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网络上,在谈及我国海军这些年的现代化建设成就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警告”:别忘了,北洋舰队实力亚洲第一,但却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得惨败。他们的意思很简单,不要觉得海军规模大了、武器先进了,实力就强了,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以至于虽然现在我国海军在舰队规模、整体质量上均超过了日本海上自卫队,但很多人还是不敢相信,我国海军的实力已经超越了日方——哪怕日本人亲自写文章承认,也会被解释成可能是阴谋。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对日本海军深深的忌惮,埋藏在很多中国人的心里。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如果这段对历史的描述,是错误的呢?

甲午海战真的毫无胜算吗(是谁在篡改历史)(1)

我们必须明白两个真相,才不会愧对曾经奋勇拼杀的先辈:1、大清海军确实曾经亚洲第一,可甲午海战参战的基本是北洋舰队,而日方则基本是全体出动;2、作为大清海军的主力,北洋舰队在1888年建立时,确实强大,但在1894年甲午海战时,已经大幅度的落后于日本海军。仅仅6年之差,虽然仅仅只有6年,但这6年,却是世界军事科技迅猛发展,日本海军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年。从实际结果看,到1894年时:

甲午海战真的毫无胜算吗(是谁在篡改历史)(2)

一、吨位方面。当时北洋舰队参战舰艇的总吨位为34325吨,而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参战舰艇的总吨位已达到40840吨,北洋舰队已经被超越。而且,北洋舰队军舰吨位分布不平衡,定位镇远两艘铁甲舰的吨位达到7000吨,其他军舰都是1000多吨到2000多吨的小船;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大部分的主力舰吨位都在3000多吨到4000多吨之间,实力比较均衡,没有明显的战斗力短板。因此在实战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可以优先攻击北洋舰队的弱舰,打破北洋舰队的整体阵型,从而尽快取得战场主动权。

二、军舰航速。关注军事的的都知道,机动性对于装备性能、战术实施的重大意义,特别是在广阔而又无遮拦的海面作战上。北洋舰队的军舰普遍舰型落后、锅炉老化,平均航速仅为10节;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大多是刚刚服役的新锐军舰,平均航速高达14.5节。北洋水师面临“追不上、逃不掉”的尴尬境地。

甲午海战真的毫无胜算吗(是谁在篡改历史)(3)

三、军舰火力,这也是最致命的一点。这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火炮射速方面,双方有10倍左右的差距。北洋水师的大中口径舰炮基本上还是老式的架退炮,也包括定远镇远两舰引以为傲的克虏伯公司所产的1880年式25倍径305毫米主炮。这种火炮的特点是射速慢、身管短,导致火力密度很低、炮弹初速慢。而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则普及了最新式的管退速射炮,单位时间的火力投送能力超过北洋水师的十倍也不止,两者之间完全就是冲锋枪和手枪的区别。也正因此,日本海军舰艇实际战斗力相当于10倍数量,远不是表面数量那么简单。

甲午海战真的毫无胜算吗(是谁在篡改历史)(4)

另一方面就是火药威力问题。北洋舰队的炮弹装药为传统的黑火药,毁伤能力严重不足。在黄海海战中,定远镇远两舰的305毫米主炮多次命中日军用邮轮改装的西京丸号轻巡洋舰,也未能造成严重损伤。而日本海军则普遍使用了当时十分先进的下濑火药。该火药的威力凶狠异常,爆炸之后会形成冲击波和高速破片杀伤舰上人员,还会产生中心温度高达上千度的熊熊烈火和有毒的浓烟,即便遇水也可以持续燃烧很长的时间,给军舰舰体造成不可逆的致命损伤。

北洋水师除了定远镇远两舰以外,任何一艘军舰遇到这样的火力网,都是被直接打成马蜂窝的结局。即便是定远镇远两舰,上层建筑也被日舰炮击引发的大火严重焚毁,要不是舰上水兵们奋不顾身地拼命灭火,很可能当场就报废了。当年邓世昌指挥着仅有2300吨的致远号轻巡洋舰,就是冒着如此凶猛的炮火壮烈冲锋意图跟敌舰同归于尽的。

甲午海战真的毫无胜算吗(是谁在篡改历史)(5)

吨位、航速,特别是舰炮射速、火药威力方面的差距,让北洋舰队的整体实力,与日本联合舰队差距巨大。北洋舰队的真正实力根本就不是什么亚洲第一,而是与日本海军有着多倍,甚至是10倍的差距。用现在的话说,双方舰艇有着技术“代差”。而且,在后勤方面,当时北洋舰队奇缺弹药(因为不给买),真正战力严重受损。这样的实力差距,这样的后勤能力,北洋舰队又能如何办?可是,这样的真相,却有太多的人不知道。他们所知道的,只有那句话——北洋舰队实力亚洲第一,但却惨败于日本海军之手。

甲午海战真的毫无胜算吗(是谁在篡改历史)(6)

一段错误的历史描述,误导了太多的国人,打击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面对日本海军的信心。笔者不知道这是谁的责任。而在总结历史时,很多人以“北洋舰队实力更强”为基础,为战败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这种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分析,又有多少是对的?其错误之处,对国民信心、国家海军建设又产生了多少的误导。先辈能力不可故意贬低,中国人的自信不可故意打压。文章中关于那段历史的真相,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知道。

作者:晨曦防务-刻雨无痕、唐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