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gōu)丽(lí)是存在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中国古代边疆政权,地跨今中国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北部。南北朝时期改称“高丽”,又称“高氏高丽”,与公元10世纪建立的高丽(又称王氏高丽)并无继承关系。高句丽强盛时疆域,东部濒临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汉江流域;西北跨过辽水;北部到辉发河、第二松花江流域。

最后一支迁入欧洲的蛮族(这个国家直接迁都)(1)

公元前37年,高朱蒙于纥升骨城建立高句丽政权。在后来的岁月里,高句丽一度成为东北地区实力最强的少数民族政权。

琉璃明王高类利是高朱蒙的儿子,也是高句丽政权的第二任统治者。这位守成之君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竟会因为一头牲畜而改写高句丽历史。

琉璃明王二十一年,高类利像往年一样,安排大臣准备了祭祀所用的各种牲畜。在祭祖这一天,高类利带着文武百官进行了祭祀仪式。

仪式中,待宰的大肥猪显然没有见过如此盛大的场面,竟挣脱绳索溜走了。

最后一支迁入欧洲的蛮族(这个国家直接迁都)(2)

按理说,高句丽王国虽然不太富裕,但一口猪的损失不算什么。肥猪溜走了,大不了再买一头,能花几个钱?

不过,这头猪非同小可,这可是高类利派人精心挑选的祭祀专用猪。这只溜掉的肥猪不但毛色漂亮,且颇为壮实。况且,祭祀仪式已经进行了一半,高类利已经告诉祖先奉上三牲,其中就包括这头大肥猪。如今放走了肥猪,再换另一头肥猪宰杀,显然于祖先不敬。

于是,高类利立即派出士兵,抓住这头不听话的肥猪。因为要作祭祀之用,所以高类利千叮咛万嘱咐,告诫士兵千万不能用弓箭或长枪,杀掉了肥猪拿士兵的人头问罪!士兵们接到命令,颇为重视,连忙组织人手夹击合围,打算生擒肥猪。

不过,捉猪一事颇为棘手,因为这头肥猪并非老百姓家养的家猪,而是刚刚驯化的野猪!虽然这头野猪被宫人养得胖乎乎的,但它毕竟有一定野性,且腿部肌肉发达,跑起来比人快得多。仅有几名士兵追上了肥猪,却都被它拱翻在地。

士兵们追赶了小半天,追到了一百里外的沙勿泽国。肥猪跑累了,直接闯入这个沙勿泽,被这个国家的人擒获。虽然沙勿泽名为“国”,但其规模只比一般部落大一点。高句丽的追兵抵达此处后,与该国的国王协商,请他们交出肥猪,自己也好交差。

最后一支迁入欧洲的蛮族(这个国家直接迁都)(3)

不过,沙勿泽国的国王有点贪财,听说这是高句丽祭祀专用肥猪,非但不肯交还,反倒提出了一些无理要求。说白了,这个贪心的国王就是想敲高类利的竹杠:想要猪?拿钱来!沙勿泽的人做梦都没想到,这次他们踢到了铁板上。

高类利毕竟是个国王,岂能受这种小部落的挟持?盛怒的高类利立即清点兵马,带着大军杀向沙勿泽。前文我们也提到了,高句丽的王都距离沙勿泽仅有百里之遥。高类利的人马快马加鞭,两个多时辰就杀到了目的地。

沙勿泽王这才意识到,这高丽王绝不是什么善茬。为了一头祭祀用的肥猪,竟不惜劳师动众发动战争。归根结底,沙勿泽只是个打着国家幌子的部落,一个部落再强,也无法与国家为敌。沙勿泽国王立即投降:“高类利老哥,我们只是跟您开个玩笑罢了,从今天开始我沙勿泽就是高句丽的藩属国了!”

高类利见这个部落酋长倒也懂事,便饶过了他的无礼行为,并准许他向高句丽俯首称臣。取回了肥猪的高类利心情大好,特地在新领地沙勿泽周围逛了一圈。游览了一番后,高类利发现这块土地着实是块风水宝地,依山傍水,物产丰饶,比现在的首都好多了。看着被捆得像粽子一样的大肥猪,高类利心想,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

最后一支迁入欧洲的蛮族(这个国家直接迁都)(4)

“上天放走了肥猪,让它跑到这块风水宝地,引我前来,这不就是在为我高句丽都城选址吗?”几天后,高类利带着劳工赶来,在沙勿泽地区选了一块平原,建造城池。工程耗时一年,当新都城竣工后,高类利带着臣民来到这片乐土上,并将新都城取名为“国内城”。现如今,被誉为东北小江南的吉林省通化市的集安市,正是高句丽国内城故址的所在。

从“小江南”这个称呼中,我们就能看到这座城市的自然环境十分宜居。琉璃王将都城迁移到这里后,高句丽迎来了近四百年的繁荣发展。直到第二十二代高丽王长寿王登基后,为了抗衡崛起于朝鲜半岛的三韩人,这才将首都迁往平壤。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古人十分敬畏鬼神。否则,高类利也不会因为一头畜生发动战争,发现沙勿泽这块风水宝地了。

最后一支迁入欧洲的蛮族(这个国家直接迁都)(5)

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有时一些无心之举,真的会引发蝴蝶效应,直接改写了历史。

参考资料:

【《“高句丽”改称“高丽”再考论——东北史地》、《高句丽的军事扩张及其疆域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