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州藩,即今天山口县。是日本江户时代西国有名的强藩,也是人类历史上重大改革之一—明治维新的主要力量。为什么这个边陲的藩能够爆发这么强大的力量,一切都要从一位在日本家喻户晓的人—毛利元就。

毛利元就是日本战国时代雄踞中州地区的大名,毛利氏仅在元就一代的治下,就成功地从安艺国的一个小豪族跻身为统治十国的西日本第一大势力,领国石高超过120万石,人称“西国第一智将”。年轻时候的毛利元就在“严岛合战”中一举击败大内家权臣陶晴贤。继而攻灭尼子氏,威震关西,并一度染指北九州。一举奠定安艺毛利氏的西国霸主地位,而作为毛利家霸业开创者的毛利元就,也被日本民众视为“战国谋神”而久久传颂。可以说,长州藩起步于这个传奇的男人,是他给毛利家的强盛打下了基础。不过信长死后与丰臣秀吉妥协,参加执政,为五大老之一。关原之战时为西军总大将,战败后被德川减封,领有周防、长门两国29.9万石(检地后为36.9万石)。作为外样大名,长州藩面临财政紧缺是常有发生的事情,甚至把年供外的杂税小物成,楮木、盐田等都算入村高,以增加石高,同时实现国产品专卖制,以补充财政之不足。自1682年(天和2年)以来,屡次发布《节俭令》,削减藩士的知行,增收年贡,但并未解决财政的亏空。到此,长洲藩与强藩还是丝毫不搭边的。

1831年(天宝2年)以濑户内海沿岸为中心,终于爆发了反对专卖制度的大暴动,以此为契机,以村田清风为首的改革派上台,计划紧缩财政开支,重建乡村的统治。紧接着,周布政之助等从当时围绕开港问题的中央政局和海防需要出发,采取富国强兵和重商主义的政策,这个措施为长洲藩迈向富国强兵的道路走出了关键一步,并且培养了很多人才,如:吉田松阴,木户孝允,高杉晋作,久坂玄瑞等。在1853年佩里黑船来航后,长州藩很快成为尊王攘夷派的据点。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1)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2)

长洲藩的位置

在长洲藩军事改革的过程中,一个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或者说,没有高杉晋作的高瞻远瞩,就没有戊辰战争的成功和日本军事近代化的成功。1857年(安政4年),他拜松下村塾的吉田松阴为师,与久坂玄瑞并称松门双璧,加吉田稔磨为松门三秀,加入江九一为松门四天王,后成为明伦馆的塾头,并当了藩主之子的身边武士小官参与藩政。吉田松阴的顽强探索精神和对幕府腐朽政治的猛烈攻击,以及学以致用的主张和教育平等的思想,对晋作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经吉田松阴介绍与佐久间象山知交。1859年,吉田松阴死于“安政大狱”,这件事更加深了他对幕府政治的痛恨。1858年,晋作到江户幕府学校昌平潢去深造。他在写给长州藩家老益田弹正的信中阐述了富国强兵的主张,指出“富国之本在于节俭”,“富国之末在于国产”,“强兵之本在于统一人心”,“强兵之末在于使两州(周防和长门)之人学习洋术”。松阴对此赞叹到:“呜呼,此诚我国之文章。”意识到了学习西方军事思想的重要性,这是改革的开始。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3)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4)

高杉晋作在后世的艺术形象和本人照片

1860年开始,高杉进入军舰教授所学习航海术。不久,他又到东北地方去游学,先后会见了会泽安,加藤有邻,佐久间象山和横井小楠。在旅行中,他开阔了眼界,特别是欣赏佐久间象山批判幕府、倡导开国的主张,并吸收了横井小楠鼓吹开国,富国强兵的思想。他开始批判旧学(儒学与国学),提倡实学,热情地学习和传播洋学,开始迈上了向西方资产阶级文明学习的道路。从东北地方游学回藩后,晋作担任了明伦馆都讲(学官)。1861年,藩世子提升他为江户藩邸的小姓役(侍从)。1861年,藩主允许晋作到海外视察,并于次年派往中国。2月,当幕府为前往上海进行贸易而派出“千岁丸”时,他便同萨摩藩的五代友厚和佐贺藩的中牟仓之助一起随船前往。当船路过长崎时,他考虑“长崎互市之策”,认为“如能与美、法、英诸夷对话,则将大有裨益”。6月初,“千岁丸”驶抵上海,当时太平天国革命正处于高潮中。晋作在上海逗留的两个月里,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观察中国形势。由于中国已经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英国殖民者在上海飞扬跋扈,根据他的长期观察,他指出:“上海之势可谓大英属国矣”,“次决非隔岸之火……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态?险矣哉!”这些经历极大刺激了他,高杉决定要大干一番,富国强兵之路刻不容缓。

有趣的是,逗留期间,五代友厚对晋作说:“尽管太平军有超人之勇,但在少数英法军队面前遭到惨败,今后是新式大炮和军舰的时代。”晋作深以为是,并邀友厚一起去观看新式大炮。他认为:清政府之所以衰败,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即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空渡岁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

该年8月,晋作一回到长崎,就自作主张匆忙代表本藩与荷兰商人草签了购买军舰的协定,这不仅为藩里拒绝,还被传为一时笑柄。9月,他在京都向正为斡旋公武合体而进京的藩主叙述了中国的形势,然后就前往江户,在勤学院中就任御用挂(负责官员)。不久高杉晋作参加了席卷全国的攘夷运动。在经历了禁门之变和下关战争(四国军舰炮击下关事件)中,长洲藩的弱点不断暴露,藩军依然使用着火绳枪和弓箭,远不是列强和已经军事改革的萨摩藩的对手。虽然在此前,意识到仅凭武士不足以组成近代化军队,成立了各阶层组成的奇兵队,但是奇兵队依然还是属于辅助部队的行列,且在下关战争中损失惨重。经历这一系列失败,长州藩深刻认识到自身军事实力与西方列强的差距,于是按照高杉晋作的提议,着手组建新军。

终结战国乱世的德川幕府统治之下,为了维持封建的身份制度,开了大大的倒车。其军役制度几乎倒退回了源平时代了。所以部队的战斗准备与训练都十分拉跨,特别是武士身份的固化,和城市生活的腐朽。武士团本身并不适应近代战争,反而成为军改的阻力。因此,要建设一只适应枪炮作战的近代军队,首先必须直面军改与封建制度本身结构相冲突的矛盾。这注定了奇兵队要成为一支与众不同的军队。新军的编制及训练被认为受到了高杉的恩师吉田松阴所著《西洋步兵论》的强烈影响。奇兵队设立之初的目的主要是抵御外国军舰,指挥所设在白石正一郎的宅邸,后转移至赤间神宫。1864年(元治元年),奇兵队开始全面按照西洋军事方式进行操练,长洲藩军事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个大步。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5)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6)

穿着西式制服和使用新式来福枪的奇兵队

奇兵队的组建虽然大体上摒除了门阀观念,但仍通过袖印等方式对队员的“阶级成分”加以区别。队员定期从藩厅领取粮饷,日常起居训练也有专门的队舍,因此,奇兵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兵组织,俨然长州藩的正规部队。其以总督为顶点,下设枪队、炮队,高度组织化。缔造者高杉认为,长期的和平导致了武士的堕落,相比之下,这些出身卑微但迫切渴望出人头地的平民更加具有战斗力。在编制上,奇兵队分为数个小队,小队再分为数个伍,伍设置伍长,小队设置队长,押伍,队总部设置总管,军监以及诸差引方,书记,训练官,会计员,器械员,斥候等近代军队编制。队员的薪水有2级或者3级的差别,没有太大的差距。奇兵队的战术训练、武器装备全部西化,战果卓著。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7)

此外,不排斥贱民阶层也是其特点之一。奇兵队成立之初,长州藩曾专门设立过面向贱民阶层的屠勇队,与奇兵队区别对待。但屠勇队最终与奇兵队合并,而且以此为契机,长州藩领导人开始果断的废除等级制度,远见卓识。废除的结果,使贱民阶层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明治维新以后,《(身份)解放令》刚一面世,便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巨大反感,各地相继发生袭击贱民的骚乱事件。但旧长州藩内相安无事。上面说到底总管,队长等职务,在形式上虽然由藩直接任命,但基本上是由各部队自行选举出来的。各个部队不仅在编制和构成上有了较大变化,在战术上也比传统的武士军队有了长足的进步,元治元年(1864),克诺卜的战术书从荷兰语被翻译成了日文,这本书在吸取拿破仑战争的教训你基础上阐述了战术的重大变化的德系兵书,这本书也受到了克劳塞维茨的影响。让长州藩在长州征伐中显示出奇兵队的超强作战能力。

1865年初,以木户孝允为首的改革派击败了对幕府恭顺的藩内保守派,取得了藩内实权,并确立了武装倒幕的政策。这一年主要任务是重建军事制度,在大村益次郎改革中全面废除了藩国传统的封建军事制度,将其改编为“枪队”;变卖原本的武士军备——火绳枪,甲胄,购入新式来复枪,进行了彻底的改革。1866年,将军后见职一桥庆喜讨伐长州,称第二次征长。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8)

最开始的奇兵队编制

1864年12月至1865年(庆应元年)1月,长州藩倒幕派高杉晋作等举兵夺回藩政权,实行武装割据准备倒幕。1865年4月幕府任命德川茂德为征长先锋总督,准备第二次“征长”。9月朝廷同意幕府此举。但朝廷公卿与各藩大多表示反对,特别是萨摩藩随同长州藩拒绝出兵。1866年1月,幕府提出处分长州藩决定,削减十万石领地,命令藩主隐居。长州藩拒绝。6月初,继任征长先锋总督的德川茂承等率兵分抵广岛、小仓,包围长州藩。6月7日,战争开始。长州藩奇兵队和诸队英勇作战,取得胜利,后攻陷小仓城。同时,幕府后方动摇,大坂、江户等地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城市暴动。7月20日在大坂督战的十四代将军家茂病死。继任将军德川庆喜派胜海舟与长州藩广泽真臣等协商休战。9月征长军撤退。12月25日孝明天皇死。1867年(庆应三年)1月将军庆喜以天皇死去为由宣布退兵。此为第二次征长战争。第二次征伐长州失败后,幕府在武力的败亡,让西南各强藩看到了幕府的脆弱,从此他们走上了武装倒幕的道路。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9)

14代将军德川家茂

其实幕府从文久元年(1861)以来,幕府已经完全下定决心要建设近代军队,于是乎建设“步骑炮”的三兵制开始提上日程。文久二年,《近卫常备军创建程序》由诸老中提出,在陆军奉行的领导下开始建设。但这个东西他并不是废除掉传统的旗本御家人俸禄的军役制度。而是仍然保留,而且是作为原则保留。在这样的框架之中,通过征集军税建设三兵制,不仅在财政上,而且在军官的素质上也是极其困难的工作,最终三兵制停留于纸面之上,没有取得实际的效果。在第二次长州征讨当中长州之胜幕府之败几乎完全是这种新旧军制的差距——幕府一方的主力是基于传统的军役制度,乏力的武士团和之前提到的三兵共同组件的混成部队根本不是奇兵队的对手,这里不是否定幕府的三兵制度,幕府建立的三兵在长州征讨当中只是没有发挥出全部作用。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10)

末代将军德川庆喜

在《丙寅连城漫笔》中记载:“防长匪徒确实熟悉西洋战法,在山坡险阻处的进退实在是熟练的不像普通人,非常之强。然而攻击一方的各藩仍然是采用旧的军法,尤其以火绳枪相向,这有利于匪徒,对攻击一方不利,总需要以官军步兵队弥补各藩攻击的弱处。”鉴于此,长州征讨的败退,让幕府也下定了决心进行真正的军事改革。庆应三年,在法国人的指导下,幕府直接从市民,农民中招募佣兵,取代旗本御家人的兵赋,将旗本领地的一半收入作为军役上交用于扩充军备。另外建立了全新的雇佣军取代了由幕府世袭的家臣以及旗本组成的武士团。其目的是建立一直专制主义的雇佣军,但无论如何努力,此时的幕府已经日暮西山,难挽颓势。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11)

幕府新式陆军(由法国人主导训练,装备法国军械)

但无论如何,幕府与各藩的军制改革,最多也只是专制主义雇佣军的形态。因为没有农民的解放,就无法建立真正的近代化国民军,而幕府由于其自身制度问题,积重难返,做不到牺牲武士家臣团来换取新军的建立。关顺也先生的《藩政改革与明治维新》一书中提到:“奇兵队与游击队等各部队中不仅有下级武士,还有应征入伍的农民和商人其意义是在藩面对危机时作为‘不得已而为之的应急之策’吸收农商力量,并且将其从农商阶级中分离出来。这些新军相较于传统武士军队来说,具有后者难以想象的民主要素。好比奇兵队,大丝年夫《幕末兵制改革史》中提到“奇兵队是各部队的先驱,其创始人高杉晋作的申请书,其以‘不论陪臣兵卒藩士同样相交,专以崇尚力量’作为编成的方针,不拘泥于封建身份秩序。”

到1868年,长州藩除了奇兵队,其他新式军队也建立起来,一些部队甚至直接使用“奇兵队”的番号。依靠萨长同盟,进口了大量新式步枪,如法国米涅式线膛枪、M恩菲尔德步枪,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在戊辰战争中作为长州藩兵,即新政府军一部分,英勇奋战,最终取得了战争胜利,开启了明治维新,也开启了日本陆军近代化。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12)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组织形式上近代化已经开始,但是军械大都需要进口,只有佐贺藩和萨摩藩自产了部分火炮。特别是1866年后,随着幕府与西南强藩政权的权力斗争不断激烈,武器的进口,尤其是步枪和军舰的进口,占据了日本外贸进口的主要位置,戊辰战争前后,步枪进口量飞速增加,庆应元年,在长崎,进口了价值16万美元的2万多支各式步枪。到了庆应三年,激增到98万美元的六万多支。同年在横滨也开始了军火贸易,规模远超长崎,到了明治元年,兵库和大坂两地也开始了小规模的军火贸易。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13)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14)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15)

新政府军军备

在江户幕府时代,参军是武士的特权。而在倒幕战争时期,倒幕诸藩为扩充军力首先宣传了未来的社会将不是武士的社会的论调,要用西方伦理道德取代传统的武士道和儒学,用西方军事理论代替传统的兵学,甚至一度有人主张全面西化。煽动民众对幕府的不满情绪,首创将平民、商人、手工业者招入军队,推翻了代表着武士社会和武士阶级的德川幕府推翻,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明治新政府。随后又将“四民平等”、“人人皆可参军”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取消了武士阶级的特权,否定了武士阶级,从根本上取代武家政权成为了国家的统治者。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16)

1867年,高杉晋作去世,山县有朋成为长州藩军的关键人物。明治维新后,他赴欧洲英、法、德等国考察军事。归国后历任兵部少辅、大辅、陆军大辅、陆军卿、参军、参谋本部长、内务大臣、农商大臣。直至成为军界第一无二的实力人物。他长期致力于日本近代陆军的建设与改造。1878年发表《告诫军人书》,强调勇敢、忠诚和服从天皇的旧有美德,反对民主和自由主义倾向。他是《征兵令》的倡导者和制定者,他主持进行的变镇台为师团制,整顿陆军教育机构,创立军医处,为近代陆军的建立打下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逐步把日军建设成一支近代资产阶级军队发挥了重要作用。1876年开始全面学习德意志帝国的军事制度,引入德式陆军操练。同时,日本在1882年实现了军械部分自产。在1894年,以原长州藩士主导创制和改革的日本陆军,击败了清朝军队,日本军事近代化基本完成。鉴于此,山县有朋有“日本近代陆军之父”之称。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17)

明治初期的新政府军

尽管后来在狂热的军国主义熏陶下走上歧途,但长洲藩军事改革依然是成功的。在一片半殖民地和封建国家的亚洲,建成一支近代化的军队,实属不易,也成为后来其他亚洲国家改革的蓝本,比如泰国、朝鲜等。这场成功的改革告诉我们,要敢于突破传统,勇于革新,不要被落后的腐朽的体制所束缚,打破守旧观念。要学会开放,虚心向强者学习。今天我们依然要吸取各国优秀经验,博采众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强国。

雄藩崛起 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雄藩崛起奇兵队与幕末长州藩军事改革)(18)

部分资料出处

1,《从幕末到明治》 佐佐木克(日本)

2,《戊辰战争》 佐佐木克 (日本)

3,《幕末史》 半藤一利 (日本)

(芝兰学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