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为什么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答:(1)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位置适中。如果地球距离太阳太近,则温度过高;反之,则温
度太低。(2)地球的自转周期较短,为 23 小时 56 分 4 秒。这就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3)地球有较大的质量,能吸引住大气。由于大气的存在,一方面,它能 通过反射、散射、吸收等作用,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另一方面,它能 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这样,就使地面的温度变化 比较缓和。
2、卫星航天发射基地和卫星返回地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有哪些?
答:(1)航天发射基地的建设区位条件
①纬度: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②方向:向东发射,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节省燃料;
③气象条件:阴天少,雷雨天气少,云少,云离地表高,风速小;
④地势平坦开阔,地质结构稳定
⑤国防条件:建于山区、沙漠地区;
其中影响卫星和飞船发射的最关键和最直接的因素是——气象因素
(2)返回地点的区位要求
①人烟稀少的地区
②地势开阔平坦的草原地区,水面少,便于发现目标和营救的地区或者在海洋上
③距离发射场、控制中心位置适中,有利于监控、抢救等工作展开
3. 太阳辐射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有哪些?
答:(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4、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1)太阳高度角或纬度: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气的路径就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越强。例如,中午的太阳辐射强度比早晚的强。
(2)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3)天气状况:晴天云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例如四川盆地多云雾阴雨天气,太阳辐射消弱强,太阳辐射成为我国最低值区。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高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5)白昼时间的长短。
(6)大气污染的程度:污染重,则对太阳辐射消弱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
5、拉萨和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并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别说明理由。
答:拉萨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带,更适宜发展太阳能。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大,重庆位于我国光照资源贫乏带,因为这里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
6、太阳活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答:⑴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11年的周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⑵对地球电离层产生影响,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
⑶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4)两极的极光:日冕层的高速带电粒子流被地球磁场捕获,在两极形成瑰丽的极光。
(5)与许多自然灾害具有相关性,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7、如何运用地球上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判断风向、洋流的流向及河流两岸的冲刷和沉积?
答: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洋流、河水的运动方向都要按“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的规律发生偏转。因为左和右是相对的,因此在判断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时,首先要按着“面对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即背风而立)”的规定确定左和右,然后再据所在半球确定具体偏转方向。
8、假如地球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将会产生的哪些影响?举例说明
答:假如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反,导致地球上风带的风向改变,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发生改变,中低纬度大陆东岸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中低纬度大陆西岸为季风气候;地球盛行风向的改变,也导致洋流的方向改变,如北半球中低纬的洋流由顺时针方向变为逆时针方向;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反,导致河流侵蚀和堆积岸发生交换;地球自转方向的改变也导致恒星日的长度超过太阳日;地球上观察星空天体的移动轨迹发生改变。
9、晨昏线有哪些主要特点?如何巧用晨昏线判读光照图?
答:晨昏线——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线和昏线均是半圆。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反之由夜进入昼的则是晨线。晨昏线是光照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隐含有很多信息,是光照图的重要突破口。
晨昏线特点:(1)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 ;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2)晨昏线与经线圈交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 二分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时,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
(3)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的地方时为18 点; 晨昏线与极夜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 点; 晨昏线与极昼圈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点或 24 点。
晨昏线的应用:
(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若右图中AB为昏线,则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若BC为昏线,则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确定地方时
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6:00,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是18:00,如右图中BN地方时是6:0O,AN地方时是18:00。
(3)确定日期和季节
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重合)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节气是春分日或秋分日。
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节气是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叫现极昼),日期是12月22日前后,节气是冬至日。
(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确定经线: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或全部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
(5)确定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等于该纬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l5°的商,夜长是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
(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
(7)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10、如何判断两地间最近航线的方向
答:⑴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航程过两极点,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①同位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
②同位于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
③两地位于不同半球, 这时需要讨论, 要看过北极点的为劣弧, 还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确定后,再讨论。
⑵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这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过两极点,而是过两极地区 (或上空),具体又可以分两种情况:
①甲位于乙地东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 甲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到乙的最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南;同在
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向东北;位于不同半球需讨论。
11、什么是日界线?怎样确定不同日期的范围?
答:地球上分割日期的经线叫日界线。地球上有两条日界线:一是国际日期变更线与东西12区之间的180度经线大致相吻合;二、是地方时为0点(24点)的那条经线(此经线是运动的)。从0点经线向东到国际日期变更线之间为今天,0点经线向西到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昨天。(见下图)当0点所在的经线为西经,那么新一天的范围大于一半;当0点所在的经线为东经,那么新一天的范围小于一半。地球新的一天从日界线西侧开始,东侧结束。
12、南北半球太阳日出日落的方向是怎样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方向,日落正西方向;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东北方向,日落西北方向;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极昼极夜时除外) 。
影子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1)正午日影的朝向:①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四季太阳都从南边照射过来,正午日影永远朝向北,正午时,影子朝向正北。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四季太阳都从北边照射过来,日影永远朝向南,正午时,影子朝向正南。③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中有时候太阳从南边照射过来,日影朝向北;有时候太阳从北边照射过来,日影朝向南。④极点:北极点为极昼时,太阳永远从南方照射过来,日影也永远朝向南方;南极点为极昼时正好相反,日影永远朝向北方。(2)正午日影的长短:①直射时,正午日影为零。②极夜时,没有日影。③其他时间,正午日影的长短随正午太阳高度而变化。距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高,正午日影越短;反之,距直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低,正午日影越长。
13、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有何规律?
答: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是随纬度的不同和季节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处,向南北两方降低。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北半球夏至日时,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的两方降低。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一年内,除了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以外,正午太阳高度都以所在半球的夏至日为最高,以冬至日为最低。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赤道以南的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的最小值。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地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赤道以北的北半球各地为一年中的最小值。在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一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地带,每年太阳直射两次。除赤道每年有两次最小值外,其他地区每年有一次最小值。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高;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低。
14、昼夜长短的变化 (以北半球为例)有何规律?
答:(1)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变化幅度越小。
(2)太阳直射点在哪一半球,哪一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于夜;太阳直射点向哪方(南方、北方)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
(3)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其他地方,纬度越低,昼夜变化的幅度越小。
(4)纬度相同但分处南、北半球的两地,其中一地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15、北极星高度的时空变化有何规律?
答:(1) 北极星位于地轴的延长线上,故北极星在夜空中的位置随时间没有变化。
- 北半球各地观测到北极星的高度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一致;在赤道上看北极星位于北半球地平线上;在北极点上看北极星位于正上方。
16、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如何把握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大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近地面受热状况不同,即冷(受)热不均是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1)形成过程(如右图所示):地面受热不均→空气做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同一海拔高度形成高、低气压中心,产生水平气压差(上升运动在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下沉运动在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大气做水平运动,形成风,热力环流形成。
综合上所述,近地面空气的受热或冷却,引起气流的上升或下沉运动。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气压差异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可见,大气运动首先是垂直运动,其成因是受热不均(热力原因),其次是水平运动,其运动原因是同一水平面上有气压差(动力原因);近地面高低气压形成的原因是受热不均即热力原因,高空高低压形成的原因是动力原因。
(2)等压面图这是等值线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热力环流原理的深刻掌握必须以这两种等值线(面)图的学习为基础。其中学习的关键点包括:①明确同一地点气压值的垂直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低。②明确高空气压与近地面气压之间的关系:高、低气压状况正好相反。③等压面的凸向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凸高(压)为低(压),凸低(压)为高(压)。即:在高空的同一海拔高度上,B 地的气压高于 A、C 两地的气压,等压面应向气压低的一侧(高空)凸出;A、C 两地的气压低于 B地,等压面应向气压高的一侧(近地面)突出。近地面等压面的凸向变化情况以此类推。
(3)明确高、低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气温相对冷的地方,近地面形成高压,即反气旋,多晴朗天气。气温相对热的地方,近地面形成低压,即气旋,多阴雨天气。
(4)试比较 ABDE 四地气压和气温的高低:①气压:必须明确在垂直方向上近地面的气压要高于高空的气压,所以四地气压值的大小排序是A>B>D>E。②气温:按照一般规律,在对流层中近地面气温高于高空气温,且每上升 100 米气温平均降低 0.6℃。按此规律判断,四地气温值的大小排序是 B>A>D>E。
17、怎样根据等温线判断相关问题?
答:⑴判断南、北半球位置:从整体而言,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可根据等温线数值变化判断南北半球。
⑵判断陆地、海洋位置: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快,所以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弯曲方向和陆地相反。
⑶判断季节:此过程与②相反。
⑷判断寒暖流: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水温高,等温线向高纬弯曲。由此可看出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
⑸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根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来判断。
⑹判断温差的大小:同一图中,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a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b 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c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18、在城市规划中,如何考虑“城市风”的影响?
答: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避免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19、大气环流、大洋环流、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生物循环有哪些地理意义?
答:大气环流: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大洋环流:促使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的热量分布;影响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航海;既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污染海区的净化速度,又使污染范围扩大。
水循环: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外;促使地球表层各个圈层之间,以及陆地和海洋之间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不断地塑造着地表形态。
地壳物质循环:促使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也在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化;促使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20、冷锋降水与暖锋降水的雨区位置有无规律可循?
答:冷锋雨区在锋后(冷气团一侧)及其附近;暖锋雨区在锋前(冷气团一侧)及其附近地区。降水都位于冷气团一侧。
21、何谓锋面气旋?锋面气旋对天气有何影响?
答:在中高纬度地区,一般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锋面气旋。如图所示,这是一个低气压区域,低气压向外延伸的狭长区域称为低压槽,如同地形上的山谷,图中AB、CD为两条槽线。锋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图中气旋东部偏南风来自较低的纬度,气温较高,当它向北移动时,遇到较高纬度的冷空气就形成了暖锋(图中CD附近)。同样的,气旋西部气流是来源于北方高纬度地区的偏北风,南下会遇到较低纬度的暖空气而形成冷锋(图中AB附近),这样地面天气系统中的锋面气旋便形成了。北半球的气旋是一个按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旋涡,它同样也带着已生成的锋面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锋面气旋系统形成之后,将会对原有的单一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产生什么影响呢?由于气流从四面八方流入气旋中心,中心气流被迫上升而凝云致雨,所以气旋过境时,云量增多,常出现阴雨天气,即气旋雨。在锋面天气系统中,无论冷锋还是暖锋,锋面上方的暖气团都是沿锋面抬升的,都将形成有云和降水的天气,即锋面雨。当两种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后,将辐合成更强烈的上升气流,天气变化将更为剧烈,往往会产生云、雨甚至造成暴雨、雷雨、大风天气。在图中,冷锋和暖锋的降水区域会略有不同。因冷气团密度大于暖气团,冷气团始终位于暖气团之下,锋面始终倒向冷气团一侧,降水区域总是位于锋面的冷气团的一侧,图中在CD前方会形成宽阔的暖锋云系和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在AB后方会形成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气旋中部(冷锋雨区与暖锋雨区之间)则是单一暖气团控制下的晴好天气。
22、逆温是怎样产生的?逆温对大气环境有何影响?
答: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例如,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再如,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愈接近地表,降温愈快,于是产生逆温现象。另外,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实际上,大气中出现的逆温现象常常是由几种原因共同形成的。
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大气有一定的影响。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23、为什么地球表面温度的昼夜变化不象月球那样剧烈?答:月球表面因没有大气,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 121℃, 夜晚则降到-183℃,昼夜温差很大,可达 300℃以上,温度变化剧烈。地球表面有一层约 2000~3000 公里的大气圈层,白天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由 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等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大约削弱了一半。因此 地球表面温度上升没有月面快,也没有月面高。夜间,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 臭氧都能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同时大 气又以逆辐射的形式向地表辐射,在一定程度上又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 量,大气对地球表面起了保温的温室作用,使地球表面在夜间降温缓慢。
24、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有什么影响? 答: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气 流上升,空气是由下部高温区向上部低温区运动,水汽易凝结,所以降水多。因 此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地区,一般都是降水多的地区。高气压带 控制的地区,一般都是下降气流,空气是从高空低温区向下部高温区运动, 水滴易汽化,所以降水少。因此在副热带高压地区,除了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很大形成的季风地区以外,一般降水少,极地高气压区降水也少。在风带中,信风带和东风带地区降水少,因信风和东风都是从高纬度低温区向低纬 度高温区流动的,水滴易汽化,所以不易形成降水。但是如果信风或东风经过海洋暖流上空,把水汽吹到陆地上,遇到地势高的地区被抬升降温凝结也 能形成丰富的降水。西风带中的西风,是从低纬度高温区向高纬度低温区流 动的,水汽易凝结,所以降水多。
25、如何判断气候类型?
答: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二步走:
(1)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炎热;低于0℃,寒冷)
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
最冷月>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最热月<100C或终年00C以下――极地气候
(2)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月降水量少于50mm,少雨;大于100mm,多雨)
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26、东非高原的赤道附近地区为什么没有成为热带雨林气候?
答:地势较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不具备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
19、马达加斯加东部为什么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答:a、大部分在热带,气温高;b、东侧暖流通过;c、岛屿中部为南北走向山脉;d、东南信风吹向岛屿,形成地形雨。类似地区:巴西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中美地峡的热带雨林。
27、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简述其特点、成因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40至 60 度的大陆西岸,除亚洲、 非洲和南极洲没有外,其馀各大洲都有,其中以欧洲西部最为典型。因为欧洲西部常年盛行来自海洋的西风,西岸常有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西风从暖洋面吹来,降水颇多;而冬季常有温带锋面气旋影响。 冬暖夏凉,年较差小,全年湿润有雨,多冬雨,全年无干季。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该气候条件不利于粮食作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因而适合发展乳畜业。该气候区内着名城市有巴黎、伦敦、墨尔本、温哥华和西雅图等。
28、欧洲海洋性气候为什么比北美洲面积大、分布广?
答:欧洲缺少南北延伸的高大山系,欧洲中纬地区平原占优势,且东西延伸,来自海洋的西风能深入大陆内部。受陆地形状及洋流势力的影响欧洲西岸受暖流影响较大。北美洲西部有平行于海岸的高大山系,西风难以深入大陆内部
29、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有何异同? 答: 相同点:各月气温都高达20℃以上,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旱季和雨季)。 不同点:热带季风气候只存在北半球,雨季降水量比热带草原多;热带草原南北半球都有分布,雨季降水量比热带季风气候少。
30、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有何异同? 相同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不同点:最冷月平均气温,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而温带季风气候在0℃以下;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4、5月--9、10月),而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集中在7、8月)。31、简述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答:地中海气候主要位于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因副热带高压带北移控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干旱炎热;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暖湿多雨。年降水量在300-1000mm左右。
3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有何影响?
答: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块状,形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北半球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冷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7 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热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地海洋上。
32、副高的位置和强弱对我国夏季雨带有何影响?
答: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中心,有时只有—个,位于夏威夷附近,有时分裂为两个,分别位于东、西太平洋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天气变化影响很大,它的强弱和位置,直接影响着我国夏季雨带的分布。副高西部的偏南气流,从南部海上带来大量的暖湿空气,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交锋而形成的锋面,往往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由于副高位置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偏南,夏季偏北,因此我国的主要雨带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春末,雨带位于华南,夏初,副高西伸北进,暖湿的偏南气流沿副高西缘北上,与北方来的干冷空气交锋在长江流域一带,形成长江中下游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盛夏,副高进一步北进,雨带北推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撤,雨带也随之南移。副高的位置和强弱一旦异常,就会引起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33、影响雪线的高低因素有哪些?
答:雪线高低的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即阴坡阳坡的问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二是降水量,即迎风坡背风坡的问题,迎风坡降水量大,雪线低,背风坡降水量小,雪线高(降雪速度与融雪速度的问题)。若为不同纬度的两地,主要考虑气温;若为位于同纬度的两地或某山地的两侧,主要考虑降水的因素。
34、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或从哪些角度分析某种气候类型的成因?)
答:纬度位置——太阳辐射、温度带、气温
海陆位置——降水、日照时间
地面状况——海陆差异、地形类型、坡向、海拔、裸地与植被覆盖地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等
洋流——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寒流——降温减湿作用
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35、我国洪涝灾害多集中在哪些地区?洪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答:(1)多发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2)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a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b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c台风的影响;d厄尔尼若现象(水文水系)e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f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汇水集中;g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地形)h地势低洼(海河、珠江); 人为原因:a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围湖造田;c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36、防洪减灾的措施有哪些:
答:a中上游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b退耕还湖;c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d裁弯取直,加固大堤;e开挖入海河道(淮河);f修建分洪蓄洪区;g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预报;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37、防御干旱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38、寒潮在什么季节对我国农作物危害最大?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寒潮危害?
答:春、秋季(初春、秋末)。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做好防寒准备工作;人造烟雾增加大气逆辐射。
39、简述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对策。
答:(1)原因:一是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
(2)影响: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
对自然环境:①冰川融化及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变化,影响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②直接影响水循环的蒸发环节,从而影响区域降水量,增加降水异常事件的发生,进而影响地表径流及水资源的供应量;③导致生态系统的改变,甚至对一些地区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对社会经济:①导致积温增加,从而使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使高纬度地区农作物的产量增加;②导致蒸发量变化,中低纬度地区可能会变干,影响农作物生长,产量降低;③对林业、牧业、渔业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④海平面上升,影响沿海地区和海岛上居民的生存;⑤出现极端的天气和气候事件,扩大某些疫病的范围,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 对策:可通过技术措施,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矿石燃料的使用量;全球共同合作;大规模地植树造林、保护现有的植被;可建设海岸防护堤坝,以防止海水入侵;有计划地改变农作物的种类以适应气候变化。
40、简述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与对策。
答:(1)原因: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
(2)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人体健康。
(3)对策: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41、非洲气候有何显著显著特征?试分别分析气候特征形成的原因。
答:(1)气温高:非洲纬度低,大部分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辐射强;干燥地区广: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影响的地区面积大,降水稀少,干燥;气候类型南北对称:赤道横贯中部,南北所跨纬度大致相等,气压带、风带南北对称。
42、为什么红海盐度最高?波罗的海盐度最低?
答:(1)红海:位于副热带,蒸发强烈;从陆地流入的淡水很少。
(2)波罗的海:纬度较高,蒸发量小;有陆上河流汇入大量淡水;
43、试分析杭洲湾夏秋季节潮汐现象特别大的原因。
答: 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有利于潮位堆高;
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又加剧了潮势。
45、为什么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
答:海水较浅,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
有暖流和寒流交汇处或有冷海水上泛
46、简述地质构造与找油、找水有工程建设的关系
答:(1)含油、气的岩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利于诸存地下水。
(2)工程建设方面:隧道工程如建在褶皱构造上,一般从隧道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考虑,应选择修建在背斜部位;隧道一般避免通过断层,如通过断层则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来加固,以免发生崩塌。
47、为什么在背斜上开挖隧道?(提示: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虑。)
答: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结构比较稳固,开挖隧道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比较好。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不容易向隧道上部汇集。
48、风积地貌、流水沉积地貌与冰川沉积地貌之间有何区别?
答:由于风力和流水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形成砾石、砂、粉砂、粘土等颗粒大小不同的沉积物,具有分选性和磨圆性。冰川的沉积作用在冰川融化时才能发生,它的沉积物质颗粒大小混杂,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不具有分选性和磨圆性。
49、以西北内陆地区为案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或简述西北内陆各自然因素间的联系)。
答: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很少,这里的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且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还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50、我国分布较广两种地质灾害是什么?为什么分布广泛?
答:滑坡和泥石流
原因:(1)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
(2)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51、为什么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或西南地区)多地震、滑坡、泥石流?
答:(1)该地带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
(2)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3)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4)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52、怎样防治地质灾害(或自然灾害)?
(1)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2)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如,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植树造林等。
(4)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53、为什么说平原是城市等聚落发育的理想环境?
答:地势平坦、节省建设投资,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如我国的城市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第三级阶梯上,如北京、上海。
54、为什么山区和高原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山间谷地中?
答:山区和高原,气候一般寒冷,山间谷地地势相对较低,温度条件相对优越;地形、水源等条件好,如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宁位于湟水谷地。
55、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聚落为何多呈条带状?
答:聚落往往沿河分布和延伸,这样一方面可获得较好的用水条件;另一方面交通便利
56、山地、丘陵地区优先发展公路的原因是什么?
答:山地、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修建交通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而公路对自然条件要求低、成本低。
57、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该怎样治理?
答: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a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2)人为原因:a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b水污染严重;c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开源节流)a南水北调;b修建水库;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d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e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f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g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58、大坝、水库以及水电站如何选址?
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地处。水库范围应是由大坝及接触到的最高一条等高线共同所组成的闭合区域。如果同时发电,还要选择地势落差大的地方 ,以创造更多的水能。避开断层地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导致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对于大型的水利设施在选址的时候,就是应该要考虑到地质构造。一般要选在地基坚实的地质构造上,背斜与向斜的比较上,背斜顶部因受张力的影响,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由于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所以水库坝址应布置向斜。总之,要选择地质坚固、峡谷地段、水能丰富、移民量小的地区。同时水库等水利工程区在修建时需要避开喀斯特地貌区。
59、简述赤潮形成的原因。
答: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60、简述咸潮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答:咸潮的形成原因包括(1)自然原因: (气候) a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c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天文)d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2)人为原因:a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b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危害:a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c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防治措施:a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b采取调水以淡压咸;c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d节约用水
61、我国沙尘暴现象主要出现在哪些地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治?
答:(1)西北;华北地区
(2)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a气候干旱,降水少;b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
c地表植被稀少等; 人为原因:a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c开矿。
(3)治理措施:a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b控制载畜量;c营造“三北防护林;d退耕还林、还牧;e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f禁止采伐发菜等
62、我国多地震灾害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减轻地震所造成的危害?
答:(1)多地震的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
(2)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加强国际合作等。
63、泥石流爆发的条件有哪些?
答:(1)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2)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3)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差
(4)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砾石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
6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答:(1)自然原因:①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 ②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 ③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65、台风多出现在什么季节?台风灾害有什么造成的?如何减少台风损失?台风对我国还有哪些有利的影响?
答: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①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②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66、简述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下渗多;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
湿地面积不断被萎缩,是该地区的气候更加干旱,沙暴天气频繁,土地盐碱化和荒漠化不断加重,湖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尚商务频临灭绝。
67、简述华北春旱的原因。
答: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雨带未到,降水稀少;农业需水量大。
68、东北为什么无春旱?
答: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春季有积雪融水。
69、为什么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 答: 大陆架海水较浅,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有暖流和寒流交汇处或有冷海水上泛。
70、洋流对地理环境有哪些影响?
答:①促进高低纬度间热能的输送和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②暖流对其流经的沿岸地区有增温加湿的作用,寒流对其流经的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③寒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北海道渔场处在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交汇处,北海渔场处在此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冷水流交汇处,秘鲁渔场处在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处);④洋流可把海域的污染物携带到别的海域加快了净化违度,但也可使污染范围扩大。
71、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景观差异原因是什么?
答:受安第斯山脉阻挡的影响,山地东侧为西风带的背风坡,产生焚风效应和雨影效应、西侧为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沛。(非地带性现象)
72、影响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类型(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纬度、山地的海拔高度和坡向等因素有关。
(1). 山地所在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简单。
(2).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起始带)与当地水平分布的自然带一致,如赤道附近的最高山岭,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相类似。
(3). 同一山体相同自然带阳坡分布的高度高于阴坡。
(4)同一山体雪线分布的海拔一般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低于背风坡
73、等高线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1)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有时也看到重合,那只有在峭壁处出现。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愈稀,则坡度愈缓;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
(6)等高线与山脊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74、凌汛的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多发生在什么发生季节?
答:凌汛出现的条件有三个:河流有一定的结冰期;河流的流向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发生的时间是结冰和融冰期。由于下游纬度高,结冰早,上游低纬度的水不断流向下游,而下游因为冰的堵塞,导致河水溢出河道,形成深秋的凌汛。当春季来临,上游低纬度地区的河水已经融化,而高纬度的河水还未融化,从而形成了初春的凌汛。
75、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业和聚落分布有什么不同?
答: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因此水源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和聚落分布的重要因素,农田、聚落集中分布在黄河沿岸平原、沙漠边缘的绿洲、以及铁路沿线的工矿区。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因此热量条件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和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农田、聚落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的河流谷地两岸的河漫滩平原上,如青海省的湟水谷地,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