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腐朽的元蒙即将走向末路。

在这个历史拐点,栾城人韩山童设计在黄河里埋了一块巨石,上面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人一出天下反”,这句话似乎印证是韩山童举起了推翻元朝的第一杆义旗。

陈友谅被逼当皇帝(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向陈友谅求饶)(1)

其实,这是一种误读。因为早在1338年,江西和尚彭莹玉就曾在袁州发动过武装起义,只是彼时元军火力还很猛,不久,5000义军被镇压。

失败后,彭莹玉带着弟子况普天逃到麻城,他的另一名弟子邹普胜以打铁为生,仍在那里宣传“世界光明大同”的明教教义,坚持开展地下工作。

之后,才出现了韩山童、刘福通、郭子兴、张士诚等人。而同期,朱元璋还在皇觉寺做和尚,陈友谅呢?可能在老家晒鱼干。

彭莹玉哑火了吗?其实没有,在麻城,他日日盼着“弥勒佛下世、改换乾坤”的那个人早点出现。

陈友谅被逼当皇帝(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向陈友谅求饶)(2)

元至正十三年(1351年)四月,韩山童与刘福通等人在颍州颍上县杀黑马、祭青牛,用红巾为号,发动3000黄河劳工,正式拉开了反元的大幕。

遗憾的是,当天风声走漏,官军闻讯而来,韩山童被当场抓捕,后遭斩首示众。

刘福通在混乱中接过大旗,当义军经过罗田时,另一个人同样激情澎湃,他就是本文的主角一一徐寿辉。

之前,徐寿辉在明教基层活动,深知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但到底该如何起兵,却没有主张。

所以,为掩人耳目,徐寿辉背着一块生铁上路了,目的地一一麻城。

来到麻城,彭莹玉非常看好他,接着邹普胜讲了句寓意深刻的话:今天下尚须锄治耶?当为炼一剑赠君耳。

听完,徐寿辉心生万丈豪情一一没想到组织如此深明大义,难不成自己就是“弥勒佛转世、改换乾坤”的那个人?

陈友谅被逼当皇帝(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向陈友谅求饶)(3)

徐寿辉,罗田人,又名徐真一,和元朝末年的诸多英雄人物一样,出身低贱,以贬布为生。

此人是个英俊小生,为人光明磊落,可即便如此,元蒙官员照样雁过拔毛,把他贩布的那点利润常常拿来买酒喝。

徐寿辉敢怒不敢言,但他相信,终有一天会拿这些人头去祭天。

在麻城,有过失败经历的彭莹玉慎之又慎,可又担心错失良机,于是同年8月再次在大别山的多云山庄竖起大旗。

从此,中原诞生了一支新的义军,这支义军一样以红巾为号,所以也称红巾军。不过,他们还有另外一个称呼:“香军”。

为什么会叫“香军”呢?这就有点名堂了,因为徐寿辉继续着彭莹玉的模式。

当年,彭莹玉的部队很有特点,要求每个士兵必须在前胸和后背写个“福”字。这一招果然让前来剿灭的元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为什么要写个“福”字呢?据说这样就可以得到神灵庇佑,刀枪不入一一作战中,不幸身亡的属于修为不够,而活下来的则可以完美诠释明教的精义。

陈友谅被逼当皇帝(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向陈友谅求饶)(4)

徐寿辉的人马率先拿下罗田,然后取得黄州和蕲水,有了方寸之地后,一件奇怪的事就发生了。《明史.陈友谅传》记载:

奇寿辉状貌,遂推为主。

什么意思呢?徐寿辉当皇帝了,理由也很简单,小伙子长得漂亮。为此,徐寿辉还搞了个开国大典,同时赋予政权一些特殊使命。

首先,它有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国号一一天完。乍一看,这不是要求自杀的节奏吗?

其实不然,这个国号大有讲究。如果我们把“天完”两个字的上面部分拆开,不就是“大元”吗?这样一来,天完就高出大元一头,不就可以死死压住元蒙了吗?

好智慧,妙,实在是妙!

陈友谅被逼当皇帝(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向陈友谅求饶)(5)

徐寿辉够狂放吧!其实,这些都是小儿科,更精彩的还在后面。

登上皇帝位后,徐寿辉听了彭莹玉的建议,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元帅府和六部十三道,铸铜钱,发行货币,就金融政策来看,完全一个霸王朝的气势。

同时,任命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彭莹玉在背后摇鹅毛扇,用明教那套学说为他出谋划策一一当然,彭莹玉的能力并不局限于此。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读者一定笑了。徐寿辉这不是自寻“天完”吗?其实,还真不是。徐寿辉之所以敢这么干,的确有几分道理。

彼时,他手里有四个不世出的猛人,号称四大金刚,分别是:邹普胜、赵普胜、丁普郎、傅友德。

前三个是彭莹玉的高徒(普字辈),而傅友德艺高人胆大,最初投奔刘福通,后来和明玉珍结下不解之缘,最终弃暗投明(摆脱陈友谅),成为朱元璋手下的一名虎将。

邹普胜和赵普胜同样是猛人,在那个时代若两颗星辰熠熠生辉。丁普郎呢?更是传奇,鄱阳湖之战身中数十剑,头颅被斩断,依旧拿着武器继续战斗,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神。

陈友谅被逼当皇帝(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向陈友谅求饶)(6)

徐寿辉的成功之处在于切合实际,他提出“摧富益贫”的口号,这相当于砸碎旧体制,让每个贫苦百姓的碗里都有饭食。

徐寿辉和他的口号像串火苗,点燃了人们的希冀和渴望,部队很快发展到几十万人,并且以湖北黄冈为据点不断朝四面八方开疆拓土。

1352年,徐寿辉命丁普郎、徐明达进攻汉阳及兴国府获胜;邹普胜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武昌;曾法兴破安陆、沔阳如入无人之境;自己则亲率一路得九江。一时间,各路大军把袁州、瑞州、衡州、饶州等地一并纳入了“天完”的版图。

徐寿辉的部队纪律严明,对百姓不淫不杀,所以当他控制湖北、湖南、江南、浙江等地后不由得声威大震,为此,民间还传唱着一首歌谣:

满城都是火,官府到处躲,城里无一人,红军府上坐。

可见,顺应民意多么重要,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才是大道至简。所以,徐寿辉作为第一批反元斗士,在民间有着极高声望。

陈友谅被逼当皇帝(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向陈友谅求饶)(7)

常言道:苍蝇不盯无缝的蛋。在徐寿辉夺得五省、坐拥百万大军后,无疑就成了众矢之的。

元廷随即调来百万大军对他的后方进行狂轰滥炸。为保住根据地,彭莹玉领兵出战,元朝骑兵一路疯狂,彭莹玉只得退守瑞州。

1353年,江西右丞火你赤攻进瑞州,彭莹玉和徒弟况普天战死,瑞州被元军屠城,没留下一个活口。

与此同时,蕲水城破,四百名留守的官员无力挽回败局,徐寿辉只得领着残部退到黄梅和沔阳一带打游击,且战且退之间,整顿军队,企图东山再起。

陈友谅被逼当皇帝(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向陈友谅求饶)(8)

徐寿辉的思路是正确的。随着刘福通、张士诚义军的不断壮大,元廷暂时放过了他,转而抽调长江中游的优势兵力去灭刘和张。

就这样,这一带城防空虚,天完军重新夺回湖广、江西等地,地盘比第一次建立政权时还大了不少。

1356年正月,徐寿辉再次定都汉阳,但景况却和上一次不同,些时,天完政权已被倪文俊操控,徐寿辉反倒成了一枚棋子。

倪文俊阴险毒辣、手段残忍,他的主张不是反元而是投元,由于与徐寿辉政见相左,倪文俊决定除掉这个旧主。

所幸奸计被提前识破,所以倪文俊只好带着部队前往黄州。倪文俊为什么要去黄州呢?下面的故事就太有味道了。

陈友谅被逼当皇帝(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向陈友谅求饶)(9)

1355年正月,天完军伺机反扑,徐寿辉命倪文俊收复沔阳。这时,一个比徐寿辉更奇葩的人来了,这个人就是陈友谅,几年后,他将和朱元璋展开巅峰对决。

其实,陈友谅也是苦出身,落地就是个“贱民”,一家人生活在船上靠打渔为生,一年上不了几次岸,可上岸后又遭人鄙视,因为浑身总是散发着鱼腥味。

但陈友谅从小胸有大志,希望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最好是掀元蒙下台,自己当皇帝(他做到了,只是很短暂)。

一次,陈友谅领着一个卦师去察看他家的祖坟,临走前,卦师留下一句话:法当贵一一日后必大富大贵一一陈友谅窃喜。

很巧,陈友谅自小念过一段私塾(少读书、略通精义),长大后,居然在县里干起了公务员,这一点很重要,为他日后逐鹿中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所以,当倪文俊收复沔阳后,陈友谅便放弃稳定的工作,领着五兄弟主动来投奔。

行前,他给父亲许诺:日后自己必功成名就,到时候一定派人来接您老人家。

没想到陈父也是个神人,反甩给陈友谅一句话:你不听我的话,我也享不起那个福,更不知道以后你会死在哪里。

陈父的话如当头棒喝,但仍然无法改变历史的潮流。

陈友谅被逼当皇帝(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向陈友谅求饶)(10)

陈友谅写得一笔好字,在倪文俊身边干起了文书,尔后随倪文俊东征西讨,冲锋在前、有勇有谋,不久升为元帅,外放黄州,成为无完国的封疆大吏。

当然,陈友谅由倪文俊一手栽培,更是他的心腹。所以,倪文俊自信满满,此去黄州不是逃亡,而应该受到隆重接待。

陈友谅的确这么做了,在黄州城外为倪文俊接风洗尘,命全体军士卸下铠甲,牵走战马,用刀剑抹了他们的脖子。

几天后,汉阳收到倪文俊的人头,从这天起,陈友谅自称宣慰使,不久又改称平章政事。

收到“礼物”的那一刻,徐寿辉惊呆了,原以为倪文俊败走后就可以高枕无忧,没想到凭空杀出了一个更凶狠更难缠的主。

徐寿辉刚从老虎口中逃出来,接着又掉进狼窝。徐寿辉为什么会混成这样呢?《明史.陈友谅传》或给出了答案:

然无远志,所得不能宁。

简单说来,徐寿辉没有远大理想,即便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也注定不保。就像日后朱元璋嘲笑张士诚“器小”一样。

陈友谅被逼当皇帝(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向陈友谅求饶)(11)

陈友谅玩了一招螳螂捕蝉的把戏,和师傅倪文俊比起来,完全胜于蓝。与此同时,长江以北的朱元璋早已声名鹊起,在渡江取得应天(南京)后,和张士诚变成了邻居。

新的三国形成,陈友谅野心勃勃,打算取代徐寿辉,然后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军,消灭朱元璋和张士诚。

然而,要想取代徐寿辉就必须先解决他的四大金刚。

于是,“双刀”赵普胜成了首选,只是没想到,陈友谅反倒中了朱元璋的反间计。

1359年,陈友谅以会师为名,突然视察安庆,赵普胜打算在驻地杀全羊款待,登船之际,陈友谅抽出军刀,赵普胜被就地“咔嚓”了。

陈友谅被逼当皇帝(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向陈友谅求饶)(12)

赵普胜被杀,丁普郎和傅友德对这个背师屠友的人阵阵心凉,二人商议,借龙湾之战撤退小孤山之际率队向朱元璋投降。

丁、傅二人为什么主动投降朱元璋呢?笔者猜测,除了陈友谅的残忍和暴戾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闻明师攻江州而叹曰:此吾主也!以所部谒见于小孤山。

大意是:朱元璋深明大义,治军严谨,有成为一代雄主的风范,所以丁、傅二人愿生死追随。

其实,就军事才华而言,陈友谅并不逊于朱元璋多少,但气度和格局却有着天渊之别。

这或许就是陈友谅失败的原因吧!

陈友谅被逼当皇帝(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向陈友谅求饶)(13)

陈友谅拥兵百万,战船数千艘,到1360年时已成了北方红巾军的重炮手。具有这些资本后,徐寿辉也行将结束了。

之前,徐寿辉决定迁都龙兴,几次都遭陈友谅拒绝。为此,徐寿辉打算到江州一探究竟,这块地方属陈友谅管辖,所以徐寿辉和当年倪文俊的待遇几乎一样:士兵卸下铠甲,战马被牵走,自己遭囚禁。

1360年6月16日,请大家记住这个日子。

这一天,陈友谅领十万大军挟持着徐寿辉顺江而下,轻松拿下朱元璋占着的采石矶。

这一天,他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事,用征服者的高昂去打败征服者,以此来宣叛另一个“懦夫”的死刑。

陈友谅被逼当皇帝(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向陈友谅求饶)(14)

午后,城郊的五通庙,徐寿辉恐惧地坐在佛像前,因为门前的那个影子他再熟悉不过。《明史.陈友谅传》记载:

进驻采石矶,遣部将阳白事寿辉前,戒壮士挟铁挝击碎其首。

徐寿辉浑身颤抖,央求陈友谅不要杀他。

陈友谅仰天长啸,对徐寿辉大声喝斥:可能吗?你不配带兵,更不是当皇帝的料,你的格局只配去擦桌子……

一枚铁锤重重击在徐寿辉的头上,地上脑浆四溢。

大厅一片死寂,天完政权瞬间被陈友谅的“陈汉”政权取而代之。突然,庙外狂风乍起,暴雨如注,群臣只能排在沙滩上向新皇帝道贺,换句话说,陈友谅的登基仪式并没有完成。

神奇的是,日后陈友谅的命运居然被父亲言中。

陈友谅被逼当皇帝(皇帝徐寿辉临死前向陈友谅求饶)(15)

回头看历史,徐寿辉的悲剧似乎从麻城就开始了。

第一次被彭莹玉以“状貌”之名推上前台;第二次依托倪文俊的力量光复“天完”;第三次遭陈友谅绑架,最后死在了采石矶。

徐寿辉是个漂亮小伙,但胸无大志,贪图享乐,注定会成为一枚棋子被人射成马蜂窝。

以上评价没有贬义,只有惋惜。因为在笔者心中,徐寿辉仍不失英雄本色,至少他有一颗反元的决心,至少他站上了那个波澜壮阔的舞台。

参考资料:《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