马场,过去按照属相赶场,故名。

8.八大河村:过去从马场村徒步到八大河,要经过大小八道河流,因此叫做八道河村。再后来,因为发音问题,被人们以讹传讹叫做八大河。

9.协法村:彝语地名,协为铁,法为岩。意思是这里过去是挖铁矿的地方。

10.三乐村:村委会驻地鲁白科,寓意为上边高处有坟山的地方,境内有一个自然村叫三乐村。三乐彝语的意思是住在森林中的村子。

11.米乐村:彝语地名,米指地,乐指村,意思是地边的村子。

12.镇雄村:彝语地名,这里过去森林茂密,有熊出没,称镇熊,后演变谐音为镇雄。

13.格木村:彝语地名,意思是河那边的村子。

14.法着村:彝语法是岩的意思,着是住处,总体意思是岩脚下坐落的村子。

15.卡基村:以境内卡基片村得名,包括海子边、上村、下村。彝语卡是村,基指漆树,含义为漆树比较多的村子。

16.李家村:村委会驻地李家村,李姓先居于此地,故名。

17.朱家湾村:村委会驻地朱家湾村,朱姓先居于此地,故名。

18.芙蓉村:彝族地名原来叫做谢且,因村内有一棵芙蓉树,故改名芙蓉。

宣威东山镇(境内有个村叫镇雄)(2)

19.安迪村:这里过去是彝族安姓居住的地方,地势平缓,故名。

20.火石盆村:原名盒石盆,因为此地的石头可以互相撞击摩擦起火,故改名火石盆,因地势分为上下两村。

21.恰德村:彝语地名,原名恰德姑,历史上这里曾经是练习弓弩的地方。

22.海那村:彝语地名,意思是深黑的海子边,因地势分为上海那和下海那。


本文来源:宣威档案

|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若有侵权,望告知,我们将及时删改。感谢!

传播正能量 弘扬主旋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