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梁山一百单八将,有一半以上没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提起潘金莲和西门庆,却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当然,除了水浒传,似乎以严世蕃为原型的另一本小说也功不可没,连《红楼梦》也是模仿它写的,原本“四才子书”就没有《红楼梦》。那本书当然也是受了《水浒传》的启发,把其中的一个故事抻长成了一本名著。其实《水浒传》里也不全是杀人放火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在人物心理刻画上,一点也不比《红楼梦》差,比如潘金莲结识西门庆之后,身上发生了三点变化,即使是憨厚得有点迟钝的武大郎也发现了。

潘金莲与西门庆相识的经过(潘金莲结识西门庆后有三处反常)(1)

要是细看原著,我们就会发现潘金莲原本是很不错的,放着大户人家的二奶奶不当,却嫁给了卖炊饼的武大郎,而且在武松出差之后,也听从丈夫的吩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要怪全怪那该死的叉子,砸谁不好,偏要到砸西门庆的脑袋上,这才造就了一场孽缘,枉自送了武植性命。但是咱们今天要说的不是潘金莲如何水性杨花,也不是王婆罪该凌迟处死,更不是夸奖武松如何快意恩仇,而是说潘金莲认识西门庆之后发生的变化——其实这变化很明显,而且似乎是潘金莲们的共性。只可惜某位神探连这都发现不了,以至于闹得很麻烦很尴尬,看来电视剧里的神探,在现实生活中还真未必有多聪明,比如狄仁杰的演员演杜马和陈恭鹏的时候,就斗不过李元芳变成的燕双鹰了。

闲话少叙,咱们还是来说潘金莲发生的三点变化。

潘金莲与西门庆相识的经过(潘金莲结识西门庆后有三处反常)(2)

武大郎原本对潘金莲没起疑心,因为潘金莲在武大郎回家之前,就已经把关窗都关好了——武大见了,自心里也喜,寻思道:“恁地时却好!”但是经卖雪梨的郓哥提醒之后,武大郎越琢磨越不是味儿,也想起潘金莲的反常之处了——第一个反常之处,就是经常不在家:“那婆娘每日去王婆家里做衣裳。”这就跟很多人每天都加班一样,哪家公司会天天加班的?如果真是天天加班,那公司发的奖金还得不堆起一人高?再说王婆家又不开裁缝店,跟潘金莲天天做衣服给谁穿?

武大郎同时还发现了潘金莲第二个反常之处:“归来时便脸红。”潘金莲脸红,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她此时尚有天良未泯,自己也觉得对不起武大郎,惭愧得脸红。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所谓害羞、惭愧脸红,似乎只是存在于小说里。请问读者诸君,您见过谁真正害羞或者惭愧脸红吗?反正笔者只见过喝酒或运动之后满脸通红满头大汗的。那么潘金莲的脸红就只能是第二种可能了,那就是累的。而去王婆家“做针线活”,是不算体力活儿的。

潘金莲与西门庆相识的经过(潘金莲结识西门庆后有三处反常)(3)

所以武大郎就跟郓哥说出了自己的怀疑,并且当机立断要采取行动——这样看来,武植是跟武松一样有血性的,比豹子头林冲更像一个男人。要是武大郎再高一点,那也会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

可惜的是潘金莲身上发生的三点变化,或者说三个反常之处,武大郎只发现了两个,第三个变化和反常之处,善良的武大郎却没有发现,那就是潘金莲对他变好了。当武松刚走的时候,潘金莲很是撒了几天泼:“那妇人也和他闹了几场。向后闹惯了,不以为事。”但是认识了西门庆之后,潘金莲却像是换了一个人:“原来这妇人往常时只是骂武大,百般的欺负他,近日来也自知无礼,只得窝伴他些个。”也就是忽然对武大郎客气体贴了起来。为此施耐庵先生还专门赋诗一首,但是那首诗还真不能全文抄录,因为有些话在明朝可以写,现在不行。那首诗的大意是像潘金莲这样的人,想让她改邪归正是不可能的,她的亲热客气只是表面文章(聊将假意强相陪),而真正的原因,是可以写的:“只因隔壁偷好汉,遂使身中怀鬼胎。”

潘金莲与西门庆相识的经过(潘金莲结识西门庆后有三处反常)(4)

潘金莲对武大郎“体贴客气”到什么程度,原著中也有描写,而且我们也能看得出来武植也是很聪明很有心计的:已经掌握了西门庆与潘金莲的信息,还是不动声色,并且心里制定了行动计划——武大郎的不动声色还真把潘金莲骗过去了。且看被蒙在鼓里的潘金莲如何表现:先是很客气地问武大郎“大哥,买盏酒吃?”原著中武大郎说的话请大家划重点,要考的:“却才和一般经纪人买三碗吃了。”看来宋朝的经纪人就不少,跟武大郎喝酒的不是一个,而是“一般(班)”,也就是大于等于三的一帮,当然,这其中不可能有鱼牙子张顺。

客气地问过丈夫喝不喝酒之后,潘金莲又体贴地“安排晚饭与武大吃了,当夜无话。”除了“当夜无话”之外,潘金莲所作所为,完全是一个称职的全职太太。但是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武大郎没有打过西门庆,自己也被一碗砒霜要了性命。这让人想起了关于漂亮媳妇的笑话,一个人训斥另一个人:“你没权没势却娶了这么漂亮的媳妇,是给村长预备的吗?”

看完潘金莲西门庆武大郎的故事,再看看潘金莲的三个反常之处,估计很多人都会长出一口气,笑骂一声:这些反常之处,我家那个人身上一样都没有——还是那么邋遢凶悍又懒又馋。其实细想之下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起码要比很多神探和团长家幸福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