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省政协“高水平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助力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在穗召开。记者获悉,三项工程培训389.2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111.4万人次,为稳就业保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技工教育要守住育人的底线思维”“不能停留在家政就是保姆的低层次思维”......三大工程下一步如何布局?一众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广东创业带动就业补贴(一年带动111.4万人次就业创业)(1)

“南粤家政”织跨省服务网,技能奖牌占全国“半壁江山”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是广东省重大民生工程。截至去年底,三项工程累计培训767.93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236.69万人次,为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2021年,三项工程培训389.2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111.4万人次,为稳就业保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全省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毕业生总量达70.1万人,为产业发展输送源源动力。

目前,广东已开展“粤菜师傅”培训36.96万人次,建设“粤菜师傅”省级培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各100个,评选出10个“粤菜师傅名村”,全省认定五星级、四星级“粤菜师傅”名厨109名,粤菜名店100家,粤菜名品199个。全省478所职业院校,在校生204.1万人;148所技工院校,在校生63.4万人,占全国1/7。粤东西北技工教育短板补齐后,广东实现技师学院、高职院校21个地市全覆盖。

“大量来自农村、困难家庭的孩子在职业、技工院校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使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省人社厅副厅长杨红山欣慰地说。

三项工程以技能致富,带动乡村振兴。6.2万人次乡村工匠经培训成才,一批批“厨师村”“技工村”“月嫂村”在南粤大地涌现。通过粤黔、粤桂等省级帮扶协作,广西、贵州受帮扶地区正试点编织出一张“南粤家政”服务网。

三项工程实施以来,崇技氛围越来越浓。广东技能人才团队连续参加第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共取得13金7银7铜10优胜奖的优异成绩,两届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奖牌总数占全国“半壁江山”。全省63.2万人次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获证49.9万人次,2500名高技能人才取得工程技术职称。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176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93万人。

布局未来:守住育人底线,提升家政“荣誉感”

“粤菜师傅”工程红红火火,可产业辐射效应,尤其是对种植养殖、食品加工、物流配送、旅游文化、休闲娱乐等领域的带动作用仍待增强。为此,广东筹划建设“粤菜师傅”产业促进平台,融合粤菜食材种养、餐饮、文旅等上下游行业,带动粤菜全产业链联动发展,并优化就业创业政策,精准提供服务,拓宽“粤菜师傅”致富渠道。

“技工教育要守住育人的底线思维。”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秘书长张中洲表示,民办技校占据技工学校大约一半份额,而生源绝大部分来自欠发达地区、困难家庭,需要社会的更多关怀,政策上的更多照顾,走正走好人生路。据悉,广东省将有针对性地加大技工院校强基培优计划的实施力度。

针对企业参与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动力不足,下一步将突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联合产业龙头企业、行业头部企业通过工学交替、校企双师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针对场地面积不足,制约技工教育长远发展,未来会扶持和保障技工院校开展校园征地,各地将校园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落实建设用地规模和计划指标。

“不能停留在家政就是保姆的低层次思维。”座谈会上,一众专家围绕家政从业者的“荣誉感”展开了热烈讨论。如今,社会对家政行业的整体认同感不高,不少人抱着老心态、传统眼光看待家政服务行业,认为家政服务人员多数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从事这项工作低人一等、不够体面。

杨红山介绍,广东未来要争取打造“让人民群众最放心的家政”金字招牌,建立覆盖全行业全项目的初、中、高级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并制定出台家政服务人员星级评价标准,扩大社会知晓度和认同感,吸引更多劳动者加入家政行业。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道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