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影视剧翻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固定粉丝群,旱涝保收,而且在广电总局审核通过性要更高,而且如果拍摄好的话,会有1 1大于2的效果,而且经典之所以经典就是每代人对同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观感和看法不同。
我就看过4部以上的《倚天屠龙记》第一部是吴启华和佘诗曼版本的,我最喜欢的一个版本,后面是苏有朋和贾静雯版本,再后来邓超和安以轩版本,今年又上映了小鲜肉版本。王晶重拍很期待,因为导演格局上升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说到底拍电影电视剧是为了什么,好听点是情怀和理想,不好听就是捞钱而已,不好好导演不仅仅为赚钱,更为了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实一般是不会翻拍经典的,因为容易毁三观,而且引起反感,就孙悟空就有三个版本,或者更多,有六小龄童、曹俊、周星驰、张卫健,但是他们都赋予不同的意义,所以都被大家喜爱,相比较岛国拍摄的西游记,让人大跌眼镜。
其实《倩女幽魂》很经典张国荣和张曼玉,一个演出了柔弱书生的的侠骨柔情,一个演出一个妖怪的爱恨情仇,而且当时环境并不能有很好的特效,所以演员自己内心的刻画和表情管理成为经典,现在也有人拍新版本的《倩女幽魂》特效够酷炫,虽然不能吐槽太多,但还是带给我们快乐。
反正人们不在意是否被翻牌,而是看翻牌的够不够水平,能不能获得更多人喜欢。其实黄日华版本的《天龙八部》很经典,但是是粤语版本,为了迎合内陆观众,虽然有国语版本,但是还是不够尽兴,胡军版本的《天龙八部》也很好看,尤其刘亦菲的王语嫣很仙,林志颖的段郎够帅,即使木婉清也是很有特色的一位奇女子。
人们对经典对喜爱不仅仅是书或者说是剧,有时候看的是戏,痛对确实自己,谁人生经历中没有生离死别,没有背叛,没有贪婪和执念,知道的人说我们看戏,不知道的说我们看自己,人生不就是是江湖,天下第一不就是权利,就像《葵花宝典》《辟邪剑谱》不是为了钱全不择手段,泯灭良知,被仇恨蒙蔽双眼。人是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改变的物种。
就王晶而言,我们虽然可能不了解,但确确实实是少有的制作人,而且制作了很多作品,只不过大家不认可而已,其实就本人而言,更多的是敬重。
很多明星也会老,但人民的精神需要却没有因为明星老而衰弱,相反,高涨的需求刺激市场,经典剧典型特征就是妇孺皆知,即使没读过书,他也能知道忠义。
母亲那一辈人不怎么读书,但是通过收音机却熟悉了整个江湖,听过《薛刚反唐》《隋唐演义》《穆桂英挂帅》《江湖英雄谱》所以文化和知识多少没有关联,有些事情颠覆认知,所以不再翻拍上较真儿。
电视剧和电影不一样,翻拍后电影是靠粉丝直接挂钩,不爱看就不爱看,徐铮的新片因为疫情影响,出售字节跳动,相反获得6个亿的收入,如果他坚持院线排片,估计赔个底掉。电视剧因为有卫视转播和app独家播放权,所以这都是付费的,而且好奇心让消费者更喜欢看到不一样的内容。
一般导演都是那个电影赚钱所以拍那个电影,很多事一部电视剧和电影现象级火了,那么前传,后传相继而来,有稳定的转化群体,东西还是好卖。
最害怕改编尺度过大,不符合原著,其实以前很多翻拍金庸作品一般要请金庸老师当顾问,如果改动过大,金庸老师是不允许的。
现在金庸老师故去,反而没有那么大的阻力,所以翻拍还比以前容易一点,在和原著沟通过程中。
我们看过干露露的“潘金莲”,也看过杜淳的“西门庆”但是他们典型翻拍就没有超越,相反武松却成为经典,才知道丁海峰老师武松打虎打了是真虎,据说施耐庵为了写好这个章节,市场和恶犬相斗,捕捉意境和感觉。
导演通过自己选角,自己对于剧本深刻解读,用电影语言重新架构一个时空,可能历史朝代不同,但感情和对于戏本身都有很好的认知,并且通过作品改变一个又一个人。
我记得《误杀》里面有人通过学习电影,制造一个无痕迹案发现场,也看过异形,人工智能反噬人本身,剧情不讨论,深层次引发思考,细思极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