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记者 李国利 占康 黎云) 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身上穿着的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太空中格外醒目,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从未想过能穿紫金战袍 这件战袍不简单?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从未想过能穿紫金战袍 这件战袍不简单

从未想过能穿紫金战袍 这件战袍不简单

据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记者 李国利 占康 黎云) 7月4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身上穿着的我国自主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太空中格外醒目。

120公斤重的舱外航天服,是航天员执行出舱活动的铠甲。它像一个人形飞船,充上一定的压力后,可保护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抵御外太空的高低温、强辐射等。

装配一套舱外服需近4个月

据了解,仅做一副舱外航天服下肢限制层需要260多个小时,而装配一套舱外服需要近4个月。

制作头盔面窗需47道工序

头盔面窗有多层,最里层为双层压力面窗,是整个头盔的承压密封结构,呈曲面型,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必须做到绝对安全可靠。头盔面窗的承压材料要经过多轮的选择、测试,光密封加缝合就耗时两个月,一共完成47道工序。

“波纹袖”舒适又灵活

在太空,航天员穿着航天服后活动的操作主要靠上肢实现,所以制作时既要考虑活动的灵活性,还得考虑充压后的承力性。

缝纫车间的王其芳用一双巧手做出来的“波纹袖”充压后舒适度和灵活度都是一流。她以打结为例介绍说,因为结点是多条线的交错处,特别硬,就得用簪子扎孔、穿针,再用镊子把针拽出,光打结就有3道工序,一套舱内航天服上肢有76处孔需要打结,仅这个活就得干两三天。

液冷服全身上下铺线100米

航天员在舱外活动时会产生热量,需要穿上给身体降温的液冷服。

液冷服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全身上下全是细密的小孔,供42根液冷管路线均匀穿过,每两孔间穿1厘米的线,全身上下铺设100米左右,就得穿20000个孔,尤其是头部的蛇形分布线路,得穿出个太极图。

背包门:航天员的“生命之门”

舱外服的背包门被称为航天员的“生命之门”。在太空环境下,背包门如果密封不严,将直接威胁航天员的生命。背包门的插销座有4组、插销门有4组,插销座和插销门合上时要天衣无缝。

作者:李国利 占康 黎云

来源: 浙江日报

,