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的一生所爱(一生所爱-悟空)(1)

悟空

作词:戴荃

作曲:戴荃

月溅星河 长路漫漫

风烟残尽 独影阑珊

谁叫我身手不凡

谁让我爱恨两难

到后来 肝肠寸断

幻世当空 恩怨休怀

舍悟离迷 六尘不改

且怒且悲且狂哉

是人是鬼是妖怪

不过是 心有魔债

叫一声佛祖 回头无岸

跪一人为师 生死无关

善恶浮世真假界

尘缘散聚不分明 难断

我要 这铁棒有何用

我有 这变化又如何

还是不安 还是氐惆

金箍当头 欲说还休

上面是我最喜欢的歌曲之一,戴荃的悟空。在这里引用这么一大段歌词原因有二:第一我是个悟空迷,第二,不得不说的是歌词写得真好,道出了另一个悟空的内心世界,一个也会无奈一个也有悲伤的悟空。歌里的悟空爱恨情仇,再也不是我们从小心中那个坚强不服输的石猴。从小就喜欢西游记,小时候看六小龄童,长大了看解析。渐渐地我从西游记里从悟空身上看到了许多儿时不曾看到的故事。

作为悟空迷,一直想为悟空写点什么,但又总是不知道从何说起。此时落笔还是心虚的。因为在我心里悟空是一个有故事猴。哈哈!与其说悟空是只猴,我更喜欢把他当人看。因为他的故事是如此的人性跟感人。每每提笔我都怕我写出的东西曲解了他的人生。但是人嘛总是忍不住为自己喜欢的人做些事,不是吗?所以杨氏码字又开始了。废话少说,切入正题。

说到悟空,他有很多称呼,好听的难听的,什么齐天大圣,弼马温,猴哥,孙大圣,孙行者,等等。看过西游记的都能说出来几个不重样的。但我唯独喜欢叫他悟空,悟乃感悟,空则无一物。悟空意为用一生体味生命的虚无。这就是他!他用一生领悟了空的含义。除了名字,他的形象也很经典。身披红色战甲,扛着金箍棒,金鸡独立,单手做瞭望式。这是六小龄童老师给我们所有人的悟空形象。不得不说六小龄童老师真的把孙悟空演的很好。但是问题来了,他为什么是一只猴子?

我曾经想过,吴承恩为什么要把孙悟空的形象设定为一只猴子,为什么不是鸡鸭鹅要不干脆直接用人多好。难道那不是更容易被大家接受吗?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来我看了很多关于西游记的书,渐渐的我似乎懂得了吴老爷子的想法。听我慢慢道来。

悟空的一生所爱(一生所爱-悟空)(2)

且不说吴承恩早年养过猴,对猴子习性很了解,用起来很顺手。就冲猴子的灵性,其他动物就比不了。大家都知道西游记是通过一种魔幻的方式反应当时的社会现实。而悟空前期又是个造反者的形象,造反在当时社会是敏感词汇。出来混,安全第一嘛!弄不好就会被列为禁书。不但书会被毁,还要搭上自己的性命。但是这令人恼火的社会又不能不写怎么办?没办法,老爷子只能“指桑骂槐”了。那么悟空自然不能设定为人这么直接了。那用什么呢?

猴子这种物种无疑是最像人而却不是人的物种,用它当主角掩护和暗指就都有了。不光如此,我觉得用猴子的形象最大的原因是因为猴子的脾性。猴子是一种自由自在,调皮捣蛋,不循规蹈矩的物种。然而作为一个“农民起义”的头领,就必须具备这种反叛精神。你做的不对,我不服,我就要造反,缺不了这种兽性的直接。所以悟空的形象设定是合理的。就这样悟空成了很多人脑子里的样子——尖嘴猴腮,张牙舞爪。

小时候相信很多小鬼都把悟空当成英雄,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把蜡笔小新当英雄崇拜了一辈子。呵呵。当然这只是个玩笑。我只想说每个人心中对英雄的定义是不同的。但我还是相信齐天大圣这四个字应该是大部分人童年或者说人生中的回忆。他似乎已经跨越了年龄的界限。尤其是男孩子,从小就想成为悟空那样的强大的妖怪。咳咳,好吧,不好意思,是神仙(是什么在我看来真没什么所谓,有人说我价值观扭曲了,我也只是呵呵。他们根本不了解悟空)。悟空七十二变铜头铁脑不死之身,上天遁地,闯龙宫闹地府,一件件事情做得是那么惊天动地,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崇拜英雄的我们。与其说我们因为他的强大而崇拜他,不如说我们为他的气魄所折服。

悟空的一生所爱(一生所爱-悟空)(3)

玉帝坐稳三界(欲界、色界和无色界)不知多久,无人敢动摇他三界至尊的地位,就连西天统治如来当时也是他得臣子,玉帝让他来救驾他也只能屁颠屁颠跑来。(原著博大精深。这里我们不纠结原著的深层含义,只谈悟空)那么悟空有挑战权威的勇气,敢于和看不惯的势力斗争,能够有魄力站出来提出自己的观点。这难道不是一种魄力一种勇武吗。就冲这点我就能崇拜他一辈子。

悟空的一生所爱(一生所爱-悟空)(4)

这种性格也正是我们现在社会所缺少的。敢于对所谓的权威提出异议,观点正确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勇气站出来,说出自己的观点。即使无法实现,头破血流也要去尝试。人还是要有梦想的,说不定就实现了呢?!呵呵,悟空的梦想是做玉皇大帝,看上去好傻,却傻得让我们每个人尊敬。

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有多少人为了生活苟活于充满铜臭的地沟里,做着有违人道的事,摇尾乞怜,冠冕堂皇,虚伪恶心!在钢铁的熔炉里一个个变得堕落无知,变得铁石心肠。很显然,这个时代悟空已经很难生存,太过直接的性格,无法在这个社会游刃有余的活着,甚至连喘息都会很艰难。

读过西游的都多少了解到一点。天庭其实是一个虚伪的统治阶级。一个充满腐朽的阶级政权。西天更是如此,那些所谓的佛都是虚有其表,打着普度众生的旗号,做的都是些贪婪污秽之事。你看看阿难、迦叶的受贿,你看看观音的势力扩张,看看弥勒佛的篡位野心。(西游解析众说纷纭,大家可以自己去看,这里只是个人观点)既然如此,那么成佛还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在花果山当自己的大圣,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落个逍遥自在,岂不快哉。

那有些同学就要问了,为什么悟空最终选择了西天取经。这难道不是有违初心吗?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为了活着!大家要清楚一点,玉帝是三界至尊,虽然大闹天宫玉帝没出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法力不在悟空之下,至于为什么没有亲手收服悟空众说纷纭,也许人家单纯的作为三界至尊懒得动手而已,有如来这一堆听话的大臣,数不尽的天兵天将,何必把自己的脏手弄得更脏呢?

悟空虽然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他仍在六界之中。(六界分别是:神、魔、仙、妖、人、鬼。)悟空虽然强大,吃了仙丹,得了长生,但最多也只是个散仙。说白了悟空根本没有能力超越六界。他还是被管的对象,上面有玉帝如来一堆大家伙且不说,光是法力与他相当的仙也不在少数,二郎神就是个例子(其实西游记里可以秒杀悟空的家伙有很多)。所以跟这么多劲敌作对无疑是找死。悟空后来也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妥协了。

不要为悟空感到不值,我们何尝不是一样。就像当年悟空拼死也没能撼动玉帝的位置一样。我们也无法改变很多事情。三界容不下悟空,生活也容不下我们的刚直。生活逼迫着每个人拥有了双面性格。你可以随心所欲,但你也必须懂得约束。你可以不问世事,但你也必须为了吃饭抛头露面。你可以爱憎分明,但也许根本没人在意。看似矛盾的一切都真真的写在我们的生活里。一个人的直接不仅会伤害到别人,有时候连自己都会伤痕累累。“虚伪”成了大家推崇的道德标杆。也许会有人认为我这些是悲观论,是消极怠世,是在诋毁我们这个美丽的共产主义社会。然而我并不想谈政治,因为我也不懂政治。我只谈人性,一种从“猴性”过度来的一种东西。

悟空的失败还告诉我们,反对所有人都认为是对的东西,无论对错,往往结局很惨。山下五百年,紧箍束缚数十载,灵魂被困一生。这就是悟空的结局。有人说,悟空曾经是个妖,受菩萨点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最后修成正果,这难道不是最好的结果吗。是的,这看似是一个不错的结局,所有人都有了善终。但我却看到的是悟空无奈和落寞的背影。殊不知,悟空真的是心甘情愿修仙成佛的吗。他当年可是一只想做玉帝的猴!我可以说悟空从取经一开始就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事吗!?如果这也能称之为好的结果,那我宁愿他回去花果山去做他的妖王。而之所以选择放弃,是因为他也有感情,他也会有恐惧。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经典的影视作品,那就是星爷的大话西游。

悟空的一生所爱(一生所爱-悟空)(5)

大话西游真的大,不是吹的大,是含义深。曾经一直认为大话西游是一个单纯的喜剧,小时候不知道指着至尊宝和唐僧的鼻子笑了多少次。然而那时候的我并不懂得星爷大笑背后究竟要表达些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感受到大话中每一次欢笑背后都有一股凄凉。一种对感情的无奈,一种对生活的感慨。我觉得大话西游的编剧是了解西游记的,是读的懂悟空的。我不知不觉成了大话的死忠粉,我不记得三部大话西游我看了多少遍,只是每一遍都很感动。(之后我会特地抽出时间写一篇我心里的大话西游,因为要说的太多。这里我们多说说悟空。)

电影里悟空对紫霞的感情是大爱。有人问我什么是大爱,我说你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小爱。小爱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爱,是关心是爱护是厮守,而大爱则是成全。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这么一句酸词:“爱一个人就要让他(她)幸福。幸福并不代表他(她)要跟你在一起。”这么虐的台词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没谁了,不过也不无道理。悟空就是一个敢爱敢恨,懂得放下,知道成全的人。我一度认为大话里的悟空才是真正的悟空,一个对感情很严肃的,完全透明给我们看的悟空。只是导演通过无厘头的方式体现人物性格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在我看来,悟空对感情执着恰恰跟当初大闹天宫对应。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这就是一个冲破世俗的悟空,一位说走就走的行者,一只敢爱敢恨的猴子。对!就是这样!

(在这里我要推荐两本书:今何在的《西游日记》和《悟空传》。也许你能从中再回大话,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悟空。)

当一个人太过“出名”,必然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人怕出名猪怕壮就是这么个道理。自己实力太过强大,能力超群,个性又太强,不服管教,这样的情况是不允许在一个处处都有定律的社会里发生的。这个尘世不允许太过个性的东西存在!毕竟,约束是为了让你飞的更高嘛!

如今的世界,你违背了你惹不起的强大一方就等于自取灭亡。美国为什么对战争乐此不疲,说开战就开战的背后正说明了强大是多么重要。有些事有些人真的是看得起惹不起的。悟空也恰恰是看到了这些。他龙须拔了,地府也闹了,玉帝也打了。把能捏的柿子都捏了一遍,碰见硬茬了,玩不过了,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差不多得了。再“玩”下去估计小命都不保。在五指山下的五百年里我想悟空想的最多的问题不是该怎么逃出去,而是当年为什么败了。他想通了,所以他脱掉了大圣战甲成了斗战神佛。从一个占山为王的“土匪”,变成了一个有正事编制的“公务员”。很显然悟空的决定是识时务的,但,是不情愿的。

我们何尝不是如此,有时候我们也像那个泼猴一样满脑子的怒气,觉得世界不公。非要推翻这一切,问老天要个说法。后来想想,那又能怎样,我们不还是老样子。我们没有活成我们当初想成为的样子,我们只是活成了我们能活成的样子。一只猴子尚且看的透。

悟空的一生所爱(一生所爱-悟空)(6)

我们透过自己看到了悟空背后的无奈,看到了红色战袍之后的淡淡忧伤。渐渐地,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眼里的悟空不再是那个打打杀杀的孙大圣,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有感情,有喜悲,有血有肉的孙行者。行者的脚步从不停歇,坚定而悲怆,勇武而无悔!我们也学着他的脚步,走着我们自己的人生。 有时候我们真应该跟这只猴子好好学学如何放下身份,如何接受现实,如何面对生活。“叫一声佛祖回头无岸,跪一人为师生死无关”也许戴荃也从悟空身上看到了什么吧。

生活给了我们喜怒哀乐,不如意时,大喊一声老孙去也,洒脱超然。顺风顺水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多一份安静少一份暴躁。其实生活更像是西天取经,不惧失败便能得始终,不畏生死方可获正果。铁棒之下不是冷酷,是柔情。双手合十的背后不是慈悲,而是隐忍。

善恶浮世真假界,尘缘散聚不分明,难断!

月溅星河 长路漫漫

风烟残尽 独影阑珊

后记

在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耳边单曲循环的歌曲不是戴荃的《悟空》,不是卢冠廷的《一生所爱》,而是不才的《塘桥夜话》,我不知道不才这个人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人生,但是我从她的歌声里可以感受到她也是一个如悟空一样苦涩又坚强的人。一个有故事的人永远都是那么波澜不惊。难道不是吗?

塘桥夜话

曲:富士山下

词:稗子

后期:蓦然

海报:斩嘲风

唱:不才

重逢于枯潭井下 掌心握一道疤

温声问陌路旅人你可会怕

说来无太多牵挂 经年风吹雨打

难免寂寞到冒昧寻人叙话

死得其所无牵挂 只缺一枝柳芽

别上衣襟陪我岁月中风化

奈何那短长情丝 剪不断还生发

仍缠绵地发愿要铁树开花

为一人冥顽痴傻 辜负了全世界的烟霞

那字句唇齿间缱绻到声沙

第七年风霜摧剐 流着泪将心剖挖

以热血浇灌凛冬枯瘦枝桠

那一段难得情事最难的是抽身放下

飞天遁地未逃出跗骨刑枷

饮下又一碗汤茶 忘川上回忆溅成沙

仍不肯驯化 远逐着苍苍蒹葭 落一夜霜华

到底是旧事前尘 七分假三分真

懵懂际遇向倥偬时光中寻

拾不得春花秋云 一方枯井坐镇

也许无端虚构出轰烈年份

旧上海街头拥吻 九龙渡海小轮

七十年后浮生绮梦难记清

只夏夜星空几寸 似他眉眼动人

牵动我贫瘠魂魄一刻伤神

为一人慷慨捐身 辜负了全世界的缤纷

螳臂当车地对抗时代巨轮

燃尽了漫天星辰 推不开虚掩的门

春冰上失足跌入井下泥尘

想声嘶力竭向这时代呐喊出我质问

灯灭时分话语走失于舌根

若有幸他也听闻 轮椅上挣开了混沌

我依然在等 怀抱冥顽的热忱 看草木渐深

为一人慷慨捐身 辜负了全世界的缤纷

螳臂当车地对抗时代巨轮

燃尽了漫天星辰 推不开虚掩的门

春冰上失足跌入井下泥尘

想声嘶力竭向这时代呐喊出我质问

灯灭时分话语走失于舌根

若有幸他也听闻 轮椅上挣开了混沌

我依然在等 怀抱冥顽的热忱 看草木渐深

方才你流泪 亲吻我掌心伤疤 竟有些像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