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茂

高陂田段廖姓自元末明初迁来,垦荒谋生,数百年来,先是开垦培育了千亩良田,后又有人从商,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修建了数十座较大规模的土楼。很多土楼的大门、厅堂都写有楹联,这些楹联,有的写景抒情,如画如诗,赏心悦目,有的议论警语,发人深省,引人深思,是优秀的传统文化。

日三堂大门联:

日映丹砂第;

三春绿荔家。

(横批:西山拱秀)

福建土楼的建造特点100字(高陂田段土楼楹联赏释)(1)

日三堂大门联

按,“日三堂”楼名源自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即每日检查自己,吸取教训,以求不断上进,含谦虚向上的美德,也是对子孙的厚望。建楼者廖廷葵,字以心,号向日,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楼名“日三”,既含有其字号,又表达其排行。其持身淳谨,广做善事,在任太平里长时,在塘厦水尾修路架桥,方便行人出入,受到乡里推重,几次被推举为乡饮宾。康熙《永定县志·乡善》也记载了他的事迹。

“丹砂第”含廖家一个典故。据晋代葛洪《抱朴子》记载,廖氏家室,代代长寿,究其原因,屋内井中离井边数尺外埋有丹砂数十斛,丹砂不断渗入水中,饮其水得寿。后人就用“丹砂井”誉水质美,称长寿。苏轼亦有诗曰“廖井窖丹砂,红泉涌寻常”。之后,廖氏族人就将自家的居所称为“丹砂第”。三春本指孟春、仲春和季春三个月,这里泛指春天。“绿荔家”含廖家又一个典故。远太祖北宋廖衡,官朝议大夫,家有绿荔二株,实绿而味甘。黄庭坚与之友善,号其家为“绿荔廖家”。廖氏后人也以“绿荔家”称自己的居室,以别他族。对联以两个典故来纪念祖宗,崇敬祖宗。其意为春天来了,阳光照在这所被称为“丹砂第”“绿荔家”的向阳门第,和煦,温馨。因大门朝向偏西,故称“西山拱秀”。

日三堂大厅门联:

日向南山看豹变;

三从北岭听龙吟。

(横批:南山拱秀)

按,大厅门朝正南,远处山脉就称为“南山”。何为“豹变”?《易·革》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疏:“亦润色鸿业,如豹文之蔚缛,故曰君子豹变也。”原来“豹变”喻润色事业。“龙吟”似龙鸣之声。唐朝薛能有诗“一束龙吟细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对联表达了历代日三堂人对事业的美好愿望以及高雅的情趣。

日三堂上厅屏柱联:

日就月将愿家庭焚膏继晷;

三坟五典教子弟诗礼传家。

福建土楼的建造特点100字(高陂田段土楼楹联赏释)(2)

日三堂上厅厅屏联

按,此联含几个成语典故。“日就月将”出自《诗经·周颂·敬之》:“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孔颖达疏:“日就,谓学之使每日有成就;月将,谓至於一月则有可行。言当习之以积渐也。”后来成了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每天有成就,每月有进步,形容精进不止,日积月累。“焚膏继晷”这句成语出自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形容夜以继日地勤读不怠。后亦用来形容不眠不休地工作或活动。亦作“继晷焚膏”、“燃膏继晷”。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注:“皆古书名。”汉孔安国《尚书序》:“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后因以“三坟五典”泛指我国最古的书籍。

诗礼传家即以诗书礼仪传承后人。

此联对杖工整,内涵深刻,用几个成语典故激励子孙要努力读书,学有所成,要知书达礼,读书、事业,不断进步。

上厅厅口柱联:

日映芝兰长焕彩;

三开魁壁漫增辉。

按,芝兰是蕙芷的简称,古时比喻德行的高尚或友情、环境的美好等。这里比喻优秀子弟。“魁壁”即“奎壁”、“照壁”,指华丽建筑。此联喻日三堂子孙托上祖之德代代出人才,捷报频传,展示焕然一新的风采,打开大门满堂增辉,为家族带来名誉。

下厅屏柱联:

日修其孝弟;

三省楚书言。

福建土楼的建造特点100字(高陂田段土楼楹联赏释)(3)

日三堂下厅屏柱联

按,“孝弟”亦作“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论语·学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朱熹《集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楚书就是诗书,古代的优秀文化。对联要子孙每天都要修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美德,不停地研习诗书,以求进步发达。对联寄托了厚重的客家人文。

日三堂正楼门联:

日暖和风煦;

三春细雨绵。

按,此联写春天来了,天气温暖,春风和煦吹拂,大地细雨绵绵,风调雨顺,正是农家种植的好季节,

日三堂后正楼门联:

日暖华堂来紫燕;

三春玉树发青枝。

按,上联写春天暖和,燕子飞来土楼大厅做窝产子,增加了厅堂的热闹气氛,表明楼内居住环境祥瑞优美。下联写春天到了,楼外树木枝叶转青,真是万物生长,其乐融融,暗喻新人辈出。

奎聚楼大门联:

奎星焕彩;

聚族兴仁。

福建土楼的建造特点100字(高陂田段土楼楹联赏释)(4)

奎聚楼大门联

按,奎星(俗称魁星)是二十八宿之一的西方白虎宫的七宿之首,是主宰天下文运的大吉星。“仁”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后来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儒家的重要道德标准、人格境界及哲学概念,是古代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对联祁望奎星给家族带来文运,展现焕然一新的风采。家族要凝聚仁义之心,相亲相爱,才能得到发展。奎聚楼子孙不负期望,乾隆四十九年廖怀清考中进士,历任海南开建、感恩等县知县,光绪五年,廖雄翰(号碧堂)考中武举人,后在福建、浙江等地任职。

奎聚楼大厅屏木联(红底金字阴刻行书):

(上款:碧堂贤弟雅属)

凤翥青霄鹤巢瑶岛;

云笼翠篠露浥红兰。

(下款:子青张之万)

按,这是状元张之万亲书贺廖碧堂之联。张之万(1811-1897年),字子青,号銮坡,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张之洞堂兄,著名书画家,晚清大臣,是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元老。官至大学士,去世后追赠太保,谥号文达,入祀贤良祠。

“凤翥青霄”同“凤凰于飞”,即凤凰在蓝天比翼飞翔,比喻婚姻美满合意。“鹤巢瑶岛”,白鹤夫妻在水中小岛筑巢产卵,繁育后代。“云笼翠篠”,云雾笼罩翠竹。“露浥红兰”,露水浸湿了红兰。前两个词语,表婚姻美满,后两个词语,表夫妻恩爱。这应该是张之万祝贺廖碧堂结婚之喜的贺联,当时廖雄翰(号碧堂)正在浙江省任职,与张之万有交往,关系甚好。

树滋堂大门联:

树人无如修德茂;

滋培惟有读书香。

按,“修德”出自《左传·庄公八年》:“《夏书》曰:‘皋陶迈种德,德,乃降。’姑务修德,以待时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仆妾臣民,与身竟何亲也,而为勤苦修德乎?亦是尧、舜、周、孔虚失愉乐耳。”修德即修养德行。中华传统,以德修身,以德治国。而唯有读书才能修身养性,才能培养美德。可见,这是一副绝妙的书香联。

树滋堂上厅屏柱联:

树建启宏图,二代贤劳丕基始创;

滋培贻厚德,一堂雍睦旧泽毋忘。

福建土楼的建造特点100字(高陂田段土楼楹联赏释)(5)

树滋堂上厅屏柱木联

按,“启宏图”即建大土楼。“二代贤劳”,指树滋堂创建者廖景辉和廖高鸿父子,上联写廖景辉和廖高鸿父子两代人历尽艰辛,从无到有,建成了弘大的土楼树滋堂。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规律发展去发展社会,提升自己。这里指恩惠、品行。“贻厚德”,即留下了大恩惠。“雍睦”,团结,和谐,亦作“雍穆”。《梁书·韦放传》:“放性弘厚笃实,轻财好施,于诸弟尤雍睦。”下联要求全楼子孙团结一致,永远不要忘记上祖的恩德。

树滋堂下厅柱联:

树植三槐茂;

滋培五柱香。

按,“三槐”,周代宫庭外植有三棵槐木,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站立。《周礼·秋官·朝士》:“面三槐,三公位焉。”后用以比喻三公,即高官。《晋书·卷七五·荀崧传》:“生有三槐之望,没无鼎足之名,宠不增于前秩,荣不副于本望,此一时愚智所慷慨也。”上联意思:希望子孙树立弘大的抱负,发达兴旺,能任高官。

“五柱香”,敬神佛上香的柱数一般为一柱或三柱,特殊需要可酌情而定,最多可以上一百零八柱香。五柱香,表示礼敬五方五老、五星君、五路财神和五方神灵。下联含义为:对培育后代要有虔诚之心

树滋堂下厅柱联:

树种兰孙枝枝秀;

滋培桂子颗颗香。

按,“兰孙”“桂子”,都指子孙后代,“秀”“香”指出类拔萃。此联结构为“互文”,上下联都是希望能把子孙后代培养成优秀的人才。

树滋堂下厅柱联:

树谷千仓满;

兹兰九畹香。

按,上联写耕,丰收了,谷满千仓。下联写读,兹兰即培养子孙。“九畹”典出屈原《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王逸注:“十二亩曰畹。”一说,田三十亩曰畹。见《说文》。后即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全联遵循客家人耕读传家的主旨。

培桂堂大门联:

培英育秀光绿荔;

桂攀兰孙振家声。

按,“培桂”与“植兰”都是培育后代。土楼培桂堂之楼名本就是含培育优秀后代之意。兰孙,对人子孙的美称。“培英育秀”“桂攀兰孙”都是讲要培育优秀后代。绿荔本是廖家一个古老的典故,上文已有解释。“光绿荔”“振家声”,都是光耀廖家门庭。上下联的意思就是要通过培育优秀后代来光耀门庭,代表了客家土楼人对子孙的厚望。

培桂堂上厅屏柱木联:

荆树羡敷荣,金友玉昆,星聚一堂钟瑞气;

瓜瓞征衍庆,兰馨桂馥,经传奕世耀宗风。

愚叔审几顿首拜赠

福建土楼的建造特点100字(高陂田段土楼楹联赏释)(6)

培桂堂上厅屏柱木联 培桂堂上厅屏柱木联

按,上联中,“荆树”含一典故: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京兆有田真兄弟三人,分家后,屋前一株紫荆未分,约定次日将紫荆分斫为三,各得其一。但次日早晨,树已枯萎。田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说罢悲不自胜,兄弟相感,遂不再分,紫荆就重又荣茂。后人以“荆枝”喻兄弟骨肉同气连枝。“金友玉昆”,是一个成语,友、昆均指兄弟,是对他人兄弟的美称。“星聚一堂钟瑞气”,指贤德之士聚集于一堂切磋学问,必然带来祥瑞之气。

下联中,“瓜瓞”,出自《诗经·大雅》,喻子孙繁衍、相继不绝。“衍庆”,指绵延吉庆,常用作祝颂之词。“兰馨桂馥”,也是一个成语。兰与桂,皆为祥瑞花草。馥,香气,馨,芳香。成语形容气味芳香,这里指子孙后代非常优秀。“经”,指《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奕世”,指累世、代代。“经传奕世耀宗风”指经书传给一代又一代子孙,代代有读书之风,必能光耀宗祖。

上下联表达了廖审几作为叔辈举人对侄辈大厦落成的庆贺,对他们兄弟寄托了诗书相继、光耀宗祖的期望之情。

廖审几(字省躬,号鑑堂,1766-1851),田段人,乾隆乙卯恩科(1795)举人,道光《永定县志》分纂,著有《群经杂考》五卷刊行。旧谱记载,幼聪颖,于书无所不读,名噪一时。乾隆六十年(1795)中式乙卯恩科第十一名举人。屡上春官不第,嘉庆十五年大挑一等,拣选知县,畏其烦,辞不就。道光二年,大挑二等,授邵武县教谕。在任常与弟子赏奇析疑,终日无倦容,士林悦服。后辞职,于其门首建“经香家墅”,专意授徒,一时名俊多出其门,如翰林巫宜福、举人简潜德、卢慎徽、林尉如、陈叙畴,皆其高弟。其以文会友,结交甚广,谈经讲学,自得其乐。道光七年,与举人简潜德等劝捐重修太平书院,以培养士人。又倡立奎文课,年八十余,仍手不释卷。永定县内各姓旧谱仍有不少其撰写的像赞、寿序,永定境内以及台湾等地还有他的楹联墨宝。

遗经堂大门联:

遗风存太古;

经史作良田。

按,遗风指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史记·吴太伯世家》:“其有陶唐氏之遗风乎。”《礼记·郊特牲》“太古冠布”句下汉郑玄注:“唐虞以上曰太古也。”《吕氏春秋·恃君览·恃君》:“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太古,原指上古时代,这里泛指古代。上联写要保留前代遗留下来的好风尚。

下联“经史作良田”,就是要子孙把读书当做耕田一样对待,反映客家人重视读书,希望子孙耕读传家。

遗经堂大厅联:

诸事随时若流水;

此胸无日不春风。

按,这是清朝大书画家何子贞集兰亭的对联,意思是很多烦心事情随时都会像流水一样流逝而去,心胸要宽广,就会每天过得轻松愉快,春风得意。土楼主人以此自勉,遇事要乐观对待。

积庆堂大厅屏柱联:

积阴功以为子孙宪章司马;

庆令德而彰孝友祖述君陈。

按,积阴功也叫积阴德,是无相布施的一种表现形式,《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一人行善积德可惠及子孙。阴德的阴字,用现在的话可理解为“低调”,就是默默无闻地行善却不为人知,没有期望获得福报的念头,这叫做积阴功。宪章,出典《礼记·中庸》:“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有四钟解释:1.典章制度,2.引申指法度,3.效法,4.具有宪法作用的文件。此处应是效法之意。司马:中央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上联要子孙将积阴功作为古训行事的规则。

令德,美德。《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子产寓书於子西 ,以告宣子曰:‘子为 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 侨也惑之。”孝友,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祖述,遵循、效法。《汉书·卷七二·龚舍传》:“其言祖述王吉、贡禹之意,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君陈,君王的陈述。下联之意是,要成全美德就必须遵循先圣和君王的教导,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临清亭门联:

临行且住聊堪适;

清趣徐来亦最佳。

(廖海航撰题)

按,临清亭于清道光年间由廖得仁(号聿修)创建,位于田段南山尾排东端出口处,为来往坎市、上杭的必经之道。亭下有一口清水塘,塘水清澈透明,游鱼极多。当炎暑薰人,过往行人在亭中少憩,览清快之气,彻人心骨。

上联写歇脚的过客要起身了,不妨暂停下脚步,这里的清凉还是能让你感到舒适的,表达凉亭能留客人。下联写亭下清凉的水气随风慢慢吹来,使歇脚的客人觉得是最美不过的享受,表达凉亭周围环境优美,给行人带来享受。撰联者廖海航,在光绪年间曾随部员出使游历欧美,归国后历任广西省怀远县知县、广东省新宁州知州,退休后热心公益,在道山书院原址创办道山高等小学。民国《永定县志》以“本县第一外交官”为其立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