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佳

说起大导演凌子风,那是行尊级别的,号称电影界的拼命三郎,其代表作有影片《红旗谱》、《骆驼祥子》、《春桃》,还有根据作家沈从文小说改编的《边城》,都是有着相当影响力的。

近期,在图书馆偶遇《凌子风自述》。在这本自传中,凌导演讲述了他不平凡的一生。尤其,他在提及自己的母亲时,说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就是这样一位热爱家庭、热爱夫君、热爱孩子的母亲,却被一个外来者撬动了婚姻,这又是为何呢?

凌子风是第几代导演(大导演凌子风往事如风)(1)

01

1917年,凌子风出生在北平。他的家,在报子街41号,这是一处有着三进门的深宅大院。

凌子风的爷爷,作为清朝考场的监考官,深得顶头上司慈禧太后的信任。当年,慈禧还曾将她的一张照片,赐给这位凌大人。可惜,文革当中这些老照片都给烧了。

虽说凌爷爷官做的大,但凌子风只能从照片中、从奶奶的讲述中,闻得爷爷的风采。凌爷爷端坐在椅子上,后面站着他的门生,很庄重。41岁那年,凌爷爷吐血而终。

都说,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作为家中的长孙,凌子风深得奶奶的宠爱。奶奶总是鼓励孙子,要好好学习,要有出息,长大给凌家争光。

凌家奶奶,别看不识字,在夫君生前,就杀伐果断,家中大小事务均由她一人定夺。

别人做官,都是买房子买地;而凌爷爷做官,绝对与众不同。他做了一辈子官,却没买下一亩地,一所房子,死时还留下了债。

那处报子街41号三进大宅院,不是自己的房产,而是租住的。夫君死后,凌奶奶将所有佣人辞去,也退掉了租住的大部分房间,全家都搬到原来佣人住的后院。

作为一家之主,凌奶奶一点儿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如果还租着三进大宅院,那么就要靠夫君的门生周济,老太太可不愿意这么活。

果断、大胆,是凌奶奶的风格。如此一来,无债一身轻,老太太大智慧。

在挑选儿媳问题上,凌奶奶也不讲究门当户对。

凌子风的老妈,大名张敏娴,家里是开布店的。作为家中的独生女,张小姐要么绣花、要么剪纸、要么与小猫、小狗一起玩。也许是媒妁之言,总之凌奶奶相中了这位张小姐,认为她贤惠有礼,可以担当凌家儿媳的重任。

至于做生意的张家,当然很愿意将自家闺女嫁给知书识礼的官宦人家当儿媳,多有面子哦!

张小姐,真是嫁对了。大字不识的她,开始在夫君的教导下,识字、算术、历史、地理,还要写作业,从每天写一张大字到写中楷、小楷。日子有功,张家少奶奶也能读书、看报、记账了。如此一看,凌子风老爸真是高人!

凌子风是第几代导演(大导演凌子风往事如风)(2)

全家福,左起:母亲,二姐,凌子风,大姐,四弟,父亲

02

凌爸凌望超(凌逸民),是一个很博学的人,在北平读书,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还有日语。当时北平有个大律师叫江庸,凌爸就在江家做家教。后来,经江庸介绍,凌爸还在京师检察厅当书记官,而后还当了法官。

别看凌爸属于体制内公务员,但依他的天性,最爱的还是写书,搞翻译,整个一洋派人物。

在凌子风姥姥过世后,全家就搬到张家留下的房产柳树井2号。最让凌子风惊奇的是,老爸睡的铜床,与别人家亮亮的铜床大不相同。他老爸令人将铜床整个漆成白色,被子、枕头、床单,都是白色。依现在的眼光来看,不就是宾馆风格嘛,但在那个时代,也算超前,凌子风说像医院。

虽看老爸洋派,但骨子里还是重男轻女。在凌子风三岁那年,老爸带着妻子、还有长子,特意来到照相馆留此存照,压根忘了凌子风上面还有两个姐姐,他还有两个千金呢。

每天一早,凌爸的头,都由凌妈来梳。凌妈嘴上叼着红色骨头的分头针,先给夫君肩头披上一白布,再取下分头针从夫君偏分头的缝上穿过,用梳子梳好。

按理说,这梳头一事,自己刷刷刷几下搞定,何用这般大张旗鼓?但凌爸愿意有人代劳,凌妈这边愿意为君服务,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别人真是不用多嘴。

可见,凌妈全力照顾着夫君。长大后的凌子风回想,虽说老爸老妈的结合,是父母之命,但他们从不争吵,也不打骂孩子,两人真是幸福。

凌子风是第几代导演(大导演凌子风往事如风)(3)

03

在凌子风考入北平美术学院的第二年,那时凌爸受一所中学校长的邀请去教书,两人合作愉快。

凌爸本身是个正统人,很老实,在家也不准孩子打牌。一次,发现家中有副麻将,二话不说,就将麻将扔了。事后,才听夫人说:是借的。

就是这样一个老实人的凌爸,人到中年,却老院子失火,别有所爱。

一天, 校长带凌爸说去一个朋友家喝酒,其实是找地方潇洒。

陪酒女郎一出现,凌爸一看,熟人啊,一个老师的女儿。问她怎么在这儿?原来老师去世后,这个女儿没辙,为了生活,只能被逼为娼。

曾经凌爸深受这位老师的器重,如今恩师的女儿落难,凌爸就出钱为其赎身,并在外给她租了房子,每月送她30元生活费。如此一来,两人产生感情,凌爸就家外有家了。

夫君的收入减少,再加上有时晚上不归家,凌妈心里门儿清。但她从不在孩子面前表露出来,更不唉声叹气,总是一副气定神闲的姿态。

既然老妈表现得如此镇定,孩子们也不好多说什么。但总有出头的人,就是凌爸小时的奶妈,凌子风称作“马大大“的。

当年,凌奶奶大刀阔斧辞去家中所有佣人,只留下凌爸的奶妈,这位马大大。按理说,马大大应与凌奶奶一个辈分,但她尊重老夫人,自降一个级别。

这位马大大,在凌家说一不二,她对凌爸家外有家一事,很是不满。她开门见山:你对得起孩子的妈和孩子吗?一份钱两边花,我可给你们当不了这个家!

不管马大大如何发火,凌爸就是一滚刀肉,不吭声,不辩驳,不解释,不表白,不生气,该干嘛干嘛。此时,凌妈也不吱声。但二女二男四个孩子,都同情老妈,认为老爸不对,但也不恨,真是奇怪。

凌子风是第几代导演(大导演凌子风往事如风)(4)

一次,马大大问凌妈:你就这么忍着?我看不惯,我走,我回我的乡下去!凌妈,这时有些着急了:你不能走,你走了,我怎么办?

也是,一个独生女,都没个兄弟姐妹出头劝合的。凌妈提出:把那一个请到家里一起过得了,不过是多一个人吃饭!

马大大太太太着急了,她几乎喊了出来:你好说话,人家干吗?

凌妈真找夫君商量,把那个女人接来一起过日子,说自己也不争大小,免得两个家,花销很大。

哪知,那女人就是不肯,她很清楚,进了凌宅,自己就是小的,一边受欺负一边还受着气,划不来。马大大,简直不能容忍,同凌爸大吵起来。

一天,凌子风连同两个姐姐,还有弟弟,瞒着老妈,请人转告老爸,老妈病重 ,请他回来。

老爸一到家,凌家四个孩子,就跪在凌父面前,请他回家。但老房子失火的人,又怎肯回心转意呢?

情急之下,16岁的凌子风,作为家中长子,义愤填膺,他认为老爸太欺负心慈面善的老妈了,都委曲求全,让步到极点,老爸还是执迷不悟。

凌爸对妻子,对马大大的话,都是充耳不闻,可是面对儿子叫嚣,他可不干了,意思是你是晚辈,没你说话的份儿,你吃我的,穿我的,我养你,你管不着我!结果,凌子风声明:我不吃你的饭了,咱俩脱离父子关系。

就这样,凌子风离开了凌宅。课外,他与好友张汀(就是开国大典总设计师,设计国徽,与林徽因PK的那位)一起搭伙,当东西,拉洋车,设计广告,越做越好,可以自给自足了。

一年之后,凌爸终是不舍自己的儿子受苦,还是来学校,让其归家。凌父当场还落了泪,凌子风带着张仃一起回家。

凌爸那个外室,一直存在。凌子风也不再过问,因为众人都习以为常了。

凌子风是第几代导演(大导演凌子风往事如风)(5)

04

后来,凌子风前往南京国立剧专就读。在学校,他收到母亲来信,说父亲的外室不辞而别,不知所终。

而凌爸开始千里寻找,他坐着火车全国各地去找,大海捞针,谈何容易?结果人没找到,凌爸自己精神有些失常。从此,他不能看书,不能翻译,不能写东西,也不做事,失业了。

凌妈默默地忍受这一切,她只能靠变卖家中的书籍、衣物,并靠绣花、缝衣,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

日本鬼子占领北平时,凌子风收到母亲发来父亲去世的电报。他二话没说,就将刚刚收到的200元设计费,寄给了老妈,作为老爸的安葬费。那一年,父亲只有51岁。

凌子风回想:如果老爸能像那个校长一样,玩一玩就算了,只是他很认真的,真心帮助那个女人,真的就产生了感情。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老爸走后,老妈变卖家产,供老小凌靖读书,还上了大学。

凌子风手足五个,长姐凌成竹,是齐白石的学生,李苦禅的第一任夫人,在中国画方面颇有造诣;二姐江峥(参加革命后,自己改的名),重庆市委干部处处长;老三就是凌子风,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老四凌宣,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演员凌潇肃就是他的孙子,因此也称凌子风为大爷爷);老五凌靖,北京林学院教授。

五个孩子,都算事业有成。老妈心头儿,也亮了很多。

最难得的,是老太太又帮助自己的孩子带大了孙辈。孩子们对待奶奶(或称外婆),比自己的亲生父母都要亲。孩子们长大后都给老太太寄钱,供养她。

凌子风是第几代导演(大导演凌子风往事如风)(6)

参差多态,方为世界本源。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只期盼少许,才能接近最高的幸福。看来内心平静幸福的秘诀,就是降低对他人的期望。

凌子风记忆中,总有这样一场景:他离开家,老妈没有送他去车站,只是牵着一群孙女、孙子、外孙子,站在宅院的小门楼外,目送着儿子远行。

出于对老妈的浓厚感情,就是凌子风后来拍电影《母亲》的初衷,由张瑞芳主演,您可看过?

扳着手指数一数,凌大导演1999年仙逝,如今已有二十余年了,日子飞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