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高中,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在汉代初期,所有的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人民需要休养生息,所以统治者主张的是黄老学说,极力的推崇无为之治,无为之治对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文景之治”的到来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而到了汉武帝时期,这样的统治思想就不行了,无法适应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才有了后来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这种被社会淘汰的思想已经没什么可取之处了。真的是这样吗?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道德经》里是怎么讲述无为的。

这个世界上的无为是什么意思(的意思原来是这样的)(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我们只来看后几句的意思:所以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人生在世,谁不将有所作为?但是好多人片面的追求“有为”,却不知道“有为”的对立面是“无为”。根据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规律,片面的追求“有为”最后导致的只能是无所作为。

看到这可能好多人会问无所作为不就是无为的意思吗?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

这个世界上的无为是什么意思(的意思原来是这样的)(2)

“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带有任何主观偏见,始终遵循客观规律,利用规律,让规律来发挥作用。

“无为”的目的在于大有作为、无所不为。

看到这你肯定就明白了为什么那些极力追求“有为”的人为什么到最后反而无所作为了。因为他们的带着主观偏见,带着自身的情绪,认知局限和利益诉求等去做事,这些主观意识会让他们忘记客观规律或者很难符合客观规律。

虽然圣人是处无为之事,但是得到的却是无所不为的成果。

所以,真正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所不为。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却有着天壤之别。

这个世界上的无为是什么意思(的意思原来是这样的)(3)

每天读一读《道德经》,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欢迎各位在下方留言评论,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