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是必然的,尤其是对于《人间世》这个从六七十年代就开始讲的故事,很多东西是拍不出来的。

不过电视剧的尺度好像比我预想的要大一点。比如增加了类似李小璐《天浴》的情节,表现当年女知青的不幸,这是原著中没有的。如果这都能拍出来,那我就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原著里很多看起来远不如这种伤痕文学的情节拍不出来。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1)

归根结底,对改编影响最大的恐怕不是审查制度,而是编剧的个人喜好。

所以剧版里有很多改编让我很困惑,我都快吐腻了。

主角们,包括周炳坤、、周,和原著相比在性格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我只想说几个改编最离谱的角色,没必要这样改编,完全被丑化了。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2)

一个是周蓉,我已经说过它已经厌倦了。

在原著中,周蓉是自我的,而不是自私的。

她少女时肆无忌惮的追求爱情,成年后脚踏实地的回归生活。

她是一个追求精神幸福而不是物质幸福的人,但是因为她足够聪明,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很容易的和别人交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自身的成熟,她自然从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变成了接地气的美女。

关于她,我之前已经单独写过,就不赘述了。

编剧的改编意图是写一个绝对的浪漫,然后在现实中受到重创后与现实和解。

但是,完全有可能由冯华成来承担这个责任,而不是周蓉;即使周蓉要演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角色,也真的没有必要把她演得那么偏激和令人窒息。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3)

第二个是孙。

原著中,超车姐姐并没有直接出现,也没有名字。

周炳坤出生在东北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念及与赶超的情谊,特意请她去酒店工作。结果她不想一个人南下深圳。

在深圳,她或许踏实的工作过,但终究迷失了自己。她得了艾滋病,及时行乐,花光了钱回东北,留下遗书,然后投河自尽。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4)

很久以后,秉昆无意中得知有一具破碎得不成样子的女尸被人打捞上来,一直无人认领,他怀疑是赶超妹妹,但终究还是没有告诉他。

在那个年代,甚至即便是在今天,赶超妹妹看上去都是一个贪图享乐、自私短视的人,看上去挺不靠谱的。

但我却十分理解她。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5)

其实剧的版本把当年东北的苦难淡化得很轻。原著里有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关于工厂倒闭,工人下岗,特别压抑。我看的时候就想,普通人要有多大的运气才能在这么冷的冬天活下来?

其实,要追到一个像我妹妹这样的普通女孩,并没有太多的选择。

留在东北,和别人一样,靠离开和求助得到一份不稳定的工作。过这种生活有什么意义,哪怕活的很久?

她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先锋路”。年轻的时候,她尽情享乐,及时挥霍。享受过后,她死了。

在遗书里,妹妹居然写了两点满足:没结过婚,没老公,没孩子,不用担心死;我没有给父母和哥哥留下任何钱,但也没有留下任何债务。她希望父母和哥哥不必为她的“离开”而难过,也不必为她的生活感到惋惜,因为她用以前挣的钱过了几年富婆般的生活,不敢丧着良心去恶心人。可以说那些年,她活得像个随心所欲的富婆,挥金如土。最后一页,她还写道,未来的中国,老百姓可能会过得更好,肯定会有更多的人能像我一样过几年!

我不佩服她的做法,但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虽然没有她那么极端(因为生活环境比她好),但普遍心态是一样的。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6)

而剧中的孙却完全变成了一个恶心的绿茶小三,明知周炳坤有妻有子,还恬不知耻的想要拆散其他家庭...

这种狗血改编对狗血有什么需求?

就算你这么说,为了表达当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孙对周炳坤的觊觎不仅仅是作为酒店经理,更是作为一个官员的哥哥。为了有更好的生活,他想和周炳坤在一起,这样我才能理解编剧的改编意图。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7)

现在,它相当漂亮。一个大姑娘要真心实意地爱上一个既无外貌又无才华的中年已婚男人。为什么呢?

就为了证明男主角周炳坤长相平凡却很有魅力,女主角郑娟美丽体贴却有婚姻危机感?

后来她去了深圳,最后走了和原来一样的轨迹,但是坚持要第三者做垫底...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8)

第三个是珍妮丝。

梁曾在书中直言贾妮斯和余红是“女权主义者”。当然,也有一点嘲讽。毕竟那时候估计她们还不知道什么是女权。

当贾妮斯和于红看到德宝的妻管严原形毕露时,他们感到非常高兴,相视一笑。 她们是隐藏的女权主义者,两个人都会在妻子骂丈夫的时候欢欣鼓舞。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9)

原著中,她第一次带着国庆去了冰坤家,一群年轻人在聊天。她说的话一度让我震惊。

当时是国庆讲了一个故事。很明显,一个男人意外地杀死了一个女人。相反,所有在场的人都为凶手感到难过。贾妮斯很生气:那个被杀的女孩做错了什么?虽然春燕在心里同情这个女孩,但他还是和他说话了,因为他沉默的哥哥秉坤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贾妮斯又对春燕喊道,“什么都不说是对的吗?如果他有正义感,为什么不反驳他们三个?还有你!你也是女人!听听这三个人关于我们可怜的姐妹的话。你为什么不反驳他们?”

当然,回过头来看,她似乎只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是的,这很常见。虽然我们平时在国庆节也会因为家里的事情吵架,但总的来说还是懂事的。

国庆得了尿毒症,没钱治,躺在铁轨上自杀了,留下了孤儿寡母。贾妮斯一个人拉扯着女儿,但国庆不管她是生是死,为了家庭着想,她都没有去打扰宾坤。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10)

剧中贾妮斯成了反派,想让秉坤给国庆找份工作,秉坤住的房子不愿意还...

当然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尤其是那时候自己的家庭实在太难做什么了,编剧不得不把吴作为这个角色的代表...好的。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11)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12)

这三个女性角色,有的是主角,有的是戏份很少的配角,在原著中各有各的不幸和亮点,都成为了剧中的极品。

编剧王明明是个女的,但对待女性角色却不如男编剧珍贵。

其实剧中很多女性角色的魅力都或多或少被削弱了。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13)

比如原著里的郝冬梅,其实比剧中聪明多了。

起初,为爱私奔后,周的家人并不理解她,包括的哥哥周。虽然在收到周蓉长长的告白信后,她隐约觉得自己理解了姐姐,但她还是没有完全理解。是善解人意的郝冬梅让他真正认识了妹妹。而且,这时候,郝冬梅一眼就看出了周蓉关系的问题。

周虽然从小到大都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少年,但有时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也会找郝冬梅指点迷津。

但是,郝冬梅身上的这些亮点,在剧中似乎都不存在。她刚才似乎是的妻子周。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14)

好像只有郑娟一个人,而且剧版比书版更狠。可能因为这是尹涛演的,她看起来有那么一种软绵绵的精神。

其实,书中的郑娟并不弱。

她似乎没有太多追求。即使她每天围着炉子转,她也能永远快乐。但她之所以这么乐观,并不是因为她真的“有点傻”,而是因为她继承了母亲的大智慧,恪守最简单最朴素的人生哲学,懂得知足常乐,总能熬过去。

原著中,罗世斌回来抢儿子,总是和周炳坤“对接”,把郑娟蒙在鼓里,而在剧中,却是反过来,让郑娟直接面对那个曾经欺负过自己,把周炳坤蒙在鼓里的强奸犯,然后去给罗世斌的妻子曾珊下跪,为周炳坤开脱...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15)

这种郑娟表面上看起来更强大。其实就像剧中的郝冬梅只是周的妻子,而不是独立的郝冬梅,而剧中的也只是周炳坤的妻子,而不是独立的。她最大的亮点根本没有体现出来。

相比女性角色,在改编中魅力往往被削弱,但男性角色更多的是渣男洗白。

比如原著中最大的反派罗世斌,最大的渣男冯华成,都成了观众喜爱的“好人”。他们不能给作家钱,这几乎令人怀疑。

和这两个都是男人的渣男相比,原著也算是好人的自然流,只是被改编成了坏人。

为什么呢?

是因为水哥的性取向和那两个渣男不一样吗?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16)

水自流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很难给他定义为“好人”,但要说他是坏人,那肯定也不是,所以我更倾向于称他为“善人”。

他做的事,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来说,未必全都是好事,但就他个人处境而言,读者还是可以感受到,他实际上有一颗善心,只是在特殊年代有很多身不由己。

因为这份善心,原著中在关于楠楠的问题上,他是完全站在周秉昆这边的。

在此之前,大家都以为他跟水自流是一伙的,可实际上,根本不是。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17)

剧中还提到,当年给郑娟寄钱并不是罗世斌的主意,而是水子流提出来的,与郑娟和孩子无关。

原著里,罗世斌是个彻头彻尾的坏人,自然也就不屑于和他在一起,非常看不上他。

周炳坤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他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楠楠是周炳坤养的,肯定比跟着水强。

所以一开始还是很自然的提醒周炳坤,罗世斌回来抢孩子了。

没错,原著里,水比罗世斌早一步流回东北,开了一家书店。

剧中,周炳坤提出要开书店...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18)

即使在那个年代,靠水开书店也是无利可图的。 但他有自己的原则。他认为人要多读书,任何时候都要读好书,所以他开书店不是为了赚钱。

书店的租金是那些仰慕他的好兄弟帮他交的。

直到最后,水子流病逝前,最重要的还是这家书店,于是有个特殊的客户叫周炳坤来打理书店,但炳坤知道自己照顾不了,于是把同样爱书的邵推荐给了水子流。

水子流告诉邵文婧,他开书店十几年的经历是,中国人读书目的性很强,大部分人倾向于实用,和西方人很不一样。 在西方社会,很多人读书是因为喜欢,就像买花是因为喜欢,而不是认为花除了愉悦还有其他用途。 为了考察人与书的关系,他去过农村。农民过去喜欢在窗前和屋后种花。现在院子里种花的农民已经很少了。 农民对土地的使用变得特别功利。就算地有桌面那么大,他们也要种菜而不是种花。 他们完全把花当成生活中多余的东西。 但是,在一小块地上种出来的食物真的对他们一日三餐有什么特殊意义吗?其实没多大意义,也卖不了多少钱。 他们经常吃不下自己种的菜,拿去喂猪。 猪多吃几口能长两斤肉吗?不是,而是亲自喂猪,看着它们吃,功利目的达到了,心理得到了满足。 花有什么用?连畜禽都不吃。 他说,全中国都深陷功利主义,农民不可能不焦虑,不受影响,而他们的功利目的只能通过土地来实现,所以他们在土地上急功近利,他们做的事应该能理解。 城里人愿意花钱买一本好书给孩子买一塑料袋垃圾食品,他是不能理解的。 他说,他曾经和现实斗争过,所有鼓励功利思想的书即使卖得好也不会购买。结果走了很长一段弯路。 有什么书教人炒股发财,长寿秘诀,多才多艺之类的,只要卖的好,我们就进去吧!

我很赞同当时水子流对邵说的话。我们中国人好像真的是这样,没办法。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但无论如何,我们真的不应该放弃读书,不应该让读书变成一件纯粹功利的事情。我想这就是梁想对你说的话。

可惜的是,当年在自怜病床前,曾珊答应让书店一直开着,但自怜去世后没多久,她就把书店改成了肯德基。

老邵说:“你跟我没关系,但是中国人太对不起书店了。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任何阶层的人生活水平都有所提高,但中国人的阅读率在世界上排名很低。”

丙坤说:“水自行流,所以希望为这个时代做一件好事。”

就是这样一种带有某种性格的自流水,几乎成了罗世斌在剧中的“走狗”...

抢楠楠这件事上,他比骆世斌更上心,拿了,对周南说的那番话,够肉麻的。

骆士宾和水自流结局(人世间被抹黑最严重的四个角色)(19)

原本可以是挺讨喜的一个角色,硬是惹得演员自己都自嘲说要把他另一条腿也打瘸……

总而言之,原著中很多充满魅力的角色,到了电视剧里,统统都成为洒狗血的工具人,实在是可惜至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