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

——过年路上文化撷粹之六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1)

淮安人好称府署为府衙,说来,称衙门更接地气。

南宋,官老爷的办公地在五通庙。蒙元时期为沂郯万户府,即后来的江淮行省,淮安路总管府,规模宏大。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设淮安府,中书省直隶。

洪武九年(1376)改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相当于省)。

永乐十九年(1421),朱棣改称南直隶南京,淮安府升格半级。

明朝直隶淮安府下辖海州(今连云港市、赣榆县、东海县、灌云县、灌南县。)邳州(今邳州市,不领县)二州,经略九县:

山阳县(淮安区)

清河县(淮阴区)

安东县(涟水县)

盐城县

宿迁县

桃源县(泗阳县)

沭阳县

赣榆县

睢宁县

差不多1/3,目前江苏省面积。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2)

清代顺治二年(1645),改前明南直隶为江南布政司(省),淮安府依然隶属。

康熙六年(1667),改设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至清末,江南省实指江苏,文献碑刻均为江南省淮安府。

雍正二年(1724),设徐州府,邳州、宿迁县、睢宁划归徐州府,淮安府九去三,共辖六县。

那么大的古府衙,办公面积、环境、条件就相当可观了。淮安人复原了府衙各机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巨大,予以老百姓原本只能仰观的神秘之地,以一目了然曾经官府之格调、格局和生活、娱乐环境。因此,百姓到此一游,看什么呢?

一.明清办公机构设置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3)

在中央朝廷分为六部,淮安地方府署便分六科,文三科,武三科。

礼科

兴学育人弘礼乐

规章范典守纲常

户科

编户方田勤并慎

征赋敛财公亦平

吏科

选官擢吏贤而举

考政核绩廉以衡

兵科

选兵练勇家邦靖

利械坚城草木威

刑科

量刑无枉皇恩显

执法秉公天宪彰

工科

鸠工龙材精营造

通路开渠细耕耘

甬道正中石牌坊“公生明”,典出《荀子.不苟》“公生明,偏生暗”。

二.大堂威仪及为官之道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4)

淮安府衙大堂,威武庄严,面积500多平米,高悬红底金字匾额《忠爱》,出自南宋朱熹笔墨。是全国仅存两个府衙之一(另外一个是南阳府衙),而整个府衙建筑群,复原齐全,当之无愧全国之最。值得令人深思的便是古人倡导之为官之道,与“为人民服务”异曲同工。读联: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到盛怒时少缓须臾俟心平气和省却无穷烦恼

处极难事静思原委待精神贯注自然有个权衡

三.知府大人日常事务

二堂匾额《筹边堂》,字面意思“筹划边境事务”,不太懂其深奥意思。内设迎宾、书房、办公、休息场所,文气浓郁。

四.知府家眷居所后堂

铁打的府衙流水的官,官老爷携家眷赴任,多有妻儿老小,居住府衙后堂,离任时只带走私物。

五.东区建筑群

迎宾、游乐、宴会场所,有:戏台、酂侯祠、宝翰堂、藤花厅、集贤堂、后花园等。

“偷乐园”与“余乐园”一字之差的闲趣。

“子母亭”的寓意。

戏台听戏谁坐正中央?

六.西区建筑群

军捕厅署,建有正堂、二堂、上房、班房、库房、邮政司、驿站。

低薪高奖,“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果然。

明朝酷刑,贪腐60两银子,受剥皮之刑,勿贪。

五花八门酷刑具。

反思室。

淮安府衙自己能铸造银锭。

哦,六百多年前的古衙门原来如此,走马观花,亦觉触目新鲜、稀奇古怪,细细想来,机构精简,高薪养廉,服务百姓,官场风险,倡导理论如出一辙,古代乎?现代乎?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5)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6)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7)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8)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9)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10)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11)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12)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13)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14)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15)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16)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17)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18)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19)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20)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21)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22)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23)

宋代知府衙门(从淮安府署以百姓视角解读古衙门)(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