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恒通在线温馨提示: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精华,是语言运用的典范。诵读古诗词可以加强学生炼字达意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此,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到六年级教材在课内及“日积月累”部分选编了113篇古诗词,既有理解运用的要求,也有诵读品析的期望。我们将按年级顺序逐一鉴赏品读,以飨读者。

小学必背古诗望洞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

选自北京世纪恒通出版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129 20》

【注 释】

①刘禹锡 (772~ 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为唐朝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 “诗豪 ”之称。他的诗、文都很好,而且作品涉猎广泛,与柳宗元并称 “刘柳 ”,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 “三杰 ”,与白居易合称 “刘白 ”。著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②浪淘沙:为唐代教坊曲名,后来成为词牌名。③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北部。 ④相和:和谐、交融。 ⑤潭:指洞庭湖的湖面。 ⑥镜未磨:古时铜镜要经过药水磨平,才能照人,这里用以比喻湖面的平静。 ⑦白银盘:比喻洞庭湖的水面亮白。 ⑧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译 文】

湖面的水光和皎洁的秋月相互交融,

风平浪静的湖面像是未经打磨的铜镜。

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水一片青翠,

就像精致的白银盘里托着一个青色的田螺。

【赏 析】

这是刘禹锡被贬官到朗州,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的一首诗,描写洞庭湖山水的秀丽。诗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分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水和山。前半部分以未磨平的铜镜来比喻平静的湖面,展现出洞庭湖无风时的景象;后半部分则以白银盘中的青螺来比喻洞庭湖中的君山,展现出洞庭湖与君山的互相映衬之美。全诗明白如口语化,展现出良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审美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