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榫卯既可轰轰烈烈建塔寺蜃楼,亦能细细碎碎琢千年之锁。近日,我们洛阳师范学院“发掘黄河文明,实现乡村振兴”暑期实践团队有幸采访到了鲁庄镇“鲁班锁”的传承人常跃辰老先生,一起探讨鲁班锁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老式永固锁内部结构图(一榫过去一卯未来)(1)

图一 常跃辰先生采访图

鲁班锁又叫孔明锁,相传由春秋战国的鲁班发明。它通过中国传统榫卯结构,将木棍交叉固定在一起,易拆难装。后作为一种智力玩具广泛流传于民间。千百年后,幼年的常跃辰也被鲁班锁深深吸引,并开始了他致力于鲁班锁技艺制作的一生。从父亲一人,到全家参与,鲁班锁深深融入了鲁庄这一普通民户的家中;从最经典的六根木直条到最多的四十二条,传统与创新不断碰撞;从一家人一个村庄的踽踽独行到一座城市一个国家的遍地开花,鲁班锁迎来的是可期的未来。常跃辰的鲁班锁也成功进入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

老式永固锁内部结构图(一榫过去一卯未来)(2)

图二 巩义鲁班锁的宣传活动

传承是创新的基石,创新是顺时代的传承。在访谈过程中,当谈及鲁班锁技艺传承时,常跃辰老先生说现在整个村子都在学鲁班锁,每家每户总有两三个村民在学。鲁班锁已成为孙子孙女们爱不释手的玩具。但此番好景却让常师傅依旧满脸愁容,他表示鲁班锁制作技艺本家学的多,外界学徒很少,几乎没有。这意味着鲁班锁目前只是在鲁庄镇盛行,但走不出去,传承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面对如此困境,常师傅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希望通过创新来实现新时代下的传承,并吸引年轻一辈的力量。常师傅在几十年间创作出了以鲁班花锁为基础的木亭子。这一座木亭子四角的衔接之处均是结构复杂的鲁班锁,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与收藏价值,令人叹为观止。此外鲁班独木椅也将鲁班锁的精髓展现的淋漓尽致。常师傅说;“新时代下的传承,要的是恒心,决心,创新。思想要集中,不抛锚。”

老式永固锁内部结构图(一榫过去一卯未来)(3)

图三 以鲁班锁为基础的木亭子

据了解,常师傅的鲁庄镇真正以鲁班锁为计的人家寥寥无几,大多数都还是普通民工或外出游子。要依靠鲁班锁这一非遗技艺实现鲁庄镇的振兴,还是前路漫漫。要想养活整个村庄人的生计,先必须有足够的知名度与宣传。但目前鲁班锁还只是闭环在村庄中走不出去,获得宣传的机会太少。另外鲁班锁制作繁琐复杂,费时费力,制作效率低下。难以达到产业化,机械化难度过大。最后经济支撑太过薄弱,目前巩义政府缺乏此方面的鼓励政策与支持。因此常师傅向我们表达了他的诉求:他希望通过政府,学校,单位等扩大鲁班锁的宣传并希望获得一定的支持资金让鲁班锁真正的走出去;另外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招商合作来使这项工艺具有经济效益,带动整个村庄的振兴;其次常师傅还希望有相关政策来支持鲁庄镇向旅游特色小镇的转型;最后他期许有更多的年轻后辈为这项千古技艺注入活力。

一榫头凝结着千年的古人智慧,一卯眼承担起百年的后辈生计。榫卯相契相和,就像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只有相互配合,不离不弃,才能走得更加久远。愿这位古稀老人用执着的一生能换来鲁班锁再一次转世的辉煌。

文字作者:宋子怡

图片作者:常跃辰师傅提供

实践团队:洛阳师范学院“发掘黄河文明,实现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