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金庸在香港《商报》连载《射雕英雄传》。1958年由导演胡鹏执导,曹达华、容小意、李香琴等主演的影版《射雕英雄传》诞生了。

这是第一部《射雕英雄传》的影视剧作品,此后61年,拍摄过射雕英雄传相关作品20多部。

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次翻拍,都会有重新解读,每一次翻拍,也会有不一样的视角。给我最大感触的是2008年翻拍的电视剧版《射雕英雄传》。

虽然观众对它褒贬不一,而且在这部剧里,主角不再是郭靖与黄蓉,而是郭靖与杨康,也因此引起了很多金庸迷的抵制。

但是看过此剧,再重读小说,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01

金庸更偏爱杨康。

射雕英雄传杨康的发家史(才读懂了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1)

《神雕侠侣》里,郭靖的三个子女,大女儿郭芙、小儿子郭破虏英勇就义,战死沙场。小女儿郭襄因为“一见杨过误终身”,终身不嫁,创立了峨眉派。

可以说,郭家自此没有后人传承。

而杨家却有。《倚天屠龙记》里的黄衫女子,便是杨家的后人。

郭家一脉,侠之大成,舍生取义;杨家一脉,在杨过之后,守护江湖,生生世世。

郭靖从小失去父亲,在母亲和众师父的爱护和教育之下,成长为一代英雄人物。

杨康的身世却没有这么简单和清白。

人生境遇,促成了他的悲剧。这是他成为坏人的最大外因。

射雕英雄传杨康的发家史(才读懂了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2)

他从小在完颜洪烈的爱护下长大,视他为自己的偶像,一心想着成就一番事业——男人当驰骋沙场,纵横梦想。

可惜,亲爹杨铁心的出现,戳破了他为自己设想的蓝图。

他准备抛头颅、洒热血,要攻打的国家,竟然是自己的国家。

再然后,父母突然死在完颜洪烈的逼迫之下。

壮志难酬加父母骤然离世,他成了一叶浮萍,不知道应该何去何从。

射雕英雄传杨康的发家史(才读懂了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3)

这个时候,虽然有郭靖的鼓励,有穆念慈的关心,但是他们两个,根本读不懂杨康。过分的关注,只会将他越推越远。

02

兜兜转转之后,他又回到完颜洪烈的身边。

射雕英雄传杨康的发家史(才读懂了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4)

有人说,他是舍不得荣华富贵,所以才会认贼作父。可如果你是杨康,真的能做到无视这18年的养育之恩吗?

失去父母的孤独、彷徨,每天为了一日三餐的颠沛流离,从万人之上跌落至尘埃里的无助,你让一个养尊处优了18年的人,怎么面对?

2008年的射雕,我印象最深的两个场景,一个是,他给穆念慈买了新衣服,想要让他吃顿好吃的,可是穆念慈却以没钱为由,不领这份情。

一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他,哪里能忍受别人的白眼,内心很生气。当他发现,穆念慈把钱都藏在了鞋里之后,他爆发了。

当时比武招亲,他抢了她的鞋,约她相见,她去了,他以为她对他也有意,可如今看来,也有可能是为了鞋里的钱。

这一下子,触动了他的敏感神经,他无法接受。

射雕英雄传杨康的发家史(才读懂了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5)

还有一个是,他去表演武技,围观的人找事,还把钱扔在地上,他蹲下去一枚一枚捡了起来。还对穆念慈说,钱是香的。

我想,如果完颜洪烈和欧阳克,不再找他,也许他能接受这个现实,脚踏实地活下去。

2008版的射雕,用这两个镜头,表明了杨康的内心,还有良知。

这世上哪里有绝对的恶人呢?当下的电视剧不再满足于单一解读人物,而是会探求他的人性,以及环境对他的影响。

这就是所谓的“黑化”。

杨康在做小王爷的时候,多么阳光、开朗,可是他知道自己的身世之后,却变得敏感、多疑、自卑。这是外部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03

射雕英雄传杨康的发家史(才读懂了射雕英雄传里的杨康)(6)

但是外部环境也是通过人的内心起作用。性格决定成败,并不是没有道理。

杨康的性格是决定他失败的根本原因。

他性格中有两大缺陷,一是太过要强,一是嫉妒心太强。

他觉得郭靖傻乎乎的,处处就想压他一头。对待郭靖,他从来就无法以兄弟之情相待,他只想让自己比他厉害,看到他有那么好的境遇,不反思自己,却嫉妒他。

郭靖能得到洪七公的亲睐,黄蓉的功劳当然是最大的。但是洪七公看的更是郭靖这个人身上的侠气。

杨康也遇到过七公,但是他却嫌弃他脏。

想当年,洪七公还教过穆念慈。

对比之下,就知道,杨康得不到七公的亲睐,主要原因,还在于自己的心。

因为过于要强和嫉妒心,他看不到别人在背后付出的努力,却只盯着人家的收获。所以,心里更加不平衡,嫉妒心更胜。

如果我们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杨康,他算不得坏人,他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同情的地方,但是他的命运如此悲惨,却是由他一手造成的。

如果他能试着释怀,如果他能试着接受,如果他能调整自己的内心,也许,他的命运,就会改写。

不过,金庸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所以他才有了杨过这样优秀的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