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816号杂货铺,杂货闲谈,希望能给您带来一点思考!

01

近日,有这样一个事件引发了全网热议。

事件的起因是有一个网友在网上发了一个问题:“孩子要求买个新书包,买还是不买?

网友说:

五年级女孩,家庭条件一般,一年级新入学买的书包,用了五年了,当初买的时候也是比较贵的,三年级的时候姑姑送了她一个安踏的,她不喜欢那个颜色几乎没背过,昨天写信给我要求一个新书包。

我想买又不想买,想买是不想让孩子因为一个书包而自卑。不想买不是买不起,是不想让孩子对物质方面的要求有求必应,养成虚荣浪费的性格,而且家里有闲置的书包不能浪费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出个主意,到底买还是不买?

送孩子书包有必要吗(给不给孩子买新书包)(1)

图片是五年级女儿的手写信:

妈妈:最近班上的同学都换了新书包什么的,你知道,我也是有虚荣心的,而且我的书包破洞了,再加上同学都有,所以……虽然我知道虚荣心是不能有的,但是我就是想要。如果你嫌贵的话,可以拿我的钱去买。

送孩子书包有必要吗(给不给孩子买新书包)(2)

这位网友将孩子想换新书包归因于虚荣心,孩子写的信中也是说“我也是有虚荣心的”、“知道虚荣心是不能有的”。

但是一个用了五年的书包,都已经用破洞了,想换一个新的书包真的是虚荣心吗?

孩子说同学都换了新书包,并且以写信的形式告诉妈妈想要换一个新书包,并表示如果嫌贵的话可以“拿我的钱去买”,这真的是因为虚荣心吗?

在我看来,五年级小孩的这封信表达出来的更多的是自卑感。

对此,网友也纷纷评论道:

“五年都用破了还不能买新的吗,又不素辉要买好几百几千的,就这都虚荣了?”

送孩子书包有必要吗(给不给孩子买新书包)(3)

“她写出这个信的时候已经自卑了。”

送孩子书包有必要吗(给不给孩子买新书包)(4)

“我现在也是妈妈了。但是我特别不能理解有能力买得起的东西为什么偏偏不给买。我现在给我孩子买东西旁边人也是一直说……可是你们喜欢的东西为什么说买就买,就因为我们小,证明我们能被你们控制……我小时候想买一枚2角钱的卡子哭了一天……真的哭了一天第二天买了,可是那种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

送孩子书包有必要吗(给不给孩子买新书包)(5)

“我求求这些家长了,养不起孩子就别养,虚荣不虚荣不一定,但是从小养成的自卑真的会伴随终身的。”

“孩子被动地出生在一个不富足的家庭,已经算不太幸运的事情了,就不要打着各种幌子展现作为家长的无能了。”

送孩子书包有必要吗(给不给孩子买新书包)(6)

是啊,小时候家长总是喜欢给我们灌输家里不太富裕的观念,告诉孩子不要乱花钱,要节俭。节俭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过度灌输这种观念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有多少小孩因为父母过度的控制欲和过度“哭穷”,而导致每次消费或让父母给自己买东西而产生负罪感和愧疚感。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小孩,只会在同龄人中越来越自卑,有能力赚钱之后也更容易报复性消费。

当然,这位网友的担心小孩有虚荣心也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虚荣心产生了,应该去引导和转化,而不是一味的压抑。而且虚荣心是可以带来积极影响的,比如说,想要自己受到欢迎,想让自己很厉害,这都是虚荣心在推动。加以引导,以更宽广的视角去看问题,反而能让小孩成长,僵硬地批评只会让小孩更加不知所措。

记得米南德在《恨世者》中说:

孩子应被引向正确的道路,但不是通过严厉的管教,而是通过说服教育。

对此深表赞同。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便是树立榜样,认真引导,而不是通过控制欲和严厉管教。

02

这样的经历并不是个例,甚至很多人的童年都有过相似的经历。

有一位网友在看了“要不要给孩子买新书包”那个事件之后,也分享了自己相似的经历。

网友说:

小时候家里亲戚曾经给了一些穿旧的衣服,妈妈从中找了一条印花条绒裤子让自己穿,自己实在不想穿去上学,但是又说不出理由反驳,裤子不破也不难看。

自己穿上之后偷偷抹眼泪,到了学校一整天都坐在座位上不敢走动,生怕别人看到自己的裤子。

穿那条裤子的时候,整个人都自卑到了极点,但是心里觉得自己很“虚荣”,因为自己不想穿旧裤子。

送孩子书包有必要吗(给不给孩子买新书包)(7)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

上学的时候自行车很旧,蹬起来又累还会吱呀吱呀的响。和自己一起货架的时候同学有时候会开玩笑说:“你的车子好烦人啊。”

但是因为家里车子能骑就没有要更换的理由,后来就故意晚走,不想和同学结伴。

送孩子书包有必要吗(给不给孩子买新书包)(8)

十几岁的时候已经能理解爸妈的难处,但是那种“虚荣心”产生的羞耻感还是让人不知所措。

后来长大了才明白,不想穿那条旧裤子的原因,并不是嫌弃它是旧的,是因为那条裤子的款式一看就不属于小学生。那种明显属于大人的一条裤子穿在还是小学生的自己身上,那种不对应的“成熟”深深地伤害了自己的自尊。

而那辆吱呀作响的自行车,陪伴了自己一整个青春,载着我的“屈辱”,让我以为那是“虚荣心”在作祟,因此每次都责怪自己,憎恶自己的不懂事,却忽略了自己的那一份小小的“自尊”。

童年被误解为的“虚荣感”,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一种思维定式:想要=虚荣、被拒绝=丢人,而变得越来越在意别人的想法而忽视自己的感受,变得唯唯诺诺。

尽自己最大可能尊重自己,爱护自己,才能获得更多的力量。

03

孩子的自卑可能就源于父母过强的控制欲,尤其是利用“否定式教育”和“哭穷式教育”的父母,有可能在无形中已经摧毁了孩子的自信。

①总是在孩子面前念叨自己很苦

父母总在孩子面前念叨“我太苦了,为了你我好辛苦”。其实,父母的苦孩子是看得出来的,不用念叨出来孩子也心知肚明。经常念叨反而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苦是因为自己而产生的强烈的负罪感,甚至让孩子觉得自己从小就欠了父母,孩子也会过得很累很累!

可是控制欲严重的父母就是这样,他们没有办法正确面对生活,想要通过孩子改善自己的生活,所以在孩子面前叫苦,希望以此来激励孩子努力奋斗,但是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

②总是打击自己的孩子

控制欲太强的父母总是喜欢打击自己的孩子,孩子一旦有自己的想法或主见,他们就会打击。而这其实相当于剪掉了孩子飞翔的翅膀,然后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小孩,再让他们飞。

靠打击和灌输自己想法的教育,只会让孩子的想象力、思维力、自信心都打击没。他们以为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听话,殊不知这样的教育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③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

超强控制欲的父母总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说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这样贬低自己的孩子,会让孩子从小便不自信。

他们不知道和不了解自己小孩的优点,所以总是拿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孩子的优点相比较,以为这样就可以激励自己的孩子超过别人,可结果是让孩子觉得自己越来越不如别人,越来越不自卑和不自信!

希望父母能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社会现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多关注关注孩子的感受!

共勉!

——————END——————

我是816号杂货铺,点个关注,共同思考!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