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岳父出生在上海浦东高桥,他读了我头条号文章——《高桥北街 历史遗痕》一文,感慨系之,写了如下文字:

“冷月斋写的关于高桥北街的散文我反复看了,感慨万千,勾起了我关于故乡的许多美好与辛酸的回忆。你爷爷和奶奶结婚时借住在高桥北街靠近高桥中学的一户大宅里。我出生在那座宅子里。前几年我和你妈妈曾找到了这处房子,只是大门前的老街改成了季景北路,大门里的老房则早已破败,诚如冷月斋主人描述的那样。历史的进步不该是这样的结局!高桥北街原来很長,分为两段,一段从唐家桥(巳拆掉)到高桥中学,另一段从高桥中学到双井。唐家桥是西街和北街的分界点。冷月斋主人写的好像是北街的北段。昨天,我刚看过建築和规划学家阮仪三的文章:乡愁乡愁,有‘乡’才有‘愁’!发现经他规划保护的古城古镇古宅现在都成了文化遗产,斐声海内外,如平遥、同里、周庄、烏镇等古城古镇。然而处在经济大发展的浦东的历史名镇却成了这个样子,让人难以理解!”

希望城市的规划者和建设者,能够真正为人们留住乡愁!

远看是乡愁近看是乡愁(乡愁乡愁有乡才有愁)(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