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资讯·指导杂志

大学、专业、学科、志愿、励志……那些事儿

关注

最终还是进厂了(我最终还是决定进厂打工.....)(1)

最近有个话题很火热,甚至一度冲上了热搜。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张兴海提议,鼓励支持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争当产业工人,缓解制造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与其他提案不同,该提案一经发布,评论区都是反对的声音~

最终还是进厂了(我最终还是决定进厂打工.....)(2)

最终还是进厂了(我最终还是决定进厂打工.....)(3)

最终还是进厂了(我最终还是决定进厂打工.....)(4)

这不禁让人疑惑,为啥大家的反应都那么激烈,真实工厂的生活有那么差嘛?那些毕业就进厂的大学生后来都怎么样了?

读了四年大学,最终还是决定进厂

读了四年大学的小罗怎么也没想到,他会进到工厂工作,毕竟在大家的眼中,工厂一直都不是大学生该去的地方,学长学姐们也从没有鼓励大家进厂,进工厂打螺丝也一直是同学们日常调侃的话题,没有谁真的会付诸行动。

本科毕业时,小罗也曾有过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也曾想去大城市闯一闯,但找工作不是三四千元的工资,就是不符合应聘条件,毕业半年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迫于无奈下,听说工厂的待遇不错,包吃包住,交完五险一金后,每个月到手少则五千、多则上万,在薪资的诱惑以及就业的压力下,小罗放下身段来到了工厂。

累,枯燥,委屈

这是小罗进厂以来最直观的感受,很多工厂直接分配岗位,即使是大学生,也还是要从流水线做起。小罗被分配到了“涂装”的岗位,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流水线上给零件上漆。

每天工作12小时

“每天除了工作,就是想睡觉”,正常情况下,工厂每天都是早上8点上班,晚上8点下班,如果碰到赶订单,就得继续上班到晚上11点。当初说好的每天工作十小时基本也只是奢望。此外,由于工厂需要工人做好保护措施,因此上班都要穿无尘服,戴手套,但一层上千平方米的车间才有两台空调。冬天还好,一到夏天,在里面上班就像是做汗蒸,实则并不轻松,且长时间的久站对身心都是一种折磨。

无独有偶,为了凑够备考研究生经费的小白,进厂不久也受到了同样的待遇。进入工厂,小白被分配到了“品保”的岗位,“主要检查手机屏幕有没有污点”,新人有为期三天的培训。刚进车间,她就开始了夜班生活,23点至次日7点这8个小时,等三天结束后,就增加到10小时一班,开始“两班倒”状态,一个月白班、一个月晚班。

小白第一次进厂时的工作,每天要站12个小时,好在,现在还能坐着。“这个强度,已经算‘温柔’了,就是有点费眼睛。”8个小时的晚班,除了中间休息20分钟,要一刻不停地用眼,“一晚上一直在揉眼睛”。

重复、机械性地工作

除了长时间的工作外,进厂的工作每天都是重复性、机械性的,相当枯燥无味,小罗每天的工作内容是在车间里加工屏幕光板、卡槽,做的都是机械化动作,把机器生产出来的光板冷却、切割、加工,几十秒就要完成一遍这套流程;每天要加工上千块光板,就意味着要重复这套流程上千次。

同样地,小白每天的工作也是在工位上按照要求,对流水线上的手机屏幕一一进行检查,在工厂,即使是不同的工种,工人在流水线上大多也都是机械、重复的工作模式。

撕掉大学生标签

除此之外,在工厂,更多的还有严苛的规章要求,与工友的关系也不如想象中的和睦。工厂的时间观念非常强,一分一秒都与金钱挂钩,迟到就意味着扣工资

在工厂里和多数初中都没毕业的工友一起工作,大学生的身份并不会给自身带来任何的优势或便利,反而让人感到不自在。论工作能力,初来乍到的大学生对流水线工作的掌握程度全然不及熟练工;论人情世故,刚刚转变身份的大学生也根本无法融进厂里的熟人圈子,时常会感受到工友对自己的疏离。

大学生进厂,更多的是无奈之举

诚然部分大学生毕业时会被工厂的薪资待遇所诱惑,但大学生进厂更多的则是无奈之举。

家在广西河池农村的小罗,毕业后就打算在省会城市扎根,由于所就读大学并不是什么名校,来的校招公司给出的待遇都很不理想。

毕业那段时间,他来到省会城市,一边在线下忙着应聘,一边也通过BOSS直聘、智联招聘等求职App查找工作岗位信息。但问了一圈,发现大部分工作给出的待遇都是每月3000元左右,还需要有岗位工作经验,且不包吃住。按照所在城市的消费水平,一个月再怎么节约伙食费也要800元,加上房租、水电费,一个月下来也有近千元开销,而且不少房东还要求房租押一付三,如果住不满3个月,房东要扣一半的钱。

迫于现实的压力,在同学的介绍下,最终来到广东东莞的一家工厂应聘入职,尽管每天要在车间里待上8小时甚至12个小时,但工作门槛低、上手快,收入比之前还能高出一两千。而且,在工厂就算不包三餐,厂内食宿的消费也远比在外要低得多,多多少少能攒下一些。

家住河南的小白这是第四次进厂打工了,就在前不久,考研终于放榜。小白落榜了,她心里默念,“果然和出考场时的第六感结果一样”。这是小白第二次战败,她不甘心,“还要再战一次”。但要备战考研,继续住在外地的考研宿舍,一个月就算再节俭,花费也要2000元左右。“短期内很难找到既灵活又能快速存到钱的工作,但进厂可以”。

因为高中毕业时,小白就曾做过暑期工,所以对于进厂可谓是轻车熟路,流水线上的日子,很苦很累,好处是包吃包住,生活成本较低。每次进厂一个多月,她都能揣着四千元左右返回。

小白说,短期临时工的薪资,都是按小时计算。在中介发布的招工简章中,很多电子厂每小时的工价不到25元。不过因为疫情,工厂招人不易,小白入厂时,工价是34元每小时。这是她四次进厂经历以来的最高价。

其实,不只是大学生,人大代表所说的确是事实,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进厂工作了。2000年出生的快递小哥小陈,已出来工作三四年了。他先是在东莞一家厂里干了两年,但工作枯燥乏味,而且规矩多,加班多。前年,他呆不下去了,就来到广州送快递。

他说,他喜欢这样的生活。天气好的时候,骑着车穿行在街道上,就像走在家乡的田埂上。两边的高楼大厦,就像家乡的大山。怎么的都比在工厂好,自由自在没人管,不受气,工资还比工厂多。

大学生进厂到底值不值?

其实,年轻人不愿意进厂,原因不仅仅在于年轻人。工厂招工难,招工慌;年轻人把工厂当作失业前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宁愿送外卖送快递也不进厂,主要的原因还是岗位供需不匹配。

一方面,工厂的用工需求量确实很大,但大部分都集中在门槛较低,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术的流水线上;而另一方面,工厂需要的高端人才,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并不具备这样的技术能力。

最新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总量将接近6200万人,人才需求缺口将近3000万人,缺口率高达48%。这里缺的绝大部分都是中高级技术人员。但要注意的是,目前普通高校仍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对比职业本科教育或应用型本科教育,此类毕业生要想成长为工厂所需要的中高级技术人员,所需要的成长周期可想而知。

其实,我们并不歧视进厂打工,相反,我们国家的生产制造业迅速的发展离不开众多流水线工人的辛勤付出,他们值得让人敬佩。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大学生毕业就进入工厂,真的值得嘛?

诚然,诸如小白这些从一开始就非常坚定进厂目的同学来说,暑假工也好短期工也罢,进厂打工也只是他们求职或求学深造路程上的一个“中转站”进厂唯一的目的就是“攒钱”,短期内存到足够的钱,就可以“提桶跑路”,工厂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磨砺。正是因为工厂工作的艰辛和不易,能够激励他们更加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今后无论是在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回想起来,也会是一段值得珍藏的回忆。

但是,对于小罗这类同学来说,进厂是否真的值得呢?日复一日重复枯燥无味地生活,工厂会把人的惰性放大数倍,每天经过长时间机械化的劳作,下班回到宿舍,只想一头躺在床上玩手机和睡觉,完全不像在学校时,会考虑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新的技能充实自己。周围其他的人都在刷抖音、看剧、谈恋爱,在这样的氛围中,人很容易被同化。

对于大学生来说,工厂确实有一定的晋升机会,但是,却带有很强的随机性,晋升通道并不稳定。小罗在流水线上工作了四年后,才遇到了所谓的“升职机会”,因为当时工厂需要懂办公软件、又懂韩语的人,他恰好符合这两个条件,便被调到人事相关的岗位,只需要偶尔进车间。但对于更多想要从流水车间晋升的大学生工人来说,晋升需要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除了晋升,工厂面临的可能还有失业的风险,工厂效益不佳裁员或者工厂经营不善,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基层的流水线工人,流水线上的工作对于个人能力上并没有任何的提升,丢掉工作也就相当于丢掉了饭碗,即使重新寻找一家新的工厂入职,也要从零开始积累经验,薪资相比较之前还有可能更低。

工厂,可以作为我们求职或升学道路上的一块磨砺石,宝剑锋从磨砺出,经历过工作的艰辛才能认清自己的方向,更加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但不要让工厂成为我们求职路上的一块试金石,因为最后试出来的可能是不甘的眼泪!

文章来源:深燃、综合网络整理

图片来源:深燃、综合网络整理

微信编辑:陆春晓

我们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最终还是进厂了(我最终还是决定进厂打工.....)(5)

最终还是进厂了(我最终还是决定进厂打工.....)(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