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大嘴道历史。

1956年6月,故宫博物院专家在曲阜整理孔府档案的间隙,拜访了一位叫孔昭丕的老人。

顺治年间有什么大事(顺治皇帝的谕旨)(1)

孔子故宅三间

孔昭丕是孔子的第71代孙,当时已经73岁。他从清光绪末年进入孔府担任典籍官,一直管理档案已经有30余年了。

孔昭培介绍说,早期的孔庙仅有孔子故宅3间,孔子后裔在简陋的故宅中祭祀孔子,依庙建宅。

随着孔子地位及子孙官位的升高,孔氏住宅日益扩展。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扩大到数十间。

宋仁宗宝元年间,另建新第,称为衍圣公府。明洪武十年,朱元璋敕建新宅,并诏令有权设置官署。明弘治年间,孔庙遭火灾,皇帝敕旨,大修阙里孔庙和衍圣公府,孔府随即又改建。明嘉靖年间,为保卫孔府孔庙,皇帝下令迁移曲阜县城,移城卫庙。

顺治年间有什么大事(顺治皇帝的谕旨)(2)

嫁女

阁老严嵩奉命来曲阜,建设新县城。他不仅把孙女嫁给了孔子64代孙衍圣公孔尚贤,还借此大修孔府。经过十年的时间,曲阜新城建成。

从元代开始,孔府就相当于是官府衙门。因此在日常行文办事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文书档案,并保存了大量文献史籍遗存。包括经书、典籍、字画等。

顺治年间有什么大事(顺治皇帝的谕旨)(3)

曲阜新城

清朝雍正年间,赐给孔府40个官员,这40个官员第一个最大的是林庙举事,管林庙的总头,是三品官。次一等的就是典籍,奎文阁典籍是四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地委书记这样一个官。据说孔昭丕是奎文阁典籍,当年的四品官,尽管没有权,但地位在那里。

孔昭丕老人介绍,1922年,孔府曾对这些档案进行过一次清查。当时把孔府保存数百年的档案分成了八大类,类别名称按照千字文开头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八个字来分类编号。因为档案的数量实在太大,当时清查的很不彻底,那些放在老黑漆柜上的陈年旧卷就从来没有翻动过。

顺治年间有什么大事(顺治皇帝的谕旨)(4)

大量档案

从那以后,这些档案材料就被尘封在孔府二堂后面的书房里,直至当废纸出卖时,被孔繁银发现。

听完孔昭丕老人的介绍,单士元心情沉重。孔府档案数量庞大,内容繁杂。这几天的工作仅仅是档案整理的开始,而他很快就要返回北京,他当即请孔昭丕先生回到孔府继续整理档案。

他回到北京后,很快完成了抢救曲阜档案的报告。在报告中,单士元对孔府档案的现状非常焦急,特别强调了抢救工作的重要性:“如果不做这次抢救工作,一、二年后他的后果将是一堆泥块和纸灰,那真是不可补偿的损失了。”

顺治年间有什么大事(顺治皇帝的谕旨)(5)

专库保存

单士元走后,曲阜文物保管所,又继续对孔府档案进行整理,将档案分存于孔府的后五间房,单独列项,专库保管。

由于数量太大,人手很少,又没有专家指导,档案的整理工作进展十分缓慢。

24岁的曲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骆承烈,在帮忙整理档案的间隙,经常到孔府四处转转。在孔府大堂正中悬挂着一个匾额,被称为“统摄宗姓”匾。

顺治年间有什么大事(顺治皇帝的谕旨)(6)

匾额

“统摄宗姓”匾是怎么来的呢?决定在孔府档案中寻找它的出处。费了一番功夫之后,骆承烈终于找到了1649年顺治皇帝颁给衍圣公孔兴燮的一道遵守家法的敕谕,“统摄宗姓”四个字就在这份谕旨之中。

顺治年间有什么大事(顺治皇帝的谕旨)(7)

颁旨

顺治六年,1649年12月11日,衍圣公孔兴燮在孔府大堂接到顺治皇帝的谕旨。要求他管理孔氏族人,轻者就是径自查处,他自己有执法权,可以处理,但重者子民参政,绝不宽待。而且同时要求衍圣公要读书循礼,做好表率。从此以后,每代衍圣公国家都要颁一个。

孔胤植的儿子孔兴燮,袭封衍圣公时刚满13岁。据《阙里县志·世家》记载,当时他就已经凝重能自主,临事刚果有识。

顺治年间有什么大事(顺治皇帝的谕旨)(8)

高挂堂中

孔兴燮将顺治皇帝的这道敕谕刻制成匾,高高的悬挂在孔府大堂的正中,后代称之为“统摄宗姓”匾。

感谢观看,这里是大嘴道历史。

​如有建议,欢迎在下方评论区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