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打破,蜀国为匡扶汉室做好了准备,蜀军在诸葛亮的带领下,发动了北伐战争。然而诸葛亮六次北伐,却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最终死在了最后一次北伐的道路上。

但这六次北伐当中,第一次北伐实际上有很大可能直接拿下魏国。当初在北伐道路选择上,魏延就曾提出子午谷奇谋,最终被诸葛亮反对。

子午谷奇谋也成为了三国历史上争议非常大的话题。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1)

许多人说,如果诸葛亮不那么保守,听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或许第一次北伐就能成功。也有人说子午谷奇谋过于冒险,其中毛主席就曾这样评价过子午谷奇谋

“此计太悬危”。

那么子午谷奇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计谋?它能为蜀军带来什么战果?毛主席又为何说这条计策太过危险呢?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2)

首次北伐,子午谷奇谋

公元228年,诸葛亮上书《出师表》,自此拉开了北伐的序幕。从当时的角度来看,蜀国、魏国均在伐吴上吃了大亏,双方的实力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但是,蜀国自夷陵之战后,大将、精锐几乎损失殆尽。

然而魏国则不同,虽然伐吴失败,但魏国占据九州之地,并且伐吴失败后,魏国开始安排大将据守蜀国要塞,开始休养生息。诸葛亮深知,如果让魏国得以喘息,未来再想北伐那就是痴人说梦,所以,228年春天,诸葛亮上书刘禅,开始北伐。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3)

在北伐的道路选择上,诸葛亮认为,应当兵分两路,一路由赵云带疑兵直出斜谷口,诸葛亮则率蜀国主力从坦道奇袭陇右地区。

此计可以说就是让赵云所部去吸引曹魏主力,诸葛亮趁势偷袭陇右。

此计若成,蜀国能在北伐初期占据极大的优势。但是魏延对诸葛亮这一计谋持有不一样的意见。魏延认为,可以用一路奇兵直出子午谷,随后偷袭长安。

毕竟这路奇兵一旦度过子午谷,距离长安不过15里,只要能偷袭掉长安,魏国主力难以首尾相顾。

诸葛亮是一位非常谨慎的人,他认为直出子午谷是一招险棋,一旦出现意外,这5000精兵就要面临被包围的险境。

更重要的是,子午谷奇谋虽然精彩,但子午谷道路十分崎岖,魏国经营多年不可能不知道这条小路,一旦遭受埋伏,这5000人就是在送人头。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4)

于是,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的建议,还是按照原定计划出发。不得不说,诸葛亮的既定策略十分精准,赵云出斜谷口后,吸引了曹魏主力来战。

诸葛亮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偷袭陇右,拿下南安、天水、安定三城。

战局迅速像诸葛亮倾斜,不过可惜的是,诸葛亮用错了人,让纸上谈兵的马谡去守蜀国最重要的粮道街亭。

马谡在街亭大败张郃,蜀军最重要的粮道被张郃截断,虽前期高歌猛进,但没了粮草,几十万大军必然溃败,诸葛亮只能无奈退兵,挥泪斩马谡,第一次北伐草草结束。

随后,诸葛亮再度发动三次北伐却均以失败告终。这就不禁让人回想起,当年魏延如果真的带一支精兵直出子午谷偷袭长安,是否结局会不一样?

事实上,子午谷奇谋确实是一个精彩的计谋,但是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却并算不上是一个好计策。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5)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很简单,首先,这一计策确实太过冒险了,甚至毛主席就曾用五个字点评过子午谷奇谋:

“此计太悬危。”

由此可见这一计的危险程度远远高于他的收益

其次,这一计的效果并不一定比诸葛亮的既定策略要好。从战况上来看,如果假设街亭不失守,曹魏阵营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

诸葛亮的率先偷袭,已经将战局的天平倾斜到蜀国一方,只要稳扎稳打,魏国灭亡并不是开玩笑的。更重要的是,赵云的这支疑兵极大地牵制住了曹魏主力,这支主力想要支援正面十分困难,赵云必定会咬死这支主力,为诸葛亮争取时间。

所以,只要街亭不失守,魏国咋打都要输,子午谷既冒险,收益也并不见得是最高的,不如稳扎稳打。再换句话说,第一次北伐诸葛亮同意了魏延实施子午谷奇谋,街亭一旦失守,魏延这支部队就彻底成为了孤军,退都退不出来。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6)

魏延被包围,诸葛亮是救还是不救?按照诸葛亮的性格,相比一定会放弃魏延,这损失士兵还是小事,魏延一死,蜀国能用的将领还能有多少?

姜维初来乍到,赵云此时已经很老了,再没了魏延,后面的仗更难打。

所以,诸葛亮采用子午谷奇谋的原因,还是因为太过危险了。那么既然这条道路如此危险,魏延为什么还要提出这条计策呢?

疏于防范,一出好戏

诸葛亮在出师北伐之前,就曾对刘禅说过这样一句话:

“蜀汉大业想要成功,非冒险所不可得”

其实这句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诸葛亮不希望通过冒险的方式大败曹魏,因为蜀国、魏国都刚刚在吴国这里惨败,国力相差不大,诸葛亮偷袭策略成功,只要稳扎稳打并不见得就输给曹魏。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7)

这一既定战略即使不下达全军,至少魏延肯定是非常清楚的,那么魏延为何还要出奇袭子午谷这条计谋呢?其实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子午谷疏于防范。

子午谷是一条可以快速通往长安的捷径,但刚刚我们也说过,这条捷径道路崎岖,不适合大军通过。更重要的是,这条道路有一个关隘,由于地理上的特殊性,这个关隘易守难攻,只要不是傻子都不可能走这条道。

但是,正是因为这条道路如此特殊,所以在三国末期,魏国根本就没在子午谷这条关隘放置守军,这个关隘早已被魏国废弃,根本就没人来守。

魏延虽然没有对子午谷进行侦查,但战争经验告诉他,子午谷一定是突破口,魏延认为抓住子午谷这个契机,可以直接奇袭长安。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8)

但还是我们刚刚所说的那样,魏延并没有对子午谷进行侦查,因为这条道路确实不好走,难以侦查,这只是魏延的猜想。

虽然魏延确实猜对了,但是按照诸葛亮作为三军统帅不能冒这个险,并且按照诸葛亮的既定战略,不丢街亭,一样可以拿下魏国。

所以,没有经过侦查拿到确切情报的魏延,根本无法说服诸葛亮,只能按照既定战略去走。当然,子午谷疏于防范仅仅是一方面的考量,魏延作为一个聪明人,也应当知道子午谷奇谋的危险性,当我们结合历史,似乎发现了另外一种思路。

第二个原因:麻痹探子。

魏延作为诸葛亮手下得力大将,对于诸葛亮的性格应当是非常清楚的,他能在军事会议上提出奇袭子午谷,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事。根据《三国志》、《魏略》中记载,奇袭子午谷似乎是诸葛亮和魏延演出的一台大戏。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9)

《魏略》是一名叫鱼豢的魏国郎中撰写,在第一次北伐时,鱼豢还在长安。

然而一位还在长安的人,却能对子午谷奇谋记载得非常详细,这本就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毕竟子午谷奇谋可是魏延在蜀国军事会议上提出的。北伐的军事会议可想而知多么重要,魏国能在这种军事会议上刺探到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简直是不可思议。

如果他能刺探到子午谷奇谋,那么对诸葛亮既定战略也应当有所了解,但从魏国被诸葛亮偷袭陇右后的反应上来看,似乎并不可能。

那么鱼豢到底是怎么知道子午谷奇谋并且在《魏略》中记载得如此详细呢?答案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诸葛亮和魏延演出来的一场好戏,特意将这条消息透露给了魏国,麻痹魏国防守策略。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10)

按照当时诸葛亮的战略上来看,恰好和这一点吻合。

诸葛亮希望通过赵云所部的疑兵直出斜谷口来吸引曹魏主力。

子午谷则是偷袭长安,关中地区距离长安如此之近,就能给魏国造成一种错觉。

魏延的一定是疑兵,而诸葛亮会带着赵云直出斜谷口偷袭关中与魏延偷袭长安遥相呼应。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一切都能说得通了,自从诸葛亮在汉中筹备北伐时,魏国的探子就已经将诸葛亮屯兵汉中的的情报传递给了魏国。

随后诸葛亮发动北伐,放出奇袭子午谷以及直出斜谷口的风声,魏国立刻认为,蜀国大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就是斜谷口。于是,在斜谷口赵云牵制住曹魏主力,诸葛亮才能在陇右打得顺风顺水。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11)

如果不是街亭失守,或许诸葛亮和魏延演出的这场大戏真的能改变三国的历史。

但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诸葛亮和魏延算得再好,也顶不住马谡这样丢了街亭,最终第一次北伐还是失败了。

现如今,人们对子午谷奇谋之所以一直抱有幻想,一方面是因为司马懿曾说过,诸葛亮没有奇袭子午谷,另一方面是因为诸葛亮的北伐大业均以失败告终。所以,后世之人对这条计策始终抱有幻想,但正如毛主席说的那样,子午谷奇谋“此计太悬危”。

主席点破,此计悬危

毛主席为什么会说子午谷奇谋是“此计太悬危”呢?我们来看主席一直以来的用兵策略。

主席是非常善用疑兵的人,四渡赤水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战例,通过来回渡过赤水,拿捏住了国民党部队的进攻思路,最终跳出的包围圈。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12)

除了四渡赤水以外,抗美援朝第一次、第二次战役时期,主席就多次向彭老总下令,认为迷惑对手、诱敌深入才能扩大战局。彭老总和主席的思路不谋而合,奠定了我国在抗美援朝上的胜势。

从这些经典战例上我们就能看出来,主席虽然屡出奇兵,但却从不走险棋。其实主席不走险棋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稳扎稳打就能获取胜利,兵行险着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换句话说,如果让毛主席来选择北伐战略,毛主席的作战思路或许更接近诸葛亮而不是魏延。从历史的角度上来说,子午谷并不乏有人走过。

第一个走子午谷的就是同时代的魏国大将军曹真。

建兴八年,曹真率领魏国主力选择了子午谷奇谋,直接偷袭汉中。但可惜的是,子午谷确实太难走了,再加上当时上天不眷顾魏国,连着下了好几天的大雨。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13)

山路崎岖再加上大雨湿滑,魏国大军几乎是寸步难行,最终曹真只能选择了撤退,改道从别的地方走。当然,我们也可以说魏国这次是因为大军人数太多,携带的辎重也太多,不好走子午谷也是正常的,那么下面两个例子,就能让你知道子午谷奇谋到底多难。

第二个走子午谷的是东晋时期的恒温。

当时恒温兵分两路,主力从江陵出发沿着汉江一路进攻汉中,另一路则由凉州刺史司马勋从子午谷北上。恒温主力在汉江一线打的顺风顺水,非常出色。

但是司马勋这一路大军在子午谷遇到了前秦苻雄的埋伏,大军损失惨重。好在的是苻雄没有下死手,司马勋在遭遇埋伏后也不在贸然前进,开始依托子午谷地形扎寨死守。

恒温这边由于得不到司马勋的支援,成为了一支孤军,只能被迫撤退。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14)

在撤退路上被前秦部队穷追猛打,惨败而归。可以说司马勋这一路虽然是和苻雄僵持,但司马勋却是没有完成恒温的既定战略,导致失败。

第三个走子无辜的就是明朝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高迎祥。

当时高迎祥也是要直出子午谷奇袭西安。但是在子午谷遭遇孙传庭伏击,部队被孙传庭切成了两截。虽然高迎祥与孙传庭血战数日,但没有任何地理优势,最终全军覆没。

这三个例子都源于子午谷奇谋,但最终的结果都不好,原因有两点。

第一,在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时,这块地区的守备并不强,甚至可以说被遗弃了很长一段时间,随着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大家突然发现,子午谷确实是一招奇谋,于是加强了戒备。

所以,这些人在已经戒备的子午谷自然讨不到什么好了。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15)

第二点是因为,子午谷的地形确实太过崎岖,对于进攻方来说不太友好。

防守方不需要太多的人数,足以保证子午谷的安全。

所以,自古以来仅仅只有三个人对子午谷奇谋进行了尝试,但效果却并不是很好。

由此可见,毛主席的想法是正确的,用兵虽然讲究出奇制胜,但是这个奇并不代表要走险棋。一位优秀的指挥官,不可能放任部队处于危险的境地而不顾。

奇袭子午谷就是这样,它既不能带来很大的收益,却要担负着极大的危险。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呢?(魏延子午谷奇谋争论千年)(16)

所以,毛主席并不看好子午谷奇谋,无论当时魏延提出这项计谋的原因是什么,其结果必然不会像魏延想象的那般美好。

结语

子午谷奇谋的劣势远远大于他的优势,所以这条计谋在真实的战场上很难重现,这就是诸葛亮不选择这条计谋最重要的原因。子午谷奇谋之所以能成为后世一直热论的话题,只是因为它并未实现,所以一切的可能性都能被人们所幻想。

但是,诸多的经验告诉我们,子午谷奇谋仅仅是昙花一现的梦想,不可能会是一种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