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四川出了不少败类,例如说那位辱骂同胞的泸州状元,例如说那位在网络上天天辱骂自己祖国的“石平太郎”,

这些人真正辱没了“川人不负国”的威名,

在抗战时期,四川出征抗日的将士达到六十余万人,是全国之冠,

我的团长我的团真实历史 我的团长我的团原著(1)

抗战全面爆发后,四川省主席刘湘为首的川军七个集团军,另有一军一师一旅共40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浴血奋战,此后四川每年向前方输送青壮年军人,人数居全国之冠

曾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的何应钦曾写过《八年抗日之经过》一书,书中记载川军出川人数令人震撼:抗战8年中,四川(包括西康省及特种部队和军事学校征的10万余人)提供了近300万人的兵源充实前线部队,占全国同期实征壮丁1405万余人的五分之一还多!四川出川将士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十分之二,即阵亡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共计64万余人,居全国之冠。

带病出征的四川军阀刘湘,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于1938年1月20日在汉口去世。死前留下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节选自《百度百科——川人从未负国》

在缅甸战场上,川军团同样也是死伤枕籍,几乎是全军尽墨,

我的团长我的团真实历史 我的团长我的团原著(2)

我睁开眼,这毫无疑问是个女人的房间,不管日子过得怎样,女人总喜欢在屋里弄些小零碎的,这也毫无疑问是个女孩儿的房间,因为它尽管贫穷,却有种清幽寂寞的味道。屋里最精致的东西是一个相框,相框里是一个穿着中尉服装的年青军官,你不好说他有什么特点,因为我们照相时都恪守着那种刻板而炫耀的姿势,他甚至有点儿像我的过去,除了风华正茂你在这种相片上几乎找不到更多内容。

  我开始观察在我大腿边忙碌的那个女孩儿,她是我在脱了裤子慷慨激昂时有意将目光错过的那位女孩儿,她年青到了“小”的程度,你甚至会觉得这样一个女孩儿是不会长大和变老的。她用布卷蘸了酒精,小心地在拭擦我的伤口周围,她根本没勇气让酒精触及我的伤口——我注意到我是躺在她的床上的,我的裤子又被脱掉了。

  我终于没耐心忍受那种小心时便发声提示:“省点儿心思吧。碰到伤口也不会痛。”

  她“啊”了一声,受惊到把瓶里的酒精一点儿没浪费地倒在我伤口上了,这让她慌了神,然后开始很狼狈,又怕弄痛了我又想拭擦掉酒精。

  “好凉快。”我说。

  她惊咋——她像小动物一样好惊咋,“痛死你啦,痛死你啦。”

  我安慰——安慰得近乎于炫耀,“伤口没知觉了。要痛就是从里边炸,像爆炸。”

  她手忙脚乱时大概是不怎么听人说话的,“我是笨蛋螃蟹八只脚,没一只长对地方的。我哥讲的。”

  她说话带很重的川音,但实在是比要麻好听得多了。我只好在我的伤口上重拍了一记,拍得我自己都有点儿变色了,可她又惊叫了一声,于是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啦,我吹嘘着:“痛不怕。我就当它是长日本鬼子身上的。”

我的团长我的团真实历史 我的团长我的团原著(3)

  她开始赞叹:“你真厉害。我给我哥包伤,碰一下他就骂。他要有你厉害日本人早打跑了,我们回四川啦。等他回来我就跟他讲。

  她提到另一个男人时,让我想起自己是如此的衣冠不整,我抓过被脱在一边的裤子盖在腿上,一边挣扎着想下床。

  “你做啥?”

  “找你哥哥。谢谢他扶我进屋。”

  “我抱你进来的。”

  我看了看她,她绝对不是孔武有力的那种人,实际上她小巧得让我站在她面前也觉得自己有点魁梧。我挠着自己的头,很觉得下不来台,“不用费劲的……其实我躺躺就爬起来啦。”

  “你没好重的。”

  那真是加倍的没面子,没面子到我决定放弃这个话题。我赶紧包扎自己还裸着的伤口,好在这样一个没轻重的家伙面前至少穿上裤子。她也凑上来帮手,她的帮手很笨,笨到有点儿莽撞,并且在照我的葫芦画她的瓢时,还不时发出“原来是这样包啊”“你真聪明”诸如此类的赞叹。

  我努力再岔开话题,“你四川人跑到滇边来做什么?”

  “没哪个要来啊。跟我哥乱跑。爸爸妈妈走得早,家乡没人了,我就跟川军团走,我哥到个地方,就在驻地外找地方给我安家。他也是中尉,他连长去年死了,他是正连长。他管好多人。

  我管她夹七缠八地说什么呢,我更关心赶紧把伤口包好,以便穿上我的裤子。她是个年青得让你很想靠近,却又想躲着的女人,我不喜欢和这样一个人靠得太近,还要一边很没面子地没穿裤子。

  “年初我哥打仗去了。他们师有人回来了,可我没看到川军团的人。”

  我尽快地把伤口对付好,哪怕有点儿马虎,我尽可能逃避开往下的话题。

我的团长我的团真实历史 我的团长我的团原著(4)

  “能不能帮我个忙?”

  我停下,手悬在绷带的最后一个结口上。我知道她想做什么。我不想帮她的忙。

  但是我抬起头,和我的一脸阳光,“我是一定要谢谢你的。我当然帮你的忙。”

  她急促地,饱含机心地提出她的要求,那是幼稚的机心,“我等了一年多了。等我哥哥。你能不能帮我找到他?你也是中尉,也管好多人。

  “当然可以。”

  “那我能帮你做什么?”

  我愣了一下,“……啥?”

  那家伙一脸小孩儿家要和别人拉勾言誓的表情,并且说出这样世故的宣言:“现在我们都很穷,不能帮人白做事的。给我了,你就没有了。要换的。

  我只好苦笑,“这么有道理的话……大人告诉你的?”

  她没搭理我的奚落,“所以,要用换的。”

  我很难忍我的刻薄,那玩意儿总像疖子一样冒头,“换什么?你有什么?比如说……磺胺?”

  她立刻开始翻箱倒柜,对着翻出来的几个药瓶,有点儿麻爪儿,“什么是磺胺?”

  我翻了下那几个药瓶就开始嘲笑自己刚起的妄念了,“这倒能治感冒……可我要的是磺胺,强效消炎药。”

  “药铺子没好远,我去看有没有。”

  她真是快让我受不了啦,我说:“不用看啦——”

  但我停住了,因为她开始去翻她放在柜子里的罐子,她从那里边掏出少量的钱,显然是准备为我买药的。罐子里应该还有更多的内容。于是我收声。

  她以为我有些失落,安慰我说:“没关系。没好远的。”

  我低着头,看着自己包得狗挠一样的伤,“嗯,那就麻烦了。”

我的团长我的团真实历史 我的团长我的团原著(5)

  她已经毫不耽搁地打算出去了,生活对她来说是另一种节奏和颜色的,“没药我就拿那个跟你换。”她指给我看放在桌上的一捆红苕粉,带着点儿惭愧,“我只有那个了。”

  我看了一眼就不再看它,“我就算用爬的也帮你找。”我低了头,不想再看因此而泛出的满意笑容,我看着那双轻快地在我视野里挪动的脚踝,当门帘掀动时我又忍不住抬头,“怎么称呼?”

  我正看见一个一半在门帘之外的笑容——我想杀了自己。

  “小醉,小醉姓陈。”

  “最好的最?”

  小醉有些恼火,“喝醉的醉啦!”

  她显然不满意这样的名字,但那都淹没在放下的门帘之外了,我听着她远去,呆呆看着自己的伤口。

  哪家药铺的柜台上都不可能有磺胺,它们在第一时间就被伤兵抢劫殆尽,那些药只会出现在黑市上,伴随一个她绝不会为我出的价钱。而川军团早已全军尽墨,我根本不用爬着去找,要麻就是川军团仅存的残渣。

  我不再发呆,迅速套上了裤子,我打开柜子,把罐子里并不丰盈的半开和纸币倒进自己口袋里,然后挟起那捆红笤粉迅速逃离。我走过院子,院子里竟然有几只鸡在啄食,在饥馑的禅达,这实在是稀罕物,我想连这个也顺它一只,但发现根本不可能追上它们。

  我放弃。我出去,做贼要见好就收。我记住了小醉这个名字。可是那有什么用呢?

  我以一个烂腿人能达到的最大速度逃离现场,逃出这条巷子,碎散的粉条落在我的身后。我发誓,我想死。我只是想能带着完整的两条腿去死。

——节选自《我的团长我的团》

要麻是收容所里唯一的四川兵,川军团的残渣,他跟湖南佬不辣是死党,经常充当河南小兵豆饼的保护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真实历史 我的团长我的团原著(6)

这是我的药,不要脸得来的药。这是我的腿,不想被日本人拿走的腿。

  我吞下了药,喝了水。“我觉得好多了!”我郑重地宣布,于是又迎来一阵支离破碎的掌声。我看着我的狐群狗党们,摇晃着坐下,然后我狠狠抽了自己的耳光,让他们沉默。

  我炫耀,我忏悔,我不知道是在炫耀还是忏悔,“我偷了钱,买了药。我偷了个小姑娘的钱!”

  那群混蛋们的反应是我意料之中的,加倍地鼓掌,跺着脚,夹着“财色兼收啊”“不要脸的”这类吼叫。

  “我本该跟她拍胸脯,告诉她:‘放心,我把你哥找回来。’要麻你别乐得跟个破尿壶似的,她哥是你们川军团的,一个姓陈的连长。我倒是让她放心了,然后,偷光她的钱。

  没有用的,那帮混蛋“好啊好啊”地继续跺着脚和吹口哨,今晚的油腻让他们比哪天都要更有活力,这让我的忏悔完全成为了炫耀,事实上呢——我也不知道。

  我得喊回去才能让他们听到,“要麻!你瓜娃子的认得个姓陈的连长吗?瘦瘦的,挺白净,二十来岁!

  要麻舔了舔仍带着油光的嘴唇,“川军团全死光了撒。我哪认得啥子连长啰。嗳,我认得你个瓜娃子,嗳,你讲的莫不是你自己吧?跟我们咱妹子称哥叫妹的不安好心嘞。”

  又是好啊好啊和跺脚吹口哨。我得尽力才能压倒他们,“我是一个混蛋!”

——节选自《我的团长我的团》

只是后来要麻也牺牲在了缅甸的密林里面,当排头兵时被日本人的子弹一发入魂,

我的团长我的团真实历史 我的团长我的团原著(7)

  我们前边的道上有一小块空地,鸟声自上边的陡坡传来。要麻加倍地抖擞了,对着林子卖弄他刚会的鸟语:“郭郭公,郭公,郭郭公公,公郭公……”

  “八嘎!”我们看着陡坡上的灌木响了一下,露出一个身上缠满了枝叶的人,缠满枝叶的钢盔下露出他那张日本式的惊奇而愤怒的脸,要麻当他是鸟,他可当要麻是哪个混蛋同僚的戏谑

  我们互相瞪视的沉默时间足足有好几秒,然后那名日军掉头想钻回隐蔽他的丛林,他一脚踩滑了,稀里哗啦一滚到底,一直滚到要麻的脚边,连枪都被他摔掉了。

  我们在同一时间清醒了,我把拄在手上的枪上肩,迷龙抬起他手上的机枪,要麻反应是最快的,一挺刺刀扎进那名路遇者的胸口。

  我听着陡坡上再次簌簌的大响,看着枝丛里钢盔的微光,枪响了第一声,我在后边看着要麻的头上腾起一团血雾。他最后的意识是想借仍扎在敌人身上的枪刺保持站立,他试了一秒钟左右,然后直挺挺摔在日军的尸体上。

  我叫喊的声音快把我自己吓着了,“日军!”

  迷龙扑倒,打开脚架,我盲目地开了回击的第一枪,豆饼忙着捡起他卧倒时掉了一地的弹匣,然后火舌几乎是垂直地倾泻下来,浇在我的周围,我要开第二枪的时候发现自己正在后退,那是豆饼和其他几个排头兵在抓着我的脚往后拖,刚被拖开机枪弹就打在我刚才的卧倒位置。

  我们钻进了扎死人的刺棵子里。迷龙连滚带爬回到我们中间,他和我和豆饼比较幸运,扎进了一个多少有点儿遮掩的低洼。

  迷龙愤怒着,因为他至今没放出一枪,“缺德玩意儿!树上也有!”

  我看了一眼趴在日军身上的要麻,可以庆幸,这场遭遇战中的第一枪就把他打死了,他身下的日军在呻吟惨叫,树上的机枪手并不能分清这惨叫来自敌方还是己方,于是机枪的火舌移向了他们,把那两个人又扫了一遍。

  现在惨叫声也停了。

——节选自《我的团长我的团》

要麻死后,死啦死啦他们一行人在缅甸密林里又再次遇到了川军团的士兵,不过那是已经被烧成骨头的四川兵,

我的团长我的团真实历史 我的团长我的团原著(8)

死啦死啦乐着,他现在如果不喊的话,声音就像破风箱,“我有我自己的军队啦。”

  我质疑道:“就算你真拉出一个团来,等回了你说的家,你还是团长?”

  “那也叫做过了。回头我有得吹了。”

  我忽然间热泪盈眶,那不是感动,而是源于路边飘来的青烟,每一个胆敢从这里走过的人都被熏得热泪盈眶:一个家伙在路边的林子里堆了一堆巨大的树枝在烧着并且已经烧完,那些根本还饱含水份的燃料烧出了足够熏死人的青烟和一大堆的黑灰。死啦死啦深一脚浅一脚走向那里时,纵火的家伙正在对着灰堆磕头,然后从灰堆里捡出什么用一块还算干净的布包上。

  死啦死啦问那个家伙:“嗳!干什么呢?报讯通敌啊?”

  纵火的家伙是一口我们来时已经熟悉的云南腔,“我烧我弟弟。”

  我和死啦死啦看着那家伙把我们置若罔闻地放在一边,从灰堆里把熏得漆黑的骨殖捡入他的布包。

  死啦死啦说:“你这烧的,隔三座山日本人就看见我们了。”

  纵火的家伙纠正死啦死啦,“没三座山。日军前锋就跟在我们后边,能咬一口咬一口,我弟弟就被他们咬死的。

  于是死啦死啦挠着头替人计划着:“背不动了?烧了好带回家?跟我们走吧,我们回云南。”

  那家伙没什么反应,他脱光了上身,把那个装满骨殖的包贴肉束上,然后再把衣服穿上,“回四川。这边山风伤人,我弟想回四川——我从小跟我爸来云南跑马帮,我妈跟弟弟在四川,好容易在缅甸刚见着面。

  死啦死啦想了想,问那个家伙:“……要不要宰几个咬你弟弟的家伙?”

——节选自《我的团长我的团》

这位被烧成骨头的四川兵,名叫董剑,烧他的人名叫董刀,是他的哥哥,

我的团长我的团真实历史 我的团长我的团原著(9)

顺利之极,溃军一直的无所作为是我们最好的掩护。日军的斥候从此学会不再出现于我们的视线。

  最后两个日军逃跑,我们想要射击却无法射击,因为那个烧他四川弟弟的云南佬拔出他的砍刀冲上去拦住了我们的射界,我们看着他在狂奔中劈翻一个,第二个跑得赛兔子,但云南佬真是只打雷不松嘴的王八,他几乎追出我们的视野。

  我拿枪瞄着,我枪法还可以,可以把那个一直被云南佬叼着尾的日军干掉。

  死啦死啦拦住我,“别打。别打。我看他能跑多远。”

  于是云南佬一声不吭把第二个砍翻了,然后一溜小跑回我们正在收队的队形——于是我们回归我们的大队。

  我们草草收拾了这里的战场,并打算离开。死啦死啦赶上了那个云南佬儿,他也并不是个喜欢向人表示赞赏的人,但他也从不掩饰好奇,“叫什么名字?”

  那个云南佬儿像我所见的山民一样耐劳,背着三支枪和一把刀也看不出疲劳,“董刀。”

  死啦死啦瞄了眼那家伙背上的刀,有点儿哑然,“那个……那你弟弟懂啥?”

  “董剑。”

  “……砍过很多人?”

  那位就有些赧,“……这是武术啦……没砍过人,第一次砍。”

  面对着一个全无幽默感的人,死啦死啦只好挠头,顺带说些全无意义的话,“回头就要回四川了吧?”

  “嗯哪。”

  “好走。”

  “嗯哪。”

  我很高兴看到死啦死啦被人闷得没话说,而死啦死啦也意识到,则不怀好意地看我,我立刻瘸开了。

  董刀走了很多次也没走了,就跟着我们混。除了洗澡,他都背着他老弟的骨头,几个小时后,我们叫他丧门星。

——节选自《我的团长我的团》

死啦死啦他们过江后,师长虞啸卿把他们重组为川军团,但是很尴尬的,他们这个川军团却连一个活着的四川兵都没有,

我的团长我的团真实历史 我的团长我的团原著(10)

  何书光从怀里掏出一块白布展开,那寒碜得很,不光是白布,而且是块儿被烧糊和打穿了的白布,旗上有墨画的一个无头家伙,笔锋古拙得很,倒像多少个世纪前的壁绘。

  虞啸卿说:“旗是白的,因为本来就是裹尸的寿布。裹战死之躯。可不是拿来给你们投降。川军团出蜀,一个老画师卖了寿棺。捐作军资,在寿布上画了这个,拦路交予川兵。这是刑天,没脑袋的被砍了头的刑天,没了头,还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对天叫战不休,挥干戚不止。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我以为我该把它给你。可我现在有点儿怕,怕把它给你。”

  死啦死啦只好吁口气,兼之挠头。有人会因此激扬,但不会是他和我们。

  但虞啸卿仍把那旗递了过来,“不过老虞信人不疑,虽然共行一道,也可各行一套。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我只希望你对得起这块寿布。

  死啦死啦便接了过来,我看他是必须说些马革裹尸一类的话了,那家伙眼睛乱转地想着词,即算是他也有些难堪。

  陈主任忽然开口。“壮哉。听着虞师座说这旗的由来,真是叫这山里江边的寒气也一驱而散了。”

  我们只好大眼小眼地瞪着他,包括虞啸卿在内,搞不清他既然不讲话,这当儿又要讲什么话。

  陈主任接着说:“我还记得一典。川军团团长当时接过此旗,说了句叫山河也要激荡的感言。他说只要还有一个川娃子在,此旗就在,川军团就与世同存。差不多这个意思吧。

  虞啸卿嗯了一声,他还真不是个玩阴的人。对着这样花招便有些莫明其妙。

  陈主任便看着我们这些泥水地里站着的,我可以说他是一个拙劣的阴谋家,因为他满脸都是阴谋。

  “请川娃子出来接旗。”他说。

  我们愣了,他不怀好意,这谁都看得出来,可我们面面相觑了一会儿才想起来,现在这二十三个活着的人里边并没有一个四川人。

  陈主任便又重复或者说强调了一遍:“请川兵出来接川军团的旗。”

  对阴谋并不敏感的虞啸卿同样在发愣,直到唐基在他耳边耳语。

  听完耳语后,虞啸卿说:“这有必要吗?因为一个团长激动过头说了句浑话,川军团还要就此解散不成?”

  陈主任反驳道:“怎么是浑话?这位团长力战殉国,尸骨无还,这是仁人志士的遗愿,怎么是浑话?

  虞啸卿坚定地说:“他该死。要知道他一句话被人拿来拆散他的团,活的也能被气死。”

  唐基只好把背在身后的手敲打虞啸卿。陈主任倒也不太敢惹虞啸卿,因为那家伙看起来随时动得手,惹我们他是绰绰尚有余。

我的团长我的团真实历史 我的团长我的团原著(11)

  所以他选择再问我们,“这里没有四川人吗?”

  从我们的沉默中跑出个浓郁的云南腔来,“有的啦。”

  陈主任眼睛都瞪圆了,“谁呀?谁呀?站出来!”

  于是丧门星站了出来,很有涵养或者说死样活气的样子,“有四川人啦。”

  “这……这算什么?说云南话的四川人?……怎么说?那话怎么说?贵州驴子学马叫。”陈主任说。

  丧门星辩解:“我没说我是四川人啦。”

  “那谁是?请出来。从你们二十三个里面请出来。我知道你们没有一个四川人!”陈主任很有胜算地说。

  唐基和虞啸卿交换了一个眼神。死啦死啦瞧着地面的眼睛也似有所悟。我瞧着陈主任的眼神要偷乐。

  一个在八仙桌边养着的人,一个审人都审得要打瞌睡的人,到了泥泞里就显得太笨。

  他一定专门调看了我们的卷宗,而且自己都知道这并不能阻止川军团的重组,他只是对和他不一样的人满心憎恶,给这些人添堵是他毕生的事业。

  虞啸卿便冲着丧门星嚷,而一脸表情是帮,“要说清楚。哪个是四川人。我的人不会胡搅蛮缠。”

  于是丧门星就开始脱衣服。恭恭敬敬脱到赤裸了上身,与他一直背着的骨殖包同在。我们之外的人就很诧然,陈主任的脸子就更难看,他当这是嘲弄和调侃。

  偏丧门星就一脸虔诚的神色,他是个从不擅调侃的人,“我弟弟,四川人,就是川军团的。从缅甸回来掉队,死在路上了。我背着他进了这个团,打完仗,我送他回家。”为了清楚他还要补一句,“我弟弟叫董剑。有名册可以去查。”

  唐基吩咐道:“有名册。张立宪,去查。”

  虞啸卿说:“壮哉。听说了这由来,真叫这山里江边的寒气也一驱而散了。”

  唐基只好又捅虞啸卿一下。

  “张立宪快去查。大家在这淋雨,等着。”虞啸卿催促着。

  唐基只好再捅虞啸卿一下,然后说:“陈主任,这里寒气重得很。大家都戎马劳顿,还查吗?”

  陈主任总算有个台阶可以下,“不用啦,不用啦。”

  虞啸卿追问道:“真不查啦?”

  唐基只好还捅虞啸卿一下,“陈主任请上车吧,今天实在是辛苦啦。”

  “还好还好。”陈主任说。

  他撤得比我们撤得还快,呼啦啦一片雨伞立刻就连人带伞塞进车里了。而虞啸卿看了一眼那边,看了一眼我们,忽然显得有点儿意兴阑珊,“物资,清单,人员,名册,全都进账。就这些了。看你做得如何吧,再补。你不用太给我长脸,我已经很得罪人了。”

  唐基嘱咐:“任重而道远。”

  “是。”死啦死啦应道。

  张立宪在旁边把几本册子和着那块寿布全杵到死啦死啦手上,然后虞啸卿一帮人也呼啦啦都撤,这个结束实在比开始还要来得潦草。虞啸卿唯一停顿下来一下是因为看见丧门星还捧着骨殖包站在泥水里,于是半转了身子给骨殖包敬了个礼,他的追随者们跟着敬礼——但所有的礼义在这抬手之间也都尽了。

——节选自《我的团长我的团》

事实上在抗战时期,不光四川的军人不负国,四川的老百姓也同样不负国,四川为整个抗日战线提供了重要的后勤力量,

我的团长我的团真实历史 我的团长我的团原著(12)

八年抗战,回川者寥寥。

八年抗战岁月漫漫,整个中国的钱粮支撑,就主要靠“陪都”所在地的四川这个“大后方”来负担了。抗战最困难时期,估计四川负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0%以上。以八年抗战总计,国家支出14640亿元(法币),四川就负担了约4400亿元。四川出粮也最多,仅1941年至1945年,四川共征收稻谷8228.6万市石,占全国征收稻谷总量的38.75%、稻麦总量的31.63%。

这么多粮食,是四川百姓勒紧裤腰带奉献出来的!1941年四川省田赋管理处长甘绩镛行经南、潼道上,在一处茅草房前歇脚休憩,问一个老农民:“今年收成和生活情形咋样?”老农回答说:“老天爷不作美,我们经常以苕藤菜叶和杂粮充饥。” 甘绩镛又问:“粮食不够,还给国家纳粮吗?”老农民说:“我应缴的粮食都缴了,左邻右舍都是这样的!” 甘绩镛问:“你们自己都填不饱肚子,还有啥余粮缴公呢?”老农慨然说:“军队去前方打仗,没粮食就吃不饱,就是有条命也不能拼啊……只要能打胜仗,赶走日本鬼子,能过太平日子,我们老百姓暂时吃苕藤树叶,也有想头,比起日本人来抢我们好多了!”还有一个农妇,儿子出川抗战,她孤身一人无余粮交公,把陪伴自己的一只猫儿卖了买粮交公,说:“我儿子爱国,我也要爱国啊!” 战时粮食奇缺,全川物价暴涨。成都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一月之内米价上涨3倍以上,粮、糖、盐、火柴等,都曾限量供应。几千万四川普通民众都挣扎在饥寒线上。

万般困苦艰难的情况下,四川百姓们仍加紧耕种、生产,支援前方。抗战军队的军火枪械,穿的军衣等,当时主要是靠待遇菲薄的四川工人日以继夜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川江上赤裸上身的航运船工,吼着悲壮的川江号子、积极运输部队、军粮、难民和军需、民用物资……

到抗战中后期,国家财政困难万分,军费紧张,全川又掀起了献金高潮。1944年春,国民政府军委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将军到川中各地劝导节约献金,进一步推动了献金运动。这年1月17日,“成都市各界民众献金救国大会”在少城公园内行。从张群、余中英(市长)等官员,到市民、商人、教师、静环等川剧艺人……无不踊跃捐献。最催人泪下的情景出现了:只见一长串衣不蔽体、瞎眼跛脚的乞丐,一个挽一个踉踉跄跄把乞讨来的全部铜元、镍币,叮叮当当放进“救国献金柜”里,然后蹒跚下台……全场哭声顿起,争先恐后地掀起又一轮献金高潮!

据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发表的不完全统计,抗战中四川各地献金总额为5亿多元。这些钱,是四川人民一滴一滴地挤出来的血!这笔巨款,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1940年9月后,重庆正式定为中国战时的首都(陪都),成为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日本人深知“中国大后方”四川的重要,对四川的轰炸前后持续了6年多时间,四川老百姓承受了巨大灾难。据统计,日本对四川的轰炸共有26000余人被炸伤,22500余人被炸死,财产损失难以统计……

——节选自《百度百科——川人从未负国》

即使在建国之后的两次战争中,川人不负国依然没有成为空话,四川人依然前赴后继地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

我的团长我的团真实历史 我的团长我的团原著(13)

在新中国建国后,我国经历了两次邻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即对印、对越自卫反击战

作为与印度、越南接壤的西南地区中心城市,成都的军分区第一个承担了派兵作战的任务。小时候每到清明,我和同学都会在学校组织下去县里的烈士陵园扫墓,在碑文上,我看到了我们县大量在这两次作战中阵亡的烈士名单。据后来认识的一个越战老兵告诉我,在这两次战争中,四川几乎每个县都阵亡了上百人(当时重庆还未划出,四川约有220个县)。

——节选自《百度百科——川人从未负国》

我的团长我的团真实历史 我的团长我的团原著(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