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有多经典:打动我们的不只爱情(1)

《乱世佳人》的结构一点也不复杂,没有形式的革新自觉,没有高深的社会隐喻,就像一条清浅可爱的小溪。从叙事到人物几乎都是二元对立相互映照,把通俗小说的俗白浅近演绎得炉火纯青。

逐渐工业化的北方腰缠万贯野心勃勃,庄园农奴制的南方在暄软的棉花堆上继续做着安稳故俗的旧梦。

北方有一堆堆暴发的穷白人,南方有一队队忠心的黑奴隶。敢作敢为的斯佳丽和瑞特,恪守传统的玫兰妮和阿希礼。就像张爱玲的上海、白先勇的台北,幸好还有一个新旧激荡的亚特兰大。

原著小说广为流传的译名是《乱世佳人》或《飘》,很多评论都认为前一个凝滞缺灵动,后一个又显得浮沉无根基。就按字面意思理解成“随风而逝”,可是这又不像一个书名。无他,辞有尽而意无穷。

玛格丽特·米切尔曾谦虚地表示,《飘》的文字不够优美,思想不够伟大。她念念不忘的不是一些深刻的思想,而是进步时代的底色,一些老灵魂。

南方有无垠的红土地,有洁白的山茱萸花,有起伏的森林,有高圆柱平屋顶的庄园。南方的白人和黑人等级分明,可是奥哈拉家绝不允许随意打骂黑仆,男主人杰拉尔德靠通宵打扑克赢了一个沿海一带最好的贴身男仆,并花大价钱把他的妻子女儿赎过来,让他们一家团圆。

乱世佳人有多经典:打动我们的不只爱情(2)

家里的黑奴都看出他有口无心,甚至死不要脸的欺他。女主人埃伦对斯佳丽说,“对地位比你低的,尤其是黑人,态度既要坚定,又要和气”。黑妈妈自豪地说,“我一连给罗比亚尔家三代女娃子换过尿布”,斯佳丽有时像巨人安泰,但黑妈妈和红泥土才是给予她力量的大地母亲。

南方的文明除了有很多具备庄严的美、完美气派的十二棵橡树庄园之类的房子,还有对黑人很好的邻居们,他们尊重道德,维护尊严,爱惜名誉,有所顾忌,宁愿在新世界里毫不屈服地沉下去,还有斯佳丽烦得要死的书本、音乐、诗歌,还有金发灰眼像阿希礼一样看不懂的小伙子。

在这样谦恭古板的南方世界里,瑞特格格不入,他视声名为累赘。他不想因为带一个姑娘兜风,迷路在外停留一夜,就要出于传统和姑娘的名声娶她;他讨厌为了维护南方的自尊而撒谎落后的南方在战争中必胜。

他没有过多的政治操守,在战乱中囤积居奇发大财,同时又拿出一大笔钱为南方捐款,甚至冲上前线为南方而战;他和老鸨沃特林招摇过市,但利用坏名声救了阿希礼等好些个参加政治集会的人。

他嘲弄那些不知变通的旧人物,但是又尊重他们,他认为南方那种不露声色的体面和不疾不徐的风度,都是不切实际矫揉造作得要命,但是最后又怀念那种完美无瑕匀称和谐的旧时代的遗风。

他看到了亚特兰大活力之下时髦俗艳的一面,就像斯佳丽极力用娴静端庄掩饰住不安分一样。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安宁的旧式生活,可是战争、资本早就摧毁了南方的文明基础,那些观念规矩被金钱弄得面目全非。

乱世佳人有多经典:打动我们的不只爱情(3)

瑞特注定要死心塌地爱上斯佳丽,因为她冷酷任性讲求现实,不会相信那些虚名浮利,不会听到瑞特关于怀孕说了一个不雅的词假装晕过去,她和瑞特说话不用左想右想,瑞特说,可以为了乐趣而结婚,她脱口而出,哪有乐趣,就是一年生一个娃娃。

即使埃伦怎么教育,斯佳丽都不是标准的淑女。她每次都能找到借口,如果我有钱我也像妈一样有教养,如果我有时间,我也会像玫兰妮一样耐心对孩子。可是瑞特尖锐地说你的领居们一样带着整船的信誉、德行、仁慈安全地靠了岸,你能但你不愿。

斯佳丽直截了当地说他们是一群蠢货。她居丧期间兴高采烈地跳舞,为了税金欺骗被关押的瑞特,故意撒谎抢了妹妹的男朋友,为省钱雇佣犯人。她祭起塔拉的大旗不择手段。

瑞特是随心所欲干些不合时宜的事,斯佳丽还要遮遮掩掩。瑞特痛心疾首地说,斯佳丽,乌龟配王八的道理你都不懂。斯佳丽南辕北辙地说,你这么粗俗,真让人恶心。

瑞特和斯佳丽是新兴的毫无章法的工业时代的新人,阿希礼和玫兰妮是守旧的日暮途穷的农业时代的旧人。

阿希礼在烤肉宴会的争辩中,明明和瑞特一样的看法,但是他不会直接说出口,以免刺痛大家的心,而且还积极参战,内心深处他舍不得牧歌式的沉静老派的生活消失得太快。他明知道斯佳丽不适合自己,就是不肯直接说,敷衍应付。

他听说了税金的事,塔拉庄园朝不保夕,还装糊涂默许斯佳丽去找瑞特,云遮雾绕说一堆斯佳丽听不懂的话。玫兰妮临终前对斯佳丽说,阿希礼没有实际经验。在瑞特看来,那就是南方最致命之处,拼命维护所谓仪礼的空洞和无用,永远不肯直面赤裸裸的真相。

乱世佳人有多经典:打动我们的不只爱情(4)

和瑞特懂斯佳丽而爱上斯佳丽一样,玫兰妮懂阿希礼,所以爱阿希礼,不像斯佳丽那么盲目。阿希礼想离开锯木厂,朋友给他在银行谋了一份差事。但是玫兰妮知道他根本不适合那个城市那份工作,于是说自己离不开佩蒂姑妈留了下来。

她发自生命的真诚善良,让习惯冷嘲热讽的瑞特都乖乖地管住了恶毒的舌头。她不是没头脑的珍珠母鸡,如果不是斯佳丽先杀死了那个趁火打劫的逃兵,手里拿刀的玫兰妮就会从楼梯上冲下来。

阿希礼生日风波之后,她对斯佳丽旗帜鲜明地维护,以至于一些最坚定讨厌斯佳丽的反对派都动摇了自己的想法。他们相信斯佳丽是无辜的,不是因为斯佳丽的品德,而是因为玫兰妮相信她是无辜的。

她让每一个人都如沐春风,她拼命维护斯佳丽和邻居们脆弱的情谊,保留南方人在兵荒马乱岁月中仅剩的一点慰藉。她和阿希礼都具有南方一切端正的优点,她很清醒,她们大部分人都不适应时代的急剧变化,但是无力做出改变。

只有斯佳丽没有那么多思想包袱,充满力量积极应战,所以她比阿希礼直接,会在不伤害大多数人的情况下径直表明态度。直到玫兰妮去世,斯佳丽才不无心酸地发现自己大错特错:她极其珍视的阿希礼的爱是建筑在流沙上,她任意伤害的玫兰妮和瑞特才是给她勇气无私支持她的人。

我们总喜欢说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落后的文明会被取代,落后的观念会被淘汰,但是作者的笔下,流淌着对过去保守持旧的眷念,丝毫没有斯托夫人对黑奴制度的愤怒,那种落伍的温情反而让这个普通俗套的爱情故事焕发出穿越历史的熠熠光泽。

作者:周慧云,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