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写文章容易,还是改文章容易,答案众说不一。不过,自媒体时代,几乎人人都学会了写文章,写不了长得还可以写短的,但是无论长短,却很少有人愿意下功夫去改文章,这就造成了好文章太少。而“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又是人人皆知的道理!

曹雪芹讲的故事:曹雪芹现身说法(1)

一、修改文章的境界!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是对一个编者业务能力是否能化腐朽为神奇的最高级的礼赞。

这幅挂在扬州八怪郑板桥的书斋里的对联,是赵板桥画画的心得。在这副对联中,郑板桥总结出文艺创作的两个重要创作规律——“删繁就简”、“领异标新”两个创作规律。

古人说,兵不在多,而在于精。画画着墨亦如是!

曹雪芹讲的故事:曹雪芹现身说法(2)

上联就是说要以最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多许。比如画竹子容易流于枝蔓,这时候就应该删繁就简,使之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

下联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随波逐流,必须自辟新路,仿佛二月之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机勃勃。

这样,就创造了与众不同的新格调。

郑板桥在作画上的心得,也同样适用于文章的修改。

按常理说,修改文章应该比写文章容易。毕竟是有迹可循,在原有文章上修修改改,总比闭门造车强。

曹雪芹讲的故事:曹雪芹现身说法(3)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就早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说: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他还把他的心得写在了《文心雕龙》里。

他的意思倒是非常浅白易懂,就是说:修改文章难于写一个通篇文章,修改一个字艰难于重写一句话来代替。

整章整段地修改文章,既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素质能否承受,又要考虑修改者的文学修养,是否能够驾驭所修改的文章,否则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曹雪芹讲的故事:曹雪芹现身说法(4)

二、曹雪芹改小说比写小说更纠结!

《红楼梦》的原作者是否是曹雪芹一直存在争议,但是《红楼梦》是经过曹雪芹之后修改出来的,则是大家都不能否认的。

《红楼梦》中说,曹雪芹在悼红轩中针对这本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见曹公为了这部书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在修改增删这部巨著的时候,曹雪芹殚精竭虑。

曹雪芹讲的故事:曹雪芹现身说法(5)

1、题目用哪一个就让曹雪芹踌躇的好久!

你看,是用最初的《石头记》呢,还是用《风月宝鉴》或者《情僧录》,还是用太虚幻境里写有金陵十二钗等人命运判词的《红楼梦》呢?

在甄选题目的过程中,可谓着墨甚多。

《红楼梦》开篇第一句就说: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等到空空道人出场后,又写到: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最后,曹雪芹实在无法取舍,只好做了一番解释,干脆把这几个书名的来龙去脉在文中做一番解释,就漂过去了!

像这样的例子太多,《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章,就在曹雪芹增删五次的过程中最后被狠心删掉了很大的篇幅,这一段删除的过程还被脂砚斋记录了下来。

曹雪芹讲的故事:曹雪芹现身说法(6)

脂砚斋在批注中说:

甲戌:今秦可卿……写乃褒中之贬,隐去天香楼一节,是不忍下笔也。

另有[靖藏本]批语道: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其事虽未行,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原来,这一章节的删除还不是曹雪芹的本意,而是为了尊重脂砚斋的建议而删去的,修改文字还不能完全遵从本心,这曹雪芹也是真够了累的。

又恰恰是因为曹雪芹最终删除了这四五页内容,给后人平添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秦可卿到底是贞洁女性还是另一个极端,两个阵营各执一词,所写文章何止千万篇,猜测论证自己的观点。

又恰恰是因为删除了这四五页,给秦可卿的身世了死因造成了难以解释的谜团,刘心武老师为了把秦可卿到底是何许人也还专门研究出了一门学问叫秦学,你说曹雪芹要是不删这几页,刘心武也就不会像现在这么累了不是?

曹雪芹讲的故事:曹雪芹现身说法(7)

2、修改文字需要逐字推敲,只为做到浑然天成。

古人常有一字师的说法,能够成功修改一个字,可以令文章平添许多意境,如贾岛在吟出“月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之后,觉得推字不好,决定改为“敲”字,可是对于贾岛这个选择恐惧症来说,要最终选择哪一个字入诗,对他来说太难了。结果他完全沉迷其中,忘了驾驴,这匹驴信“驴”由缰,就鬼使神差地撞到了大文学家韩愈的马上了。

韩愈问起缘由,稍加思索,建议贾岛用“敲”,因为这个“敲”可以体现出夜晚万籁俱寂时候突然发出的声响,这就叫动静结合,更加有画面感。

因为这个故事,于是就有了“推敲”这个词!

曹雪芹讲的故事:曹雪芹现身说法(8)

还是以《红楼梦》为例,在改字上,第六回通行本中说:“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而程甲本中该“强”为“与”,程乙本中又改成了“强拉”,可见为了表现贾宝玉和花袭人之间的关系,曹雪芹真实绞尽脑汁啊!

曹雪芹讲的故事:曹雪芹现身说法(9)

正是因为改来改去,所以《红楼梦》留下了诸多版本,也给后人带来了诸多猜测。而书中,有未尽改完的内容,也不在少数,给这部书带来了一些内在的没有解决的矛盾。

例如,如关于惜春的身世之谜,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冷子兴介绍得很清楚:四小姐乃宁府珍爷之胞妹。

在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后,惜春和王熙凤以及尤氏的对话看来,她都是贾珍妹妹无疑。

然而在第五回里介绍说“如今且说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

这句话又点名了惜春是贾母的亲孙女无疑。

那么贾惜春到底是荣国府的人呢,还是宁国府的人呢?想必曹雪芹如果能活到把《红楼梦》彻底改完,这个bug也一定会修补好的。

曹雪芹讲的故事:曹雪芹现身说法(10)

只可惜,修改《红楼梦》耗尽了曹雪芹的心血,曹雪芹带着众多的遗憾去世了。这个bug也就永远地留在了书中。

所以说,尽管曹雪芹为此书批阅10载,增删5此,但终究还是有一些漏洞没有修改掉,是曹雪芹不想修改吗,非也,我想是曹雪芹修改到最后,心力憔悴,泪尽而死。不过,曹公若是在天有灵,看着这些尚未改完的书稿,也一定会更加伤悲吧!

三、修改文章的现实意义。

网络时代,文章变得更加碎片化,同时也变得更加具有时效性。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在忙着写文章,然后在第一时间发到各种平台上去,于是就出现了低级错误如错字连篇,排版混乱,甚至有一些“高级”错误,如词不达意、逻辑不能自洽,前后矛盾、观点模棱两可等。

读者在看了这些作品后,要么觉得贻笑大方,要么觉得狗屁不通,不但自己的写文章的目的没有达到,同时也浪费了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曹雪芹讲的故事:曹雪芹现身说法(11)

那么对于现在的网文要如何修改呢,限于篇幅,本文仅以网文标题为例。

  • 如何修改标题?

网文的标题与传统文章的标题有很大区别,因为平台向读者推荐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过对标题的判断,来推荐给受众的。如果标题太短,没有方向性,那么平台也就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推荐给哪些人看了。

网文的标题有固定的套路,例如在字数上头条号和百家号相同,都是要求尽量写满30个字,这样作者就可以在标题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关键词,如此一来,既便于平台的检索,又利于搜索引擎的搜索,你的文章才能更容易被看得到,也才能更加容易的被检索到。

曹雪芹讲的故事:曹雪芹现身说法(12)

例如我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警察节”的文章,平台的推荐量极少,只有1002,但是阅读量却达到了900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绝不是平台推荐一个人这个人就会打开看一遍,而是因为警察节是前几天的热词,我的文章就是通过各种搜索引擎被搜索到的。

所以说,文章标题写得长一些,是适合网络平台发布的。

总结:

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十分文章七分改。没有改不动、改不好的文章,但是要想改好有时候真的比重写还要难。所以大凡好的作家或者作者,都懂得学习修改的重要性,并深耕修改之道。掌握了修改之方法和窍门,就意味着自己能够让文章化腐朽为神奇,甚至有起死回生的效果,我是这么想,估计曹公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曹公知道,改文章太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