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2日,中澳天然气技术伙伴关系基金北方培训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联合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成功举办了中国天然气论坛(2022)第一期线上沙龙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周大地、洪涛、杨建红、杨晓光等天然气行业资深专家围绕“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与价格话语权”话题展开讨论,中澳天然气技术伙伴关系基金北方培训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陈守海教授主持沙龙活动。
北京世创能源咨询公司首席研究员杨建红以“非常时期下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特点及启示”为主题,分享了对行业的思考。杨建红回顾了自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和能源发展的特点,指出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 我国天然气市场消费表现具有韧性;
- 经济形势是天然气市场发展的基础,两者增速走势“正相关”;
- 天然气产业链越来越有弹性,从供应侧看,资源及基础设施供应条件明显好转,天然气价格杠杆作用越来越明显;
- 天然气利用选择性逐渐灵活;
- 国际天然气市场深刻影响着我国天然气的发展,国内外市场联动性增强;
- 保供的责任或者任务发生深刻变化,由石油公司保供为主向各自分担转变;
- 一段时间内煤炭消费增长速度的变化对天然气消费市场影响大,“十四五”期间天然气发展主要面临与煤炭的竞争,未来时间将面临与电的竞争;
- 多能源融合发展将是趋势或者选择,多能源融合发展、多种供应方式、多渠道发展是趋势。
基于对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特点的分析,杨建红提出以下建议:
- 加快天然气储备建设;
- 重视潜力市场的研究和培育开发;
- 重视融合市场的研究和引导;
- 规范合同约束和合同条款的优化;
- 加强价格的预测、预警。
原新奥国际贸易(新加坡)公司常务副总理杨晓光先生发表主题演讲——如何实现中国在国际LNG贸易中的话语权,对比了美国、英国、西欧的市场化运作体系,重点分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槽批市场。
杨晓光认为,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定价权,或者市场周期某个特定时段对己方有利的商务条件,话语权代表着以己方市场条件为基准的市场秩序和逻辑。LNG液货槽批市场已经在市场环境下发育到相当规模,价格发现过程的市场化程度高,是比JKM更具有代表性的LNG现货市场,具有很好的进军衍生产品市场的基础和现实需要,经过进一步规范化,一旦形成标杆,将会为我们的市场参与者(包括接受和采用这个标杆的国际玩家)提供风险管理工具,改善我们进口商的风险结构,向世界市场正确传递我们市场上的供需动态信息,长时间线上形成包括管道气在内的国内天然气市场的一个无形天花板。
杨晓光认为,以Henry Hub为代表的美国市场化路线,不宜作为我们天然气市场化的模板和方向,但这并不意味着基于TTF和NBP那样的虚拟枢纽的市场化路线不可行,以及发展液货市场标杆也不可行。在中国,条件最好的是LNG液态市场。我们的天然气市场化,宜走通过地区市场/部门市场实现价格发现,并辐射全国市场/整体市场之路。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洪涛主任认为,近两年疫情产生的短期效应叠加低碳转型的长期作用,正在深刻的影响全球的天然气市场,双碳目标和深化改革,也让中国的天然气市场不断成熟并进入了一种新常态。
中国天然气市场正从以前的“大、高增长”转向更高质量,尤其是指出“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天然气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洪涛进一步指出,我们的天然气市场首先是盘子大、进口资源多、增速快。从2020到2035年,若保持保持在5%的年均增速,消费规模就可达6200亿方的水平,一些发达省份也可能会出现提前增长降速的情况。市场化程度将会持续提升,保供的义务也将会持续存在,但更多转向市场化保供。之前几年“气代煤”进展比较快,但在部分消费领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电代气”的趋势,这种趋势不可逆且对用户锁定效应更强。长期的发展趋势来看,天然气的国际批发价格预计不会有明显的降势,减量不减价将是长期趋势。在10年之内,中国的天然气依然在消费终端有比较好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但年增速会逐步放缓。从国际市场来看,基本面是供应紧平衡,通过长期协议来稳定供需和价格将更加重要,但去年欧洲天然气短缺也带来一个新问题:“在这种新的形式之下,长期协议的价格算法是否会被改写”。
关于天然气国际价格话语权,洪涛认为,影响力不等于话语权,话语权也未必能完全落实到定价权。我们的海量市场让中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充分条件,但必要条件还不足,目前还处在规则参与者的角色。价格话语权除了与市场体量大以外,还需要开放高效的市场机制,国内供需调节能力,本币成为结算国币的可能性等这些必要条件,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预期也将影响话语权。我们具备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还有待加强。
“十三五”以来,我国天然气领域的供给能力、基础设施、调节能力、体制机制、市场建设各种条件不断完善,很大程度上缩减和熨平了国内和国际的差异,中国正在将天然气的影响力逐步转向话语权。展望“十四五”我们的天然气市场需求有望继续增长、用气结构或将进一步优化、体系将继续建立和完善;竞争环节也会全面开放准入、有序竞争格局或能逐步培育建立;交易中心的作用将持续发挥、市场交易体系可望全面形成;进口多元化体系稳步建立、对国际市场影响力或能明显提升;储气调峰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应急调峰效果或将显著改善;体制机制改革落地深化、高效监督管理体系或能尽快建立;着力完善天然气国际合作机制,深度国际合作或将加强,通过国际合作也会让我们的影响力尤其是软实力逐渐扩散到全球。
原国家发展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指出,我国天然气的消费总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三,这个市场面临着很多挑战。我国目前在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了很好的背景,目前“气代煤”还是一个方向,但是在天然气价格比较高的情况下,这个动力有所制约。关于中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周大地认为:
天然气在中国的发展曾经是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传统环境约束,推动了天然气迄今为止的高速扩张。但这方面的动力已经减弱,目前仍然存在的散煤和民用供热,包括煤电等用户,直接用气代煤的难度已经比较大了。因为碳排放的气代煤,可能要看碳达峰后的情况。会受到直接电气化的挑战。远期(2060以前)天然气通过CCS保留部分市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为可再生能源通过储能和有序用电的成本将大大低于天然气碳中和成本。因此天然气可能就是一个经济技术周期的寿命时间。2030年前发展要和经济性密切挂钩,2030年后也要进入饱和和下降期。尽管可能成为最后退出去的化石能源。
国家现在仍然对天然气的发展实行扶持政策。包括成立国家管网公司,把气网纳入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否则靠天然气用户,或天然气供应或经销商发展管网,难度要高的多。目前天然气虽然还在高速发展阶段,但主要的增长期预计会在2030年之前,2030年之后随着我们碳排放的制约,或者是更多的替代了煤炭,或者是进入存量或者减量发展,在2040年之后可能进入下降的趋势,被可再生能源的加快发展和技术进步所取代。在有可能直接电力化的领域,天然气可能难以进入。天然气要用好2030年前的机会,尽量在环境治理和碳达峰的条件下,发挥天然气的低排放优势,但也要认真考虑天然气发展的经济性。不能成为各级政府长期补贴的负担。
在天然气定价话语权方面周大地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期货市场引导现货市场价格的机制下,大宗商品,包括主要能源价格的激烈波动几乎成为常态。例如中国煤炭消费占全球一半以上,而且国内产量占90%,在国际通货膨胀的影响下,也出现价格暴涨几倍的情况。最后还是靠中国政府直接干预,通过公有制煤炭企业限价,把这次煤炭以及相关原材料产品价格危机化解平息下来。中国也是世界上铁矿石最大买家,具有用户垄断地位,但铁矿石价格也不由中国说了算,多次大涨。具有消费市场实际垄断地位的煤炭等能源价格,是资本,市场预期,市场结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要学会管理市场,包括防止和抑制资本对市场的恶意操控。天然气市场中国虽然是一个比较大的进口用户,但在进口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很难直接控制国际气价的大起大落。有必要加强对国际天然气价格变化的预测和分析,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既要防止不断买高,助推价格高涨,也要防止错误预期高价多买结果需求不足大量亏损。中国天然气的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因素较多,而且不确定性加大。经济性问题已经成为天然气如何发展,能发展多少的重要挑战。
本次天然气线上沙龙共有一千余位观众参会,大家基于交流主题活跃发言。天然气论坛将在2022年持续举办线上主题沙龙,为天然气行业提供专业交流的平台。
本文来源 | 阳光时代法律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