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

一座城市因为一些历史精英的活动而变得生动和浪漫,因为某些名人而彰显和扬名。历史名人用他们的思想、他们的创作和生活方式影响着一个地域、一座城市。

洛阳是一座从来就不缺少名人的城市,自夏代建都洛阳开始,在漫漫几千年的历史长廊中,洛阳曾出现过无数的杰出人物,他们或引领了历史的方向,或渲染了历史的色彩,或点缀了历史的天空,他们的爱恨悲欢都交织在这片河洛沃土之上。

我们以历史时期为线索,选取了洛阳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百位著名人物,他们有功高盖世的政治领袖,真知灼见的思想巨擘,有勇有谋的传奇英雄,妙笔生花的文坛泰斗,匠心独运的艺术大师,铸造科技辉煌的科学精英……时间跨度从商代到近代,描述了三千多年洛阳的历史进程。我们将他们人生旅途中与洛阳关系密切的部分加以展开叙述,或写他们在洛阳期间的生活、工作、奋斗历程,或写他们对洛阳的各种贡献,或写洛阳对他们思想、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些故事或波澜壮阔,或细语浅唱,或幽默风趣,或令人回味,读者了解这些人物,就基本掌握了洛阳历史的人物精华。

洛阳是一座文化名城。历史名人在此聚首并演绎其精彩人生,塑造了洛阳在世界城市之林的文化气质,彰显了洛阳这座城市的人文辉煌!今天推出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五十七:李隆基

李隆基

李隆基时著名的宰相(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五十七)(1)

唐玄宗李隆基,也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执政44年。

在唐代,洛阳与长安并称二京,号为东都,唐明皇李隆基在开元年间多次莅临东都洛阳,前后合计居住长达十年之久。唐明皇居住在洛阳期间留下了一些传奇故事和民间传说。

据说,唐明皇常常招募有奇术的道士,如著名的罗公远、申天师、洪都客和叶法善等侍奉左右。有一年中秋的晚上,明月当空,唐明皇下诏传罗公远于八月十五夜赴洛阳宫侍奉观月。富于想象力的唐明皇想知道月亮里的仙境,罗公远深通仙术,就问唐明皇说:“陛下真心诚意要到月亮仙宫中一游吗?”唐明皇恳请罗公远施展法术,带自己到月宫中赏玩。罗公远开始静心施法,他将手中所持的拐杖掷向空中化为一座银色的空中大桥。罗公远跟随唐明皇前往月宫。

走着走着,看到了一座满是琼楼玉宇的大城,唐明皇感觉精光夺目,寒气袭人,原来已经到了传说中的月宫——“广寒宫”。广寒宫中的仙女,身披素练霓衣,在大庭上伴随着悦耳的仙乐翩翩起舞。唐明皇看得心旷神怡,如痴如醉。领舞的仙女看到唐明皇与罗公远之后,就前来问候,唐明皇向仙女请教仙乐的名字,仙女告诉他说,这是《霓裳羽衣曲》。多才多艺则又博闻强记的唐明皇就在心里悄悄地记下了仙乐的声调。因广寒宫寒气袭人,难以忍受,于是他们就返回人间。唐明皇回到宫中,将记在心里的《霓裳羽衣曲》曲调录于乐谱之中。第二天,他召集宫中乐师根据所录的乐谱演奏《霓裳羽衣曲》,这美妙的乐曲也让乐师陶醉,这首曲子开始流行。

李隆基时著名的宰相(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五十七)(2)

唐明皇统治前期,天下一片祥和太平,东都洛阳繁华似锦。唐明皇在洛阳居住的时候,宫中经常歌舞宴乐,他的多才多艺也令许多神仙向往。有一天,唐明皇与宫廷乐师讨论乐理到夜深,不知不觉已到深夜。于是,唐明皇就回去歇息,在梦中,他看到一位美丽的女子束发高髻,衣着锦绣,披着斗篷,来到宫中求见他,他慌忙起身殷勤接待。仙女向他行礼后说:“小女子是皇上御花园中凌波池中的龙女,受命长期护卫东都宫苑。经常听到皇上与梨园弟子们的典雅之乐。小女子非常敬佩皇上的音乐才能,特地向皇上托梦求见。恳求皇上专为小女子作一首乐曲”。明皇爽快地答了小龙女的要求,小龙女表示感谢后对皇上说:“待曲成之日,小女子再来拜谢皇上。”说完飘然而去,明皇起身挽留时,却从睡梦中醒来。梦中的情境,历历在目,他环顾宫廷,小龙女的身影依然清晰。

他醒来后想起梦中对小龙女的承诺,于是起身到宫苑之中的凌波池畔漫步,池边的花草亭台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回到寝宫后他立即写出了一部乐谱,命名《凌波曲》。立刻传令梨园弟子到凌波池边演奏,乐曲响起,宛如身处仙境,大家都很惊奇。此时,绿水荡漾的凌波池中出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伴乐起舞,唐明皇举目望去,正是梦中所见的小龙女,大家虽然眼能看见她的倩影,但是却够不到。当《凌波曲》演奏结束时,小龙女向唐明皇及众人致礼后,又缓缓隐人凌波池中。

又是一年冬天,唐明皇住在东都洛阳上阳宫中。正月十四日,明皇在歌舞之后,与众侍从道士谈论起老子李耳的东游传奇,心有所感。当夜在寝宫中谱写了一首新曲《紫云回》,来歌颂老子。新曲谱成后,唐明皇乘兴用玉笛吹奏。夜深人静的夜中,悠悠的笛声,飘荡在宫城之中。第二天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唐明皇带着随从乔装打扮成平民,到大街上观灯。只见洛阳万家灯火,连接洛河南北的天津桥上更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街道两旁,花灯簇簇,热闹非凡。唐明皇一路游去,好不尽兴。这时,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耳熟能详的、悦耳的笛声,明皇不由得驻足细听,原来竟是昨夜自己刚刚谱好的《紫云回》。唐明皇不觉大吃一惊,他立即吩咐随从前去查看。

正月十六日一早,唐明皇召昨夜的吹笛人进宫。一眼望去,竟是一个英俊的年轻小伙子,他看上去好像不满20岁,皇帝问:“昨晚你所吹奏的《紫云回》一曲,是在哪里所学?”小伙子说:“回皇上,小生李谟,年少时受师从西域高人学习音乐,对于好的乐曲,都会铭记于心。最近一段时间,我常在天津桥上游玩,每逢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能听到宫中的雅乐,于是就留心记下了几支曲谱。《紫云归》一曲就是前天晚上,到天津桥上赏月时,听到宫中演奏得十分悦耳,如同仙乐,于是就记下了曲谱,回家稍稍练习后,就学会了此曲。”

唐明皇十分高兴自己发现了一个音乐人才,就命李谟将偷学的曲目一一吹奏,果然都是宫中新曲,而且李谟将它们吹得出神入化,比自己演奏得更胜一筹。于是,唐明皇就将李谟留在宫中,侍从在自己身边,后来,李谟成了一名著名的宫廷乐师,号称天下吹笛第一高手。唐朝中期的诗人张祜曾写过一首诗《李谟笛》:”平时东华洛阳城,天乐宫中夜彻明,无奈李谟偷曲谱,酒楼吹笛是新声。”以记述这一传说故事。

唐明皇长期居住在东都洛阳,每年都有天下的奇珍异宝荟萃于这里,见得多了,唐明皇常常对这些珍宝熟视无睹,不以为奇。有一年,西域的龟兹国派遣使者进奉了一个枕头。这个枕头的制造工艺非常平凡朴素,颜色看上去像玛瑙一样,触摸起来温润似玉。唐明皇初见这个枕头,觉得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龟兹使者向皇上介绍说:“陛下,您若枕着这个枕头睡觉可以梦游天上人间的所有奇妙仙境,恳请陛下一试。”唐明皇半信半疑地说:“果真有这么神奇吗?那朕今晚就试试吧!”。当晚,唐明皇睡觉的时候枕着这个玛瑙枕头,不一会儿就进入梦乡,恍然间,普天之下的十洲三岛、五湖四海的风物景观映入眼帘,他随心所想的地方,也立即都能见到。唐明皇一觉醒来,还沉浸在刚才环游四海的兴奋之中,于是他就传召翰林院的学者们来印证梦中看到的景物,学者们都说梦中所见的的确存在于当今的世界上。唐明皇非常高兴,重赏了龟兹的使者,并将这个枕头命名为“游仙枕”,一直将它带在身边,后来,游仙枕在安史之乱中遗失。

公元757年,即至德二年,安禄山被杀,唐明皇由成都返回长安,居住在兴庆宫,称太上皇。宦官李辅国奉承唐肃宗,离间唐玄宗与唐肃宗的关系,迫使唐玄宗被软禁于太极宫甘露殿。晚年的唐玄宗忧郁寡欢,宝应元年农历四月五日即公元762年5月3日,太上皇唐玄宗驾崩,终年78岁,葬于唐泰陵。

李隆基时著名的宰相(与洛阳有关的100个历史名人系列之五十七)(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