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我们所熟悉的经典名著,道家哲学思想的主要来源,被誉为“万经之王”。从国际影响力来看,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文化名著总销量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比如,老子在德国就被称为“最知名的中国人”。

道德经里的二十四个大智慧(完美解读道德经)(1)

《道德经》,又被称为《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等。《道德经》的魅力在于,他以自己的学说从先秦时期到现在,已经影响了我们2000多年。

其中既有为人处事、也有治国、齐家、修身。由此,修身养性,厚德载物。《道德经》虽只有5000言,但其内涵深奥、包罗万象,让我们从中能品味出无穷魅力。

道德经里的二十四个大智慧(完美解读道德经)(2)

老子提倡无为,其实是无所不为。“无为”,是我国先秦时期道家的主要思想,老子、列子、庄子对于“无为”都有论述。以“无为”达成“无所不为”的目的,才算是真正的“无为”。

《道德经》5000言中,“无为”的思想可以说是贯穿始终,共有12处提到无为。第3章中,讲得非常明确:“为无为,则无所不治”。《庄子·应帝王》称“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

道德经里的二十四个大智慧(完美解读道德经)(3)

列子,是介于老子、庄子之间的重要传承人,学说归于黄帝老子。对于无为,《列子》一书中,黄帝的华胥梦,以故事的形式,讲得最为通透。

黄帝,在梦中游历了华胥国,在这个国度中,没有老师和领导,一切都是顺其自然。从这个描述来看,华胥国是典型的无为而治的国度。

道德经里的二十四个大智慧(完美解读道德经)(4)

百姓没有什么嗜好和欲望,人们不以生存为快乐,也不认为死亡可怕,反而没有人夭折。人们没有私爱,也不知道疏远外物,因而没有什么“可爱、可憎”;人们不懂得反对,也不懂得赞成与顺从,因而没有什么“有利、有害”。华胥国的百姓,也是无为的百姓。

这里的人水火不侵,还会腾云驾雾。云雾不能阻拦他们的视觉,雷霆无法影响他们的听觉,美丑也不能影响他们的内心。按照“无为”而做,这里的人们反而能够无所不为,水火不侵、腾云驾雾,无所不能。

通过这个梦,黄帝领悟了“道”的真谛,实现了天下大治。

道德经里的二十四个大智慧(完美解读道德经)(5)

《道德经》第63章 《以终为大》: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显然,这一章,也是讲述无为而无所不为的思想。

从字面意思来看,“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意思是,把无为当作为,把无事当作事,把无味当作味。

从修行来看,这是一种修道的真实境界,无为而无所不为,事无事则无所不事,味无味则无所不味。

结合黄帝的华胥梦,我们可以看出,“无为”的意思是顺其自然,人们没有“私爱”,不加评判,尊重世界的本来面貌,顺应客观规律去做。

这里的人们,无我无他,进而无私。

道德经里的二十四个大智慧(完美解读道德经)(6)

​“事无事”意思是,做事的时候,要以平常心,无事的心态去做事。做事的时候,不考虑成败得失,没有执着心,顺其自然去做,水到渠成,自然做成事

“味无味”中,味代表着味觉,更广义来看,代表了人的所有觉受,对于所有觉受,不分辨,不贪求,不评判,内心恬淡光明。按照华胥国的说法,最终,云雾不能阻拦他们的视觉,雷霆无法影响他们的听觉,美丑也不能影响他们的内心。在觉受上,反而得到最广袤的觉受。

在我看来,这9个字,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道”的境界。而华胥国的故事,完美地解读了“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意思和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版权声明:本文由李秀笔记原创首发,作者李秀,多平台原创作者,签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