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因为我们是人类,所以才喜欢仰望星空。正因为我们是人类,所以天生就想征服头上的那片星空。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进入预定轨道,我国终于成为了继苏/俄后第二个在浩瀚太空自主建立空间站的国家。而回望历史,20年前的3月23日,有一艘巨大的人类空间站从太空坠落,庞大的身躯在大气层中破碎,如同它的缔造者苏联一样支离破碎,淹没于历史。而这艘巨大的空间站,就是人类航空航天史上极为宝贵的财富和永远的里程碑——“和平”号空间站。

飞向太空

苏联有着领先的航空航天技术实力,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苏联早已经发射了7艘“礼炮”号空间站,然而“礼炮”号空间站依然有着自身规模小、有效载荷低、设备分布不合理、维修困难的缺点。加之上世纪80年代正是冷战对抗巅峰,在航空航天领域登峰造极的苏联,出于冷战对抗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开始谋划建造“和平”号空间站。

“和平”号是世界上第一个长久性空间站。采取搭积木方式,在轨多模块组装,站上长期有人工作。它也是苏联的第3代空间站。空间站主体舱段结构总长13.13米,最大直径4.2米,总重20.4吨。轨道倾角为516度,轨道高度300~400千米。自发射后除3次短期无人外,站上一直有航天员生活和工作。俄罗斯宇航员波利亚科夫就在这里创造了单人连续飞行438天的最高纪录。

和平号有用么(历史的今天再见了)(1)

1986年2月20日,“和平”号核心舱发射升空,其主要作用是提供基本的服务、航天员居住、生保、电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在3月13日,苏联宇航员基齐姆和索洛维耶夫驾驶着联盟飞船跟核心舱对接,开始了对核心舱的监察工作。而在1987年,又有两名苏联宇航员进入核心舱,同年,苏联也开始发射“和平”号的实验舱——量子1号。由此正式进入“和平”号拓展建造阶段。

苏联组装建造时期

采用搭积木的拓展方式,使得“和平”号具备了极高的可扩展性。解决了“礼炮”系列的明显缺点。“和平”号核心舱共有6个对接口,且可同时与多个舱段对接。然而,自1981年开始,苏联经济持续受到打击,步入持续性衰退,国力逐步下降,这也为“和平”号的建设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事实也如此,直到1990年,苏联只为“和平”号核心舱增加了3个对接舱:即1987年与核心舱对接的量子-1(载有望远镜和姿态控制及生命保障设备)、1989年对接的量子-2(载有用于舱外活动的气闸舱、2个太阳电池翼、科学和生命保障设备等)、1990年对接的晶体舱(载有2个太阳电池翼、科学技术设备和一个特别的对接装置,它可与美国航天飞机对接)。随着1991年苏联的突然解体,整个东欧发生惊天的地缘政治灾难,翱翔在太空的“和平”号亲眼看着自己的祖国母亲寿寝正终,只留下无声的悲哀和无尽的怀念。在苏联废墟上存活下来的俄罗斯人,成为了这个 “太空弃儿”的“新妈妈”。

和平号有用么(历史的今天再见了)(2)

俄罗斯组装建造时期

1991年到2000年,是俄罗斯经济崩溃时期,俄罗斯国力和大国地位严重衰落,科技人才流失,科技力量降低,但俄国人依然明白“和平”号的重要性,某种程度上,“和平”号振奋着俄罗斯国人,并帮助俄罗斯恢复大国地位。同时,俄罗斯的航空航天实力依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俄罗斯竭尽全力维持“和平”号空间站运作。自1995年起发射了3个舱线后与和平号对接, 1995年发射的光谱号(载有太阳电池翼和科学设备)和一个对接舱(停靠在晶体号特别对接口上,用于与航天飞机对接),1996年发射最后一个舱体--自然号(载有对地观测和微重力研究设备)。自此,和平号在轨组装完毕。从1976年开始计划建造,到1996年最后一个舱体组装完毕,前苏联和俄罗斯花费了整整20年时间!完成组装的“和平”号空间站全长87米,重达123吨(如与航天飞机对接则达223吨),有效容积470立方米。

和平号有用么(历史的今天再见了)(3)

国际合作的艰难时期

“和平”号的俄语名字,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为“和平”,另外一个意思为“世界”。新生的俄罗斯正值经济崩溃时期,叶利钦亲西方的做法,使得“休克疗法”在俄罗斯运用,而“休克疗法”的使用几乎要让俄罗斯“休克”。杂乱无章的经济改革,国库空虚的中央财政,使得俄罗斯不得不大大削减航空航天开支。而花费高昂的“和平”号首当其冲。万般无奈下,俄罗斯只能去寻求国际合作,以此减低花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多国,先后开始了和俄罗斯的国际合作。而“和平”号也成为了“世界”号,正好符合其俄语名字的另外一层意思。

1993年,美国看到了机会。由于航空航天竞争已经落后对手,美国拉拢俄罗斯进入了由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当时正值俄罗斯亲西方之时,为了缓解自身经济困难以及加入西方怀抱,俄罗斯决定加入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这却加大了“和平”号的生存困境。而美国提出了与俄罗斯共同运行“和平”号的建议。1995年到1999年,美国派出航天飞机跟“和平”号对接,名义上是和俄罗斯进行国际空间站合作,实际上,美国也由此掌握了太空站运行和太空长期生存的技术。曾经的敌人登上了“和平”号,此时的“和平”号会想起苏联母亲在美苏争霸的高傲和自信,因为当年的“和平”号的出现正是对美国的回击。

和平号有用么(历史的今天再见了)(4)

1995年2月6日发现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在太空交会,两航天器相距仅113米。同年6月29日,和平号空间站与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轨首次对接成功,美俄航天员在太空相逢,联合飞行了5天。美国女航天员露西德1996年3月22日在航天飞机第3次与和平号对接后进入空间站,到1996年1999年1月26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宇航员与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的宇航员聚集在“和平号”空间站舱内合影。9月26日才返回地面,在太空度过了188天,创造了妇女太空飞行新记录。在这项合作中,航天飞机与和平号共进行了9次对接。

先后有12个国家的100多位宇航员登上“和平”号,国外宇航员占62名。毫不客气地说,“和平”号国际合作,为一些国家的太空宇航技术发展提供了极大的舞台。

顽强的生存抗争

和平号空间站原设计仅仅寿命5年,到1999年,它已在轨工作了12年之久。除俄罗斯的航天员外,还接待了其他国家和组织的航天员,他们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和平”号一直和寿命做抗争,但是俄罗斯经济困难和国力衰落,加之空间站设备老化严重,“和平”号也已经开始步入生涯末期。国际合作的频繁,加之美国并不关心“和平”号的生存问题,而俄罗斯参与国际空间站合作又使得有限资金两头分流,使得“和平”号逐渐难以为继,最终,这个人类航天历史上最璀璨的明珠,逐渐成为了弃儿。

和平号有用么(历史的今天再见了)(5)

1997年,是一个极为重要年份。这一年,“和平”号自动对接系统出现故障,航天员采用手动方式与和平号对接。之后和平号上的两台基本电解生氧装置连续出现故障,站上的3名航天员改为使用高氯酸锂装置来生产氧。航天员拉佐特金在量子1号舱内制氧时,制氧设备突然破裂,引起火灾,明火燃烧了90秒,烟雾弥漫到整个空间站,航天员们都带上了防毒面具,浓烟持续了5-7分钟。而6月25日,俄航天员齐布利耶夫用遥控方式引导飞船与和平号对接时,飞船与和平号光谱舱发生了碰撞事故,把舱体靠近散热器处撞了一个300平方毫米的孔,并使两块太阳能帆板偏转了角度,造成空间站电力减少一半。7月18日,和平号上的一航天员意外地损坏了和平号上的制导系统,致使太阳帆板偏离太阳,再次造成断电事故。为此,地面人员决定停止此次的出舱修复光谱舱的工作,这项工作改由下一批航天员完成。8月5日,和平号空间站上的一台供氧电子系统又发生故障。和平号上共有两个供氧电子系统,其中的一个早已因电能不够而关闭。

和平号有用么(历史的今天再见了)(6)

而“和平”号空间站和“进步”号的碰撞,更是导致中央计算机失控。一系列事故,使得“和平”号受损严重,要修复它,俄罗斯却没有钱!至此,从1999年8月28日起,和平号进入无人自动飞行状态,正式停用。此时的“和平”号真正成为了“太空弃儿”。

挽救“和平”号

随着“和平”号空间站的停用,围绕着“和平”号的去留,俄罗斯国内有着激烈的争辩。美国并不关心“和平”号空间站的生死存亡,它更多在乎的是自己的国际空间站合作项目。作为苏联航空航天的科技结晶,同时也是人类航空航天发展的一个时代缩影,“和平”号承载着俄罗斯国人的大国梦,是俄罗斯国人的尊严所在。能决定“和平”号去留的,只剩下俄罗斯自己。

美苏冷战虽然结束,但是美俄对抗并没有消失。此时的俄罗斯即想投入西方怀抱,又极为警惕西方的阴谋,而“和平”号空间站则是当时美俄对抗中,俄罗斯手里一个重要王牌。因此,俄罗斯国内掀起围绕“和平”号坠毁决定的政治问题,这实际上,已经将“和平”号的坠毁演变为爱国与否的问题。现实是无情的,1999年的俄罗斯,实在无力再维持“和平”号运作。

1998年,俄罗斯时任切尔诺梅尔金政府,在经历内心挣扎和层层思考后,在一片俄罗斯人民的唾骂声中,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决定销毁“和平”号的第一次决定!这一决定,做得太艰难,俄罗斯犹如失去了自己的妻子一般那样沉痛。

“和平”号最后一批宇航员之一的卡莱里说:“倘若能让我们作主,我们这些从事太空工业的人一定会尽一切所能拯救太空站,然而没有钱我们也就束手无策”。而俄罗斯《总结》周刊的封面标题干脆变成:“和平”号的坠毁象征苏联时代迈向宇宙的梦想破灭”。毫无疑问,“和平”号是俄罗斯尊严的象征。

1999年,俄罗斯已经停止了“和平”号的运行资金。但俄罗斯国内的强硬派依然在展开保卫“和平”号的浪潮。2000年,俄罗斯航天能源部部长谢苗诺夫和外国投资者合作创立“和平号公司”,想尽办法筹集资金挽救“和平”号,但依然毫无所获。

和平号有用么(历史的今天再见了)(7)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努力也在不断进行。俄罗斯电视台组织俄罗斯航天界高级领导人、宇航员、科学家等进行座谈,主张保留“和平”号的宇航员和科学家提出了种种保留方案。俄罗斯共产党领导人久加诺夫还公开致信普京,认为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存在使得俄罗斯必须保留“和平”号。200多位科学家和宇航员也到莫斯科市政大厅前抗议示威,而当“和平”号15周年生日之际,100多位科学家和宇航员来到俄罗斯航空航天局抗议时,俄罗斯航空航天局却无人出来应答。

保卫“和平”号的行动也持续到了俄罗斯议会。曾有两位宇航员议员发起倡议保留“和平”号,但这些努力,最终都无疾而终。俄罗斯不仅经济崩溃了,还需要偿还大量外债,根本无力继续维持空间站运作了。无可奈何花落去!属于“和平”号的时代,属于苏联的时代,结束了!

再见!再也不见!“和平”号

保留“和平”号的努力,一直持续到坠毁那一刻!2000年12月30日,俄罗斯政府作出最后的痛心决定,发出了坠毁“和平”号的法令。终于,“和平”号走到了生命尽头,它静静在太空中飞行了许久,等待了许久,思考了许久,年迈的身躯已经无法继续正常工作,终于要和伟大的祖国,和这片被自己征服的星海说再见了!

和平号有用么(历史的今天再见了)(8)

2001年1月25日,“进步”M-43号货运飞船从尾端与“和平”号空间站脱离,并于1月29日重返大气层自毁。3月23日,浩瀚的太空中,一个巨大的身躯从太空向地球坠落,“和平”号带着对苏联母亲的无比怀念和无比的骄傲,冲入地球大气层,并开始燃烧和解体,最终未燃烧殆尽的残骸落入了南太平洋,至此,“和平”号完成坠毁。

和平号有用么(历史的今天再见了)(9)

终于,“和平”号走完了其15年在轨坎坷路程,它留下了无数成就,带着苏联时代的骄傲和辉煌,带着全俄罗斯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惋惜,从地球消失。“和平”号完成了24个国际科研计划,进行1700多项共16500个科学实验,研制产生了600项可供日后工业应用的新技术,其辉煌是航空航天历史上的丰碑,是苏联和俄罗斯历史的骄傲。

今日,再无“和平”号。如今的俄罗斯还在持续恢复,艰难前行。寻求务实的普京和俄罗斯,当有待一日,国力恢复,我们仍有机会看见带着闪耀红五星的空间站在太空中翱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