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玻璃温室到底靠谱不靠谱,要看具体情况。

智能温室用途(智能玻璃温室到底靠谱吗)(1)

我对“智能温室”这个概念反感的时候,是我刚刚开始走进农业这一行的时候。

那时候我见过很多入不敷出乃至于荒废掉的智能玻璃温室,我认为建这种温室就是骗补贴,没有人会真正指望从这种温室里挣到钱。

从事农业这行多年以后,我慢慢收起了这种年少轻狂。

身为一个一线农业生产的组织者与经营者,如何去理解“农业”本身,始终是我面临的现实的问题。如何千方百计保持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如何确保自己不会错过一个市场升级的契机,是一个规模化农业经营者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农业的本质,就是吃饭的问题。我们需要用有限的资源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让他们吃饱、吃好。

农业的问题,却又不只是吃饭的问题。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美国跨越太平洋运过来的大豆能比中国本地大豆还要便宜,贸易已经无处不在了。生产成本、物流成本、利润、技术、市场需求……种种因素交织成一团,已经很少有人能够掌握整个农业生产与供应链条了。

智能温室用途(智能玻璃温室到底靠谱吗)(2)

如何去把握农业发展的趋势,仿佛是个无解的问题。

但是我们中国人为擅长的事情是把握住“势”。因势利导、顺势而动,则能够强弱异势、势如破竹。围绕着设施农业的未来,“势”是什么样的?

一是人力资源成本的逐渐提高。今年以来,我国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水平呈现逐年迅速提高的态势,2015年已经达到了12459元,比2014年度高出1800元。农业经营者对此有深刻的体会,2015年的时候,80元/天的工资水平还算是普遍,到了2017年,120元/天也不一定能够招到人。

二是土地租赁成本的逐渐提高。农业重要的资源之一就是土地,土地租金在农产品生产中占比长期居高不下。然而我们面临的形势是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可用的土地越来越稀缺。能够用于蔬菜生产的土地越来越少,而且要找到一块无污染、健康的土地已经不再是容易的事情。

三是鲜活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革,谷物、油料在所有农产品的消费中已经退居次要,蔬菜、食用菌的消费已经牢牢占据了食品消费的大头。

这就是我对智能化玻璃温室观感180度扭转的原因:智能农业、玻璃温室的时代正在来临。

智能温室用途(智能玻璃温室到底靠谱吗)(3)

智能玻璃温室已经走过了稚嫩的“实验期”,即将走进大规模推广的“繁盛期”,这是整个农业生产与供应链条逐渐进步的必然结果。可以让智能玻璃温室实现生产盈利的土壤,正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形成。

通过机械化、智能化、自动化,实现率的集中高品质蔬菜生产,是规避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成本的有效手段,平衡点正在到来,能够实现盈利的市场空间正在形成,智能化玻璃温室大规模铺开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并且会不断发展。

这个智慧温室,是基于这个思路的一种尝试,我觉得他们主要是试图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是整合生产与物流链条,减少中间环节,这是目前规模化农业的普遍思路,也是当然之举。另一方面则是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引入了农业生产,以良好的设施为基础,使用精细化的管理手段,控制成本、提高产量、创造效益。这正是当前农业生产所欠缺的东西,也是下一步农业生产领域的发展趋势。

以鲜食番茄为例,如果项目能够在三年之内达到75千克/平方米的产量,将人力用量降低到2000平方米/人以下的水平,通过系统化的物业管理与智能控制相结合,降低能耗到当前玻璃温室平均水平之下30%,这个项目十年之内实现资产回收是没有问题的,这在现代设施农业中已经算是突出的水平了。

机遇只会留给有预见性的人。提前占据智能化玻璃温室的上游与先机,将是农业下一步发展扎扎实实的增长点。

智能温室用途(智能玻璃温室到底靠谱吗)(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