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最阴险的将领(三国中有哪些人为部下所杀)(1)

三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乱年代,到处充满了血腥屠杀,自西汉以来建立的儒家道德伦理也瞬间土崩瓦解。臣子叛变、部属杀长官、战友相残成了常事。其中最可怕的就是来自于部下的叛变了,曹操一生杀人无数,也数次面临属下叛变的危机,然而次次都化险为夷,这也养成了曹操多疑的性格,就连自己的堂弟曹仁面见曹操也需要得到侍卫许褚的允许。

孙子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用五句话概述就是“用兵如神、诚信待人、仁慈爱兵、作战英勇,纪律严明”,为将之道,缺一不可,试看三国中的武将,凡是为部下或战友(盟友)所杀的,大都是这五者中有缺陷。比如董卓,他过于暴虐,杀人如麻,导致部下离心离德,最终为王允、吕布合手杀害。吕布也是因为没吸取教训,被曹操围于下邳三个月,部将之间相互猜忌,最后为部下侯成、宋宪、魏续所擒,献于曹操。关羽、张飞也是如此,史载两人行事风格迥异,关羽对待士卒很友善对士大夫却很傲慢,张飞敬重有才德的人却不体恤爱护普通士兵。(“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关羽是因为不团结同事糜芳、士仁(一作傅士仁)而被吕蒙偷袭荆州;张飞是因为不体恤部下而被杀,最终两人都身首异处,着实令人叹息。

蜀汉中太守魏延也是一直和尚书杨仪不和,魏延是蜀汉众多将领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当初刘备力排众议,慧眼识珠相中魏延镇守汉中,看中的正是他的军事才能。而杨仪是一个好的军事参谋,诸葛亮多次出军,杨仪总是帮他制订规划,筹措粮草,办事利索。但是两人都有弱点,魏延的性格“矜高”,这一点有点像关羽,就是恃才傲物;而杨仪的性格“狷狭”,也就是性情急躁狭隘,这样的人是不适合当领导的。诸葛亮在世时,尽力发挥两人的优点,总能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彼此相安无事。在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爆发,最终魏延为部下马岱所杀,杨仪也被流放后自杀。可见,将相和是多么一件重要的事情,俗话说“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就是这个道理。

三国还记载了一个为属下所杀的女人,虽然她不是武将,但也身份高贵,她就是孙权的潘皇后,潘皇后从小因父亲犯罪进入皇宫,被罚作苦役,后因一次偶然机会得到孙权宠幸,并生下皇子孙亮,母凭子贵,后被立为皇后。但当上皇后却没有母仪天下的胸襟,她恃宠而骄,经常虐待毒打身边的宫女、太监,这完全是一个愚蠢的行为,最终被奋起反抗的宫女们缢杀,典型的“不作死就不会死”(No zuo No die),她的死不会得到别人的同情。

以上都是不成功的人,我们应该学习的是那些成功者,比如曹操、刘备、孙权。孙权应该是三国里情商最高的一个君主了,他对属下武将都是倾力培养,吕蒙、蒋钦出身草莽,但孙权经常鼓励他们多读书,最终吕蒙、蒋钦都成为国士。他也真心待人,周泰可以为了保护孙权“不惜躯命”,陈武、凌统可以拼死保护孙权。陈武、凌统战死后,孙权尽力抚养他们的子女,视为己出,和诸皇子都养于宫中。周瑜与程普、甘宁与凌统、甘宁与孙皎,他们之间关系不和穆,孙权总能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孙权也善于表扬激励部下,说周瑜是“此天以君授孤”,说鲁肃是“此天以卿赐我”,说诸葛瑾是“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说甘宁是“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

孙权最器重的三个武将是吕蒙、凌统和朱然。吕蒙病重时,为避免打扰吕蒙休息,他偷偷地在墙上穿孔查看吕蒙的病情,吕蒙能吃东西了他会开心好几天,否则都是夜不能寐。他亲自为吕蒙祈寿,希望吕蒙可以多活几年,吕蒙死后,孙权悲痛万分,缩食减眠以示哀悼。朱然病重时,孙权白天吃不下饭,晚上睡不着觉,每天都要多次派人去询问病情,朱然死后,孙权亲自主持丧礼。敢问有孙权这样诚信待人、仁慈爱人的领导,有那个部下不尽心竭力呢?《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孙权和陆逊有一次很长的谈话,他们评论东吴的起始三任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孙权熟知三人的优弱点,但他总是能忘记诸人的弱点,看重诸人的特长,“孤忘其短而贵其长”,故而曹操终生无法染指东吴。

最后将三国历史上为部下及战友(盟友)所杀的列于下面,或许从这些反面案例我们能体会到一些为将之道吧!

为部下所杀的有:

1、耿鄙,东汉凉州刺史,中平四年(187年),为别驾所杀。

2、徐质,魏利城太守,黄初六年(225年),为郡兵蔡方所杀。

3、丁原,汉执金吾,为部下吕布所杀。

4、董卓,汉太师,初平三年(192年),为部下王允、吕布所杀。

5、郭汜,汉车骑将军,建安二年(197年),为部将伍习杀死。

6、牛辅,汉中郎将,董卓女婿,初平三年(192年),为部下胡赤儿所杀。

7、吕布,徐州牧、左将军,虽然吕布是为曹操所杀,但他却是因为手下反叛,为手下所擒。

8、张邈,汉陈留太守,因叛迎曹操,他的家人都为曹操所杀。他在向袁术借兵的路上,被部下所杀。

9、刘虞,汉太傅、幽州牧,初平四年(193年),为曾经的部下公孙瓒所杀。

10、张杨,汉大司马、河内太守,建安三年(198年),为部下杨丑所杀,杨丑又为同僚眭固所杀。

11、邯郸商,汉雍州刺史,建安十五年(209年),为武威太守张猛所杀。

12、张飞,蜀汉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章武元年(221年),因鞭挞士卒,为部下张达、范强所杀。

13、韩遂,建安二十年(215年),为部下麹演与蒋石共同密谋杀害,首级献给曹操。

14、魏延,蜀汉征西大将军、汉中太守,蜀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死后,因不听众杨仪指挥,为部下马岱所杀。

15、费祎,蜀汉大将军、益州刺史,蜀延熙十六年(253年)为降将郭循所杀。

16、孙谞,吴交阯太守,吴永安六年(263年),为其部将吕兴所杀。

17、吕兴,原为吴交阯郡吏,反叛降魏,吴元兴元年(264年)被其功曹李统所杀。

18、孙权潘皇后,平时虐待宫女,吴建兴元年(252年),当上皇后半年后为宫女们勒死。

19、孙翊,孙坚第三子,孙权弟,丹阳太守,建安九年(204年),为部下妫览、戴员所杀。

20、商升,汉候官长,建安元年(196年),为部下张雅、詹强所杀。

21、张津,汉交州刺史,建安中为部将区景所杀。

为战友所杀的有:

1、边章、北宫玉、李文侯等,中平三年(186年),为同是叛军首领的韩遂所杀。

2、桥瑁,汉东郡太守,初平元年(190年),为同是反董卓盟友的兖州刺史刘岱所杀。

3、樊稠,汉右将军,兴平二年(195年),为同是叛军首领的李傕诱杀。

4、文钦,原为魏扬州刺史,后投降吴国,任镇北大将军、幽州牧。后援救诸葛诞,反为诸葛诞所杀。

5、邓艾,魏征西将军,灭蜀后,遭同僚钟会诬陷,后为监军卫瓘所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