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势,势“这几个词,相信大家学习书法的时候。都听说过,一个人的书法中,要是有了势,那就会到更高的层次,笔势是指在书写或者绘画是,所达到的意态或者展现出的其实,在书法中,由于书法家在书写时所用笔力、体态等等不同,同一个字的不同点画处于不同位置,由此所产生的用笔规律,展现出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颜柳欧赵,各个不同。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所处的环境,状态,书写时所使用的姿势,都会笔势有一定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是决定着这篇书法的走向。笔势首贵在起落笔,书法功力深厚者,往往是意在笔先,还未下笔,已胸有成竹,这时下笔,必然惊雷滚滚,运笔如枯木,苦涩而行,笔锋所至必有山河之势。我国古代讲“字如其人”,意思是一个人的脾气秉性对他的书法有很大影响,其实这只是讲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思想色彩,故“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就比如王羲之在创作《兰亭序》是,是一种“微醺胜百醉”的状态,整个人似飘未飘,这时所写出的作品,就带有当时的情绪色彩,不尽相同的“之”字,写错之后随意涂抹,都让人感受到了当时他在书写时,那种放浪、随意,与同僚饮酒过后,“一醉解千愁”的快乐,整篇没有一点辞官回家,郁郁不得的忧愁,这就是《兰亭序》的笔势。
再比如说颜真卿所作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如果让一个普通人来看这篇书法,必然会骂个狗血淋头,各种乱涂乱画,某些笔画似树枝,但这些,才是整幅作品中,最珍贵的:在得知族中至情被蒙古人所迫害,最亲密的侄子被肢解而死,尸体都找不到了,所产生的悲愤之情,促使他写下这篇《祭侄文稿》,流传后世,传的是深刻的家过情怀,民族大难,至亲受难,处处充斥着对敌人的痛恨和对于民族当前状况的忧思。这,是《祭侄文稿》的“势”。
由上可以看出,作者个人的情绪状态,会给作品注入与平时不同的精神,所以不同环境、情绪、思想都会产生处不同“势”。所以在看《兰亭序》时,我们能够感到当时那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悠然之感,在阅读《祭侄文稿》时,我们又能感受到颜真卿当时,咬碎了牙齿,攥碎了拳头的悲愤之感。“势”,往往会对我们造成某种影响,将文明带入某种强烈感情色彩的境界。
不仅仅书法有“势”,绘画也有“势”,以西方绘画中,莫奈《睡莲》为例,以极大创作热情创造出的这组画作,是远远超出对于物体本身的描绘的。《睡莲》以极其高超的技法,画出了波光粼粼、池塘水面向外不断延伸的效果,抓住一瞬间似真似幻的光与影,站在旁边,似乎能领略一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莲花别样红“的意境。
那”势“到底从哪里来?它来自于每一笔点画之间的相互呼应,来自于横平竖直的微微变幻,来自于作者每一笔所注入的思想情感,他们或是笔力千钧,或是风格秀媚,或是自然舒展,或是灵动秀气,都让你能够强烈的感受到它的存在,并得到你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